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6 前麥肯錫顧問分享從管顧業到 Visa 及 Meta 的心路歷程 - 下集

台灣PMM在美國

台灣PMM在美國
EP56 前麥肯錫顧問分享從管顧業到 Visa 及 Meta 的心路歷程 - 下集
Jul 12, 2025 Season 2 Episode 43
Taiwanese PMMs in the US

這一集請到Michigan Ross商學院的校友David Lu。在下集中,David提到他為什麼決定離開管理顧問業到 Visa,然後到 Meta 的心路歷程

離開麥肯錫的過程

  • 加入麥肯錫那天,是他那一年最開心的一天。離開麥肯錫那天,也是他那一年最開心的一天。
  • 工作壓力極大,常常需要熬夜到半夜,身心疲憊,甚至曾因過勞被送醫治療。工作時間長,幾乎沒有私人生活,周末也常被工作郵件干擾,無法真正放鬆。
  • 管顧業晉升壓力大,每兩年約有一半人離開,能留下且升到合夥人者需具備銷售及客戶關係經營能力。
  • 雖然經驗寶貴,但覺得這種高強度工作不適合長期發展,想要生活與工作取得更好平衡。
  • 希望找到一份工作內容有趣、但工作環境與時間安排更合理的職位。

為什麼選擇 Visa

  • 透過麥肯錫校友網路找到 Visa,與一群前麥肯錫員工合作
  • 離開管顧業轉職到Visa後,工作環境改善,工作時間更合理,生活更有彈性。
  • Visa 行銷部門管理超過十億美元的行銷預算,協助制定策略及評估贊助效益
  • 工作範圍是與美國中小型銀行合作,協助銀行用行銷工具吸引消費者使用 Visa 信用卡,促使銀行發卡量增加,Visa 從刷卡手續費獲利。
  • 透過行銷活動提高刷卡量,直接帶動公司營收。
  • 2014年贊助金州勇士隊,由於球隊戰績不佳於是隔年取消贊助,結果2015勇士隊拿下總冠軍。

企業內部行銷與管理顧問工作的異同

  • 企業內部行銷團隊像顧問部門,需要幫主管解決策略問題、找資料、提出建議,跨部門溝通等,工作邏輯類似顧問。
  • 最大不同在於速度:管顧業工作節奏非常快,一天完成的事在企業內部可能需要一週,企業內部工作節奏較慢且著眼長期執行細節。
  • 企業內部行銷要長期思考策略可行性與資源配置,而顧問多是短期專案結束後即離開,企業內部則是長期共事。
  • 管理顧問經常面對不同產業與客戶,難以成為某一產業專家。某些專業領域,如科技或AI,公司不一定會找管理顧問,因為顧問缺乏深度產業知識。
  • 顧問會聚焦在公司轉型、組織調整、人力策略等傳統問題,但在高科技或快速變動領域,價值有限。

從 Visa 到 Meta 轉職經驗

  • Facebook 給予更高薪資與快速成長機會。
  • 在臉書負責全球龐大的行銷預算與跨區域合作。與媒體代理商合作,推廣 Facebook 廣告產品,促進廣告投放增加。
  • 與多部門合作密切,包括產品經理(PM)、業務、工程等。
  • Facebook 從社交軟體起家,逐步擴展到硬體(如 AR/VR 裝置)與 AI 領域,短短數年內產生巨大變化與全球用戶基礎。

與 PMM 合作的觀察

  • 好的 PMM 能清楚表達產品定位、目標客群及用數據佐證,讓合作夥伴快速理解並推動產品。
  • PMM 除了理解產品本身,最重要的是影響力和整合能力,能讓跨部門團隊共識形成並朝同一目標前進。由於每個人背景不同且工作忙碌,PMM 需要讓大家都覺得產品和目標重要。
  • 除了工作能力,大家願不願意合作很大部分取決於彼此的信任和關係。
  • 願意主動承擔模糊界線的工作、幫助團隊也是受歡迎的特質。
  • 建立長久的人際關係,往往比單一專案的成功更能讓職場發展持續。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