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治療分享 Play Therapy in Cantonese
遊戲治療 (Play Therapy) 是指透過遊戲幫助小孩表達情緒、學習,從而達到治療效果。由主持Christal用廣東話分享學習遊戲治療趣事,與各位家長一起探討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從而給他們更合適的幫助。
Episodes
68 episodes
68. 遊戲室故事 - 舊社會中的自閉症會是什麼模樣?
在這一集中,Christal 分享了她在日本大阪參觀竹中大工道具館的所見所感,並反思過去社會中自閉症人士可能的生活樣貌。當今社會對自閉症的關注日益增加,許多人常問:「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自閉症人士?」Christal 指出,自閉症的形成並非由單一因素所導致,而是涉及多重面向,包括基因、環境、社會文化等因素。我們需要跳脫單一觀點,以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與包容這個多元的神經發展特質。
•
12:24
66. 遊戲室故事 - 私校一定好過公校?
作為兒童治療師,我的工作讓我走進各種學校——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多年來,我見證了不同學校的環境、文化與教學模式,這些經驗值得與大家分享。但請注意,這不是選校指南,而是我的個人觀察與反思。每位孩子的需求不同,家長應綜合各方意見,選擇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
•
13:38
65. 遊戲室故事 - 當母親患有情緒病
在這一集中,我們將探討一個發人深省的案例:如果一個完全沒有自閉症或其他症狀的孩子,卻被母親認定為「非常嚴重」,這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什麼影響?這是一個發生於多年前的故事,透過遊戲室的觀察與互動,我們見證了一位母親如何深信孩子有嚴重問題,並如何影響了孩子的行為與自我認知。這不僅是關於孩子的故事,也是關於家庭、心理健康,以及我們如何理解與回應這些情境的故事。本集內容適合家長、教育工作者、心理專業人士,以及所有關心兒童心理健康的聽眾。希望這段分享能帶給大家更多的省...
•
11:24
64. 遊戲室故事 - 越爛的牌,越要俾心機打
在遊戲室裡,我們見過許多父母面對剛確診的孩子——無論是自閉症或其他發展差異——所經歷的種種困難。家長可能感到困惑、傷心,甚至憤怒,不停地尋找原因:「是基因突變嗎?」「是自閉症?」「是智力障礙?」但或許,比起追尋答案,我們更需要學習如何應對挑戰——正如劉德華所說:「越爛的牌,越要用心去打。」
•
10:06

63. 遊戲室故事 - 美國 vs. 澳洲:不同療法如何影響自閉症成年後的發展
Netflix 播出的美國版與澳洲版戀愛實境節目《光譜上發現愛》(中國譯名:《自閉也有愛》)(Love on the Spectrum)展現了兩種不同的治療手法,讓我們得以觀察自閉症人士在不同成長環境下的發展差異。本集節目將深入探討這些差異,並淺談「地板時光」(DIR/Floortime)療法的應用及其對自閉症人士的影響。
•
9:59

62. 遊戲室故事 - 從吹泡泡開始:建立自閉症孩子的社交聯繫
在這集 podcast 中,Christal 分享一個看似簡單,卻需要極大耐心與信任建立的互動方法——吹泡泡。對於中度至重度自閉症孩子來說,培養 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 並不容易,而吹泡泡卻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工具,能幫助他們與他人建立聯繫。本集將探討 Christal 的實際經驗,包括成功案例與某些孩子對吹泡泡反應不大的情況,並強調這僅是治療師的眾多方法之一,重點在於如何找到適合每個孩子的互動方式。本...
•
17:22

61. 遊戲室故事 -「這麼大還尿床?」羞恥感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這集節目探討了小朋友尿床與成長過程中羞恥感的關聯。Hayley 是一位四歲半的小女孩,爸爸媽媽正在幫助她進行「如廁訓練」(Toilet Training),也就是俗稱的「戒片」。然而,家中的長輩習慣用「激將法」來促進學習,例如:「這麼大了還尿床,不覺得丟臉嗎?」「人家兩歲就會自己去廁所了,你怎麼還不學?」這類語言確實可能帶來短暫的行為改變,但它同時也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並非我們真正想要的結果。在這一集中,我們將淺談心理學家艾力遜(Erik Er...
•
12:30

