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变成柠檬水"中文商业播客(Chinese Podcast)

Episode 86: 从《哪吒2》全球票房封神聊中国文化自信

Hua & Poy

Send us a text

自今年春节上映以来,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已跃升为全球票房最高的非英语电影及动画电影,并有望跻身全球票房前五。以8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这部作品目前票房已逼近20亿美元,创下惊人纪录。在最新一期《柠檬变成柠檬水》播客中,主持人俞骅与Poy Zhong 深入探讨了这部电影的票房奇迹对好莱坞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化财富如何真正走向世界,树立文化自信,欢迎大家收听。

请您在Apple Podcasts, 小宇宙APP, Spotify, iHeart Radio, YouTube, Amazon Music等,搜寻”柠檬变成柠檬水“。

Support the show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to our podcasts. We also welcome you to join the "Turn Lemons Into Lemonade" LinkedIn page!

骅:Poy,我想大家关心最近一段时间娱乐新闻的话,一定会知道《哪吒2》创历史记录的新闻吧。我其实因为住在北美很久,已经很少去影院看中国电影了,上一次去看大概是《卧虎藏龙》吧,但是那应该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哈哈。

Poy:我因为有小孩,所以还是经常去电影院的,但看的都是像《小黄人》、《Frozen 2》、《Moana 2》等。但我来加拿大8年了,因为不是住在华人聚集的区域,所以中国电影要去影院看的机会也不多,也是从这两年开始的,包括去年贾玲的《热辣滚烫》,还是韩寒的《飞驰人生2》。

骅:所以当我看了那么多有关《哪吒2》的新闻之后,感觉非要到影院亲自去尝试一下,体验一下这个中国动画片,以及整个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重要milestone。但是呢,因为我冬天是居住在佛罗里达的小城Boca Raton,整个城市看不到几个中国人,因此我想我可能要会多伦多才能看到。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Google了一下,居然发现Boca这个小城唯一的一家电影院居然也在放映《哪吒2》。我想先别说电影,光光就是这个发现,就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除了《卧虎藏龙》之外,这真的是我首次在北美看到有如此多的影院在放映一部中国动画片,而且是在一个没有什么华人居住的地区。Poy,我想多伦多因为华人众多,放映的盛况应该更加热闹吧。

Poy:我听很多在华人区的朋友,当地的电影院几乎每天都爆满,不提早几天订,都订不到位置,我还有听到很多的朋友说是二刷三刷。我自己所在的区,我记得我去看的时候是一个周六晚上,那一天应该是多伦多近8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我和我的朋友两家人冒着倾盆大雪,去看的这场电影,可以说是风雪无阻,真爱了。即便如此,电影院里也基本是满座的。这绝对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了。

骅:我是拖着我的老外老公和为我的老外邻居一起去看的。Boca的那个电影院并不是很大,我看的那一场里面坐了大概十几个中国人,加上我带去的六个老外。我拖着他们去看的理由是,你知道目前全球最卖座的电影是什么吗?就这么一个问题,这些都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外就带着好奇之心,与我一起走进了电影院去看一部Chinese Carton电影,哈哈。

Poy:《哪吒2》如今已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非英语电影,加上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它仅用20天就超越了“Inside Out 2”。总票房突破19亿元美金,已经超过《蜘蛛侠:英雄无归》,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7位,并且有望成为第一部突破20亿美元大关的动画电影,跻身《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和《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的行列。

骅: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电影光光靠一个国家的票房收入就能达到过10亿美元的。《阿凡达》Avatar没有做到,《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和《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Avengers也没有做到。《哪吒2》的票房成绩基本来自中国,想想如果一部电影仅仅靠一个国家就能卖出这么多票,以至于让它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并有望进入全球票房前五,这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战绩,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据说《哪吒2》中国已经售出了超过2亿张电影票,这几乎是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二,无怪乎好莱坞是想尽办法要进入这个巨大无比的市场呢。

Poy:而且除了《哪吒2》之外,在国内的春节假期,中国观众还纷纷涌向影院观看了《唐人街探案1900》(4.4亿美元)、《封神II》(1.6亿美元)和《熊出没:未来重生》(刚刚超过1亿美元)。这四部大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合计票房超过了20亿美元。

骅:《哪吒2》的制作成本仅为8000万美元,当然我说“仅仅”是因为这显然是一大笔钱,但考虑到它与迪斯尼很多动画片相比的话(迪斯尼动画片通常在2亿美元左右),这个预算要小得多,因此这部电影的利润可以说是非常惊人,而这么庞大的利润却首次并不属于好莱坞,所以《哪吒2》真的是让好莱坞的同行们眼红到极点了。

Poy:那确实,论降成本这件事情,没有哪个国家,能有中国这么牛的本事了。那么骅姐,您觉得《哪吒2》的成功从商业角度来讲,对我们的听众朋友们有何启示呢?

