物说新语

第十七集:穿一袭峇迪纱笼,追忆伴随成长的娘惹文化

December 27, 2023 yexiaozhong
第十七集:穿一袭峇迪纱笼,追忆伴随成长的娘惹文化
物说新语
More Info
物说新语
第十七集:穿一袭峇迪纱笼,追忆伴随成长的娘惹文化
Dec 27, 2023
yexiaozhong

它们的故事,我们的回忆。
 
新加坡是个善变的城市。我们也许无法保存这个城市的建筑街景,但走进新加坡人的家里,你一定能找到一些有故事的个人收藏,而这些物件往往也折射出新加坡一代代人的生活印记。

 这一系列播客节目《物说新语》,我们找来20名各种族、各行各业的新加坡人,在每一集节目中与我们分享一个私人物件背后的故事,拼凑属于我们的回忆。
 
受访者:黄瑞迎(Cynthia Wee-Hoefer)| 前媒体工作者 

物件:母亲的峇迪纱笼

过去从事时尚刊物出版的黄瑞迎非常珍惜先母传下来的两块深蓝白色的印尼峇迪纱笼。 这种蓝白条纹的峇迪布料是娘惹在吊丧的时候穿的,布面上有十分独特和抽象的图案。母亲在35年前突然中风去世,享寿71岁,和现在的她同岁。“这些峇迪布料应该有超过100年了。虽然颜色还保存得很好,但毕竟是见证过时间的物件,自然有点破损,这才真实。我很喜欢这些布,因为它们代表了陪伴我成长的娘惹文化。” 

The most valuable objects found in the home of Cynthia Wee-Hoefer, who has vast experience working in publishing and news, are two century-old batik sarongs. Despite some wear and tear, these sarongs once worn by her mother are imbued with memories of childhood. They remain much cherished for their symbolism and are reminders of the Peranakan culture she grew up with.

制作团队
项目策划:沈帼英、叶孝忠
剪辑:王铭炜
编写音乐:陈明文
翻译:林菀雯
配音:赵琬仪


脸书账号:

本播客系列《物说新语》由新加坡国家文物局赞助部分制作经费。




Show Notes

它们的故事,我们的回忆。
 
新加坡是个善变的城市。我们也许无法保存这个城市的建筑街景,但走进新加坡人的家里,你一定能找到一些有故事的个人收藏,而这些物件往往也折射出新加坡一代代人的生活印记。

 这一系列播客节目《物说新语》,我们找来20名各种族、各行各业的新加坡人,在每一集节目中与我们分享一个私人物件背后的故事,拼凑属于我们的回忆。
 
受访者:黄瑞迎(Cynthia Wee-Hoefer)| 前媒体工作者 

物件:母亲的峇迪纱笼

过去从事时尚刊物出版的黄瑞迎非常珍惜先母传下来的两块深蓝白色的印尼峇迪纱笼。 这种蓝白条纹的峇迪布料是娘惹在吊丧的时候穿的,布面上有十分独特和抽象的图案。母亲在35年前突然中风去世,享寿71岁,和现在的她同岁。“这些峇迪布料应该有超过100年了。虽然颜色还保存得很好,但毕竟是见证过时间的物件,自然有点破损,这才真实。我很喜欢这些布,因为它们代表了陪伴我成长的娘惹文化。” 

The most valuable objects found in the home of Cynthia Wee-Hoefer, who has vast experience working in publishing and news, are two century-old batik sarongs. Despite some wear and tear, these sarongs once worn by her mother are imbued with memories of childhood. They remain much cherished for their symbolism and are reminders of the Peranakan culture she grew up with.

制作团队
项目策划:沈帼英、叶孝忠
剪辑:王铭炜
编写音乐:陈明文
翻译:林菀雯
配音:赵琬仪


脸书账号:

本播客系列《物说新语》由新加坡国家文物局赞助部分制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