60. 遊戲室故事 - 孩子無聲的求救
本集講述一位患有中度自閉症的小朋友 Martin,他剛來到遊戲治療室時,原本目的是提升遊戲能力和社交技巧。然而,隨著治療進行,治療師發現 Martin 其實有更深層的情感需求。雖然 Martin 不擅於以語言表達,但他卻透過遊戲傳達了內心的呼救。本集將深入探討遊戲如何成為自閉症孩子表達情感的媒介,以及遊戲治療師如何解讀這些隱藏的訊息。
•
11:46
59. 遊戲室故事 - 自閉症孩子該去哪裡讀書?聊聊這場家長的靈魂拷問!
養育一個重度自閉症的孩子絕對是一場充滿挑戰的旅程,家長每天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難題。例如:應該送孩子去特殊學校,還是讓他在普通學校嘗試融入?哪種環境對孩子的發展更有幫助?這一集,我們將從治療師的角度分享經驗,並探討不同選擇的優勢與挑戰。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只有最適合你和孩子的決定。我們希望這集能幫助家長獲取足夠資訊,做出符合自己家庭需求的選擇。
•
11:28
,%20those%20peers%20ignore%20the%20boy,%20as%20if%20the%20boy%20does%20not%20exist,%20that%20boy%20is%20holding%20a%20soft%20teddy,%20loo.jpg)
58. 遊戲室故事 - 過動症的隱藏彩蛋:80% 的孩子還有別的?
這集淺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的周邊症狀。過動症的核心特徵我們或許已經耳熟能詳,但這次我們想探討 ADHD 通常會伴隨的其他問題。研究顯示,八成患有 ADHD 的人同時會有其他精神疾病。因此,美國兒科醫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建議,所有 ADHD 兒童都應接受進一步評估,以檢測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精神健康狀況。 此外,本集還將公佈我們首次抽獎活動的幸運得主!勝利者的名字將在節目中揭...
•
20:02

57. 遊戲室故事 - 被誤診為自閉症的 Alan
這一集探討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如果我的孩子被誤診為自閉症,會發生什麼事?」被誤診會如何影響孩子的發展、教育資源的分配,以及家庭的心理壓力?Christal 透過一則遊戲室的故事,分享對這個議題的觀察與見解。 此外,本集節目還有特別驚喜——**首次抽獎活動!** 我們將送出 **一堂免費遊戲治療課**,讓中獎者親身體驗遊戲治療的魅力。 活動截止日期:2 月 4 日,敬請留意詳情!
•
14:28
56. 遊戲室故事 - 被老師嫌棄的小Jimmy
這一集將探討一個年紀小小、平時乖巧的 Jimmy 仔,在學校卻被老師嫌棄的故事。原因竟然是老師誤會了 Jimmy 仔對某些事物的「執著」(obsession)!我們會與大家一起討論自閉症孩子可能出現的「特別」執著。作為治療師或家長,我們更需要為孩子護航,成為他們的堅定擁護者,幫助他們被正確理解與接納。
•
19:48

55. 遊戲室故事 - 從「貴人語遲」到黃金干預:Henry的成長旅程
在這一集中,我們分享了一個關於 Henry 的故事。Henry 是一名中度自閉症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他的父母便發現他與其他孩子有所不同。他對感官非常敏感,容易緊張,情緒管理也是一大挑戰。然而,Henry 的家長展現了極大的耐心和愛心,從 Henry 兩歲時便開始學習如何照顧他,並接納他的特質。他們通過早期干預來支持 Henry 的發展,幫助他克服了不少困難。本集特別強調了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千萬不要輕信「貴人語遲」這類觀念,以免錯過對孩子最...
•
26:18

54. 遊戲室故事 - 離婚陰影下的兄弟:兩種截然不同的求生反應
在本集《遊戲室故事》中,我們探討了兩兄弟面對父母激烈吵架和離婚的截然不同反應。哥哥選擇以自殘的方式表達內心痛苦,而弟弟則似乎完全無動於衷。然而,這兩種反應其實都是「求生機制」的表現,分別屬於「戰鬥—逃脫—麻木」(Fight—Flight—Freeze)中的不同形式。節目強調,孩子的求生症狀並不僅限於面對生理危險,當心理安全感受到威脅時,也會出現類似行為。透過故事,我們反思如何在孩子面臨家庭變故時提供支持與安全感。
•
10:29