骅:我想要谈到《哪吒2》成功原因的话,国内外已经有无数媒体做了详细的分析。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这部电影的票房对好莱坞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化财富如何真正走入世界这个角度来与我们的听众朋友们聊聊。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电影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中国几乎占据了Imax全球布局的一半。中国有近800家影院配备了Imax银幕,而美国只有407个IMAX银幕,所以中国几乎是美国的两倍。那大家知道,IMAX的票价要比普通票价高很多,哪个电影占据了更多IMAX屏幕的话,它的票房自然会高出很多,而且也能够更加震撼地显示电影艺术家精心制作的电影,让观众有更好的视觉体验。

Poy:对,这次我看的《哪吒2》是3D的,我想我要是能够看到IMAX的话,也许观看的感觉会不一样一点。

骅:对,我也看的是3D, 感觉的确不会像IMAX那样震撼。因此这其实也是好莱坞很多电影导演和像Netflix这样stream公司产生重要分歧的原因。比如电影《芭比》(Barbie)的导演葛莉塔·葛薇(Greta Gerwig)在执导Netflix新版《纳尼亚传奇》期间,就曾与Netflix在上映方式上产生分歧。​Greta希望她的电影能够在IMAX影院上映,而Netflix通常倾向于直接在其平台上发布内容。​Greta作为好莱坞最具备商业价值的导演,还是很有争执的筹码,最终Netflix不得不同意让新版《纳尼亚传奇》今年底在IMAX银幕独家上映一个月,然后再上线Netflix平台。

另外,我还看到一个有趣的数据,NRG进行了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只有35%的人愿意去影院看电影,这与英国、法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数据类似,而中国的比例是78%。也就是说愿意去看电影的中国人要比欧美人都出一倍。

除了拥有那么多IMAX屏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之外,那就是《哪吒2》上映的档期。把这部电影放到了春节这个最黄金档的时间播放。哪吒是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人物角色对各年龄段的观众来说都很熟悉。春节又是中国全家观影的高峰期,于是很多观众都是全家出动,带着孩子老人,一起去影院。与其说是看电影,不如说是春节里的一档重要活动。后来随着《哪吒2》的名声越来越响,于是就像滚雪球一样,看得人越来越多。

Poy:我觉得《哪吒》定档春节,就跟”过年送礼就送脑白金“的策略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电影里面的内容讲到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还原了父母的控制与孩子的拧巴,挺写实的。一般看电影的主力是年青人,这次观影人数能这么惊人,说明把很多不进电影院的人也拉近了电影院。这是需要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内容,才能做到的,过年,年青人才有时间回家,才有时间拉着父母进电影院,而电影中表述的亲子关系,也特别适合年青人与不善于表述爱意的父辈们做连接的很好的沟通方式。 简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哪吒2》能如此成功,绝对是多种成功因素的结合体。

骅:现在春节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星期了,《哪吒2》的票房依然在节节上升,这个除了刚才提到的中国市场真的有巨大的潜力之外,还是民族自豪感的真正体现,很多人二刷三刷这部电影。在中国创下票房纪录后,《哪吒2》现在正在进军海外市场,已经很久没有进入电影院看中国电影的海外华人,即使是像我这样以前对动画不感兴趣的人,也因为国内的热情和口碑而被这部电影吸引,都会走进影院,共同努力让《哪吒2》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在华人集中的一些北美城市,许多人提前几天抢购预售票,并排队参加首映。虽然要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梦想虽然目前与《阿凡达》相比还有些距离,但是这个距离每天在缩小。也就是说,看《哪吒2》已经成为自豪感的象征了。

Poy:是的。微博上的热门话题将这部电影在全球票房排行榜上的攀升比作“升国旗”,甚至连新华社也在它的帖子中使用了这个比喻。《哪吒2》票房突破10亿元大关后不久,中国知名媒体人、时事评论员胡锡进在微博上发文称,这部电影正激发“中国人的自信”,并特别强调,这种自信指的是“文化自信”。而且我看过一篇文章,说《哪吒》导演饺子也认为中国的“民族复兴”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骅:这里有个小插曲。我看过央视的访谈,饺子曾谈到中国动画师需要自立自强。他提到《哪吒2》制作周期如此漫长的一个原因是与国际特效团队的合作很困难,他说这些国外团队真的是‘傲慢和偏见’,他们可能是一流的工作室,但却把三流的人员用在了这个项目上。所以外包后,很多镜头并没有达到他想要的效果,最终他决定还是放弃了最初的计划,转而聘请了国内团队。

因此这是一部完全在中国制作的电影作品,包括138家动画公司和超过4000名工作人员进行制作。

Poy:这个也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我想对于新一代中国电影制作人和观众来说,如果中国自己的才华能够高质量地改编他们从小耳熟能详的传说,为什么还要依赖西方工作室来讲中国故事呢?就像《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这种。

骅:是的,命运还得有我们自己来掌握!那么聊了IMAX与放映档期的优势之后,我想与大家重点聊聊《哪吒2》这部电影。首先,我觉得中国观众与国外观众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大家都希望看到新鲜、创新的故事,尝试没有体验过的内容。

我先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观后感。看完这部电影后的第一印象便是其中的特效。来美国与加拿大之后,我看了无数的好莱坞大片,所以一直期待着我们中国也什么时候能拍出类似的特效大片。看完《哪吒2》之后,感觉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与我一起去看的老外们虽然故事好像没有看懂多少,但也对剧中的特技是赞不绝口。

至于影片里的故事,还因为是哪吒这个角色。我小时候看过一部当时由上海美术电影制作厂制作的《齐天大圣》,那时候就被剧里那个穿着风火轮的小哪吒给吸引住了。哎Poy,你是否看过《齐天大圣》这部动画片?

Poy:看过看过,这是我小时候看过的很多遍的动画片,还有《哪吒闹海》《九色鹿》等等。我记得这几个动画片风格都是东方绘画的水墨画风格,角色借鉴了京剧脸谱的风格,场景和人物也是借鉴了很多敦煌壁画里的风格,那种空灵、缥缈的天宫感觉,诠释得极好。然后是中国古典配乐,京剧鼓点配乐。赋予了这些片子一种东方神话应有的瑰丽与肃穆。我在当时,因为能看的动画片有限,那都不只是二刷了,几乎是每次电视台重播,我都会看,当时看到称之为滚瓜烂熟都不为过。

骅:《齐天大圣》产生在六十年,但是那部动画片在当时的意义与今天的《哪吒2》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大闹天宫》是中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这部动画以精美的画面、流畅的动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它曾在1965年被选送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被认为是东方动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因为年幼时看了这部动画片,因此对哪吒的可爱形象一直是念念不忘,《哪吒2》的IP已经深深植根于我的心中,去看这部最新版的哪吒也勾起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就是这样一个熟悉的角色,被饺子导演用全新的方式去演绎,满足了我对哪吒这个角色的好奇心。我觉得特别可爱的是饺子把哪吒塑造成是一个玩世不恭,却又心地善良的outsider,天生带有魔性命运和非凡能力,既“丑萌”又顽皮,敢于挑战天界的权威。

当然,对于我带去的那些外国观众而言,哪吒的故事确实不太容易理解。尽管有字幕,他们依然感到困惑,难以完全融入剧情。但是,影片中表现出的情感元素却具有超越语言和文化的共鸣力量。例如,对既有结构、制度和权威的挑战,家庭之爱,超越血缘的情感,友谊的可贵,对权威的不信任、对自身身份的迷茫等,这是一种全球共通的情感体验。这些元素就像一碗“心灵鸡汤”,无论什么语言、什么文化背景,都能引发共鸣,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识。

当然让我感受最大的是几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都被好莱坞大片主导。但这几年来,从动作片、科幻片到爱情片和动画片,国产电影正在逐渐赶上超越西方电影,叙事故事的手法更加成熟,技术的进步更是有目共睹。

Poy:是的,我觉得本片绝对刷新了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制作水准的上限,所有看过电影的观众,一定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平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就是中国的动画技术特效和画质,已经与世界顶尖前沿水平比肩,完全不输。电影在色彩运用上独具匠心,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精心绘制的艺术画作。神秘莫测的海底龙宫、充满烟火气的陈塘关以及气势恢宏的天界战场,在顶尖的 3D 效果加持下,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之中。

骅:当然,我觉得《哪吒2》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我觉得是故事太长了。我好几次觉得它应该停止了,结果特技打斗继续。可能我是上了年纪,这么长的特技打斗看下来,我觉得我电影看了以后有点头晕脑胀,把故事的情节给冲淡了很多。我感觉导演过多地想向大家证明我们的动画技术水准,但是与此同时却削弱了故事的情节。我家老公更是到后来越看越一头雾水,一直问我为什么电影还不结束。我觉得这部电影如果能够控制在2个小时左右,可能更加有看头。