53. 遊戲室故事 - 治癒分離焦慮,創傷比你想的更細膩
Kathy 是一名嚴重分離焦慮的小朋友,她在幼兒園每天哭泣長達數小時,持續數月無法融入同伴中。透過逐步減少對母親的依賴,以及在遊戲治療中運用吹泡泡和玩具屋等吸引注意力的方式,她開始建立與治療師的信任,並嘗試獨立玩耍。這次案例顯示,兒童創傷不一定源於重大事件,而是未被處理的情緒所累積。小朋友需要時間和耐心去表達和面對情緒,而非被催促適應或快速改善。
•
15:56
.jpeg)
52. 遊戲室故事 - 口裏說接受,身體卻很誠實:家長接受孩子的旅程
Matthew 的故事 - 支援自閉症小朋友的旅程聖誕節快樂!52集,我分享了一個對我意義深遠的個案——Matthew,一位有中度自閉症小朋友。作為我職業生涯中第一個個案,Matthew教曉我從治療師的角度去支持家長,同時明白家長需要時間同空間去接受小朋友的特殊需要。內容概要:Matthew 的特徵:對資訊記憶力驚人,但缺乏溝通意圖同邏輯思維串聯能力。短暫的...
•
17:07

51. 遊戲≠遊戲治療:拆解常見誤解
今集節目旨在澄清大眾對「遊戲治療」常見的誤解,並探討遊戲與遊戲治療之間的分別。遊戲治療並不是所有與遊戲有關的活動,亦不是等於利用遊戲進行教學或者情緒教育。我會為大家詳細解釋「遊戲」的四個層次:第一層: 日常遊戲對兒童健康發展的重要性。第二層: 透過遊戲學習各種技能,包括認知、情緒、社交同創意。第三層: 遊戲本身具備自然的治療特質,並應用於不同專業工作中,例如心理學、職業...
•
12:55

50. 育兒神隊友:最強親子遊戲療法
研究顯示,親子遊戲治療是許多治療方法中效果非常顯著的一種。在這一集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兩種不同的親子遊戲治療手法——歷史悠久的 家庭治療(Filial Therapy),以及較為新穎的 兒童親子關係治療(Child Parent Relationship Therapy, CPRT)。 雖然這兩種方法在中文中都被統稱為「親子遊戲治療」,但它們在理念、實施方式以及治療師的角色上存在顯著的差異。節目中,我們將詳細分析這兩種治療方法的起源、核心理念以...
•
15:24

49. 打開孩子內心世界的兒童為本遊戲治療
11月份,Christal 參加了在澳洲布里斯本舉行的遊戲治療研討會。在這次活動中,她有幸邀請到澳大拉西亞大平洋遊戲治療學會(簡稱 APPTA)的理事會成員——陳笑珊(Yvonne Chan)接受訪問。Yvonne 是香港遊戲輔導中心的創辦人,也是資深的遊戲治療導師。在這一集中,她分享了豐富的經驗與專業知識,帶領我們深入了解遊戲治療的魅力。本集內容亮點:淺談成為遊戲治療師的途徑亞洲不同遊戲治療協...
•
25:41

48. 青少年性教育
教育心理學家、精神科的語言治療師、和遊戲治療師會用建議家長怎樣與青少年溝通?有關性教育上的各種問題。Michelle Kwong 教育心理學家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Vanessa Poon 精神科言語治療師 (Speech Pathologist)Christal Lau 遊戲治療師 (Play Therapist)聲明:Podcast 內容只供參考性質,並不能作為診斷用途。...
•
29:21
47. 青少年情緒問題 - 焦慮症 + 飲食失調
青少年焦慮症一共有八種,包括廣泛焦慮症、社交焦慮症、分離焦慮症、選擇性緘默等等。另外也會探討飲食失調(進食障礙),其中會分享比較少人提起的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avoidant/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ARFID)這一集會與教育心理學家、精神科的語言治療師、和遊戲治療師,探討不同手法幫助小朋友。Michelle Kwong 教育心理學家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
1:04:09
46. 青少年自殘個案
這一集將會由三位治療師一起談到青少年自殘個案。- 自殘行為各種原因 / 不同程度?- 藥物幫助有幾大? - 心理咨詢師會用的手法/兒童醫院會用的手法 - 身為教師/家長/社工或治療師,知道青少年自殘可採取的措施。Michelle Kwong 教育心理學家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Vanessa Poon 精神科言語治療師 (...
•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