Poy:我也觉得它的硬伤也是挺明显的。在剧情方面。换句话说,我强烈建议饺子导演下一部找一个很牛的编剧,好好打磨一下。我个人觉得这部片子,有点贪心,想表达的点太多,主线部分讲的是王道、权谋、反宿命论和人物成长,还要讲述亲情,兄弟情以及师徒情,两多小时的时间里,要把这些东西都交待清楚,我觉得没有一部《指环王》的体量,是很难做到的。这样一来,就会让剧情变得浅尝辄止,很多东西都没有铺垫到位,部分情节的转折略显生硬,人物的情感变化有时缺乏足够的铺垫,就赶着说下一件情况,过于仓促,有些突兀。还有那些屎尿屁的笑话,可能是个人喜好的原因,我并没有觉得有多好笑,至少不觉得加分吧,反而觉得跟电影本身想表达的内容形成巨大的反差和割裂感。另外一点,就是画风的统一性,有画风突变的感觉,我能看出来,电影的风格还有比较明显的模仿痕迹。包括哪吒其实就长得很像《小黄人》里的艾格尼丝(Agnes),还有后期的打斗场面,又让人想到日本动漫,还有变身青少年的哪吒,和日本动漫里的《七龙珠》中的悟空,《火影忍者》中的宇智波佐助都有很相似的感觉。当然,这个可以理解,毕竟要统筹100多家公司的内容,太不容易,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部作品的成熟度,还有再提升的空间。

骅:非常赞同。第二我觉得是字幕的问题。在哪吒生活的宇宙里有着非常复杂的妖魔鬼怪故事,对于那些没有学习过中国文化的老外,要凭这个字幕来看懂电影情节的话,真的是有点要求太高了。因此,我在想既然一部电影已经赚了那么多钱,为什么不能在海外发行之前,邀请最佳的英语配音演员为它配音呢?我觉得整个海外发行有点匆匆而来,没有做好更多的铺底工作。

第三呢就是要延续我刚才说匆匆上阵的观点,我觉得这部电影的marketing。当然,如果你现在Google《哪吒2》的话,一定会看到很多英语的文章,但是大部分都是在讲这部电影的票房,直接宣传这部电影的英语预告片,海报,或者其他的社交媒体内容几乎没有。《哪吒2》在北美上映的影院大概有700多个,但是大多数的观众依然是海外的华人。如果《哪吒2》海外发行的确只是针对华裔的话,那我也无话可说,但是既然是一部有可能要进入全球前三名的电影,花点时间好好做个适合北美市场的广告,我想我们不是会显得更加有“文化自信”吗?

正因为如此,《哪吒2》要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的确会面临重大挑战,除了海外华人群体,它可能难以与更广泛的国际观众产生共鸣。我也我不认为它有像《卧虎藏龙》那样,跨越文化界限并在海外取得重大票房成功的潜力。与我同去的那些老外,要不是我买票邀请他们,估计没有一个是会自己掏钱去看这部电影的,哈哈。因此,我觉得如果这部电影稍微花些钱,做好配音,用北美的方式做好市场营销的话,也许能够真正成为一部让全世界人民愿意掏钱看的电影。

Poy:我觉得这时是能看出来他们对于这个票房是没有预料到的。我看到有影评人说,如果电影在北美,找好莱坞明星配音,大约预算要几百万美金,而当时《哪吒1》北美票房才359万美元,发行方只能分到180万美元,所以《哪吒2》上映,并没有特别的预期,不做英文配音也能理解,否则一部20亿美金票房的电影,目前海外票房突破1个亿人民币,也就是1千多万美金,虽然只占到总票房的7%,但我相信他们从打开市场的角度,肯定也是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让海外市场的观众能够更好的接纳这部影片。

骅:要说到成功进入海外市场的娱乐领域的案例的话,我这里想与大家聊聊根据《西游记》改编的中国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

去年,中国游戏开发商 Game Science 发布了《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在西方市场大获成功,并成为首款入围 TGA(The Game Awards,也被称之为游戏界的“奥斯卡”)年度游戏提名的中国游戏。这个成就不仅标志着国产游戏在全球市场上的突破,也反映了中国游戏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那么,《黑神话:悟空》为何能够获得西方玩家的青睐呢?

首先是文化题材的新鲜感。《黑神话:悟空》是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做为灵感,围绕孙悟空展开的游戏软件。这个富有东方神话色彩的题材对西方玩家而言既熟悉又新鲜。与《封神演义》不同的是,《西游记》的故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享有一定知名度,但是以前却很少有高质量的游戏能够深入挖掘这一题材,因此当 Game Science 通过极具沉浸感的叙事和视觉表现,一下子就让西方玩家们眼前一亮,能够以全新的视角来体验这个经典故事。

第二,就是优秀的游戏品质。《黑神话:悟空》采用虚幻引擎 5 开发,在画面、光影效果和动作设计上都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无论是环境细节、角色建模还是战斗动画,都展现出高水准的制作实力,足以媲美欧美主流 3A 游戏。西方市场对于高质量动作 RPG 游戏有着稳定的需求,而《黑神话:悟空》精准地满足了这一点。

第三,玩法设计迎合全球玩家。虽然游戏的故事背景充满东方元素,但它的核心玩法却借鉴了《黑暗之魂》(Dark Souls)等全球知名的魂类游戏。这类高难度、高挑战的战斗机制在欧美玩家群体中已经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黑神话:悟空》就是通过这种流畅的战斗系统、加上独特的悟空技能,让喜欢硬核动作游戏的玩家能够迅速上手,并且乐在其中。

第四,就是我刚刚强调的宣传营销的国际化。Game Science 非常注重全球市场的宣传策略。在游戏未正式发布前,就通过精美的实机演示视频吸引全球玩家的关注,几次曝光都成为游戏圈的热门话题。此外,公司还积极参与国际游戏展会,如科隆游戏展(Gamescom)、TGA 预告等,与欧美主流游戏圈保持互动,为这个游戏的全球化推广铺平道路。

所以,《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在文化独特性、游戏质量、全球化策略等多个方面都做到了出色表现。它的成功经验也可能为更多国产娱乐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重要的启示。

Poy:这个案例的确对我们很有启发。 其实我们刚刚谈到了“文化自信”这个话题,那么骅姐,您通过《哪吒2》与《黑神话:悟空》这两个例子,可以与我们谈谈您对“文化自信”的想法吗?

骅:其实,中国的文化传播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的。早在古代,丝绸之路就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儒家、佛教思想带到了世界各地。到了今天,在文化输出里,电影、游戏、文学成为了主要的元素。。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非常谦虚好学的民族,过去,我们一直在向好莱坞、迪士尼学习,向日本动漫、韩国偶像文化取经。现在中国的内容也开始反向输出,影响全球文化市场,比如抖音海外版TikTok就改变了全球社交媒体的游戏规则,老外们一边刷短视频,一边开始学中文、模仿中国生活方式。其实,我们已经开始从“学习者”渐渐成为“引领者”。

那么文化输出的背后呢,就是文化自信的提升。过去我们可能会担心,外国人能理解像《哪吒2》这样的电影吗?他们会喜欢“修仙”文化吗?但事实证明,只要故事讲得好,情感共鸣足够强,中国文化一样能打动全球观众。就像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能够被全球接受一样,未来的全球文化市场,也会有更多“中国超级IP”。

当然,我觉得全球的文化娱乐市场也是不断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机遇是全球观众越来越喜欢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比如日本动漫成功出海,韩国的系列剧经常上Netflix最受欢迎榜等等。谈到挑战呢,那就是文化差异、审查制度、地缘政治等。有些作品在中国火爆,但在国外可能会“水土不服”,一些作品因为内容限制,可能无法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或需要修改才能在全球上映。还有国际关系的变化,有时也会影响文化产品的传播。

因此,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我们觉得自己很棒”,而是让全球观众认可中国文化的魅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中国娱乐行业需要问这样简单的问题,中国独特文化的风格是什么?我们的文化IP在全球的品牌identity是什么?有了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位之后,就是坚持讲好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找到全球观众的共鸣,并且建立成熟的商业生态。《哪吒2》有世界级的IP,独特的美学风格,顶级的动画技术,缺的是如何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成熟的商业生态系统,做好国际化的市场营销。如果在营销上面也做得更好的话,《哪吒2》成为全球box office冠军的梦想可能会来得更快一点。

Poy:是的。中国动画产业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我们几代观众都是看着好莱坞的迪士尼、皮克斯和日本的吉卜力工作室电影长大的,近年来终于有越来越多的国产动画取得了突破,尤其是那些弘扬传统文化的作品。我觉得未来中国娱乐产业完全有可能像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流行文化那样,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独特的影响力。只要坚持文化自信、不断创新,我们完全可以让世界爱上中国故事。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在结束今天这一期的节目之前,我们也想询问一下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对今天的话题有何感想呢?欢迎大家在我们的网站上留言。另外,我们也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LinkedIn Community page, 与其他播客听众朋友们一起学习探讨更多商业案例!如果需要参加我们播客微信群的话,请加我们微信,ID是reelstone。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

People on this epis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