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手线上睡着了
趁一切违和感消失之前,我们讨论在两种文化的缝隙里的具身体验。
你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等播客客户端搜索“山手线上睡着了”收听并订阅我们的节目。
Episodes
45 episodes
#41 涩谷
「真讨厌涩谷!」即使是出于这个理由,聊聊涩谷似乎也是件有趣的事情。我最近才第一次开始看村上春树的『舞!舞!舞!』,里面一直反复循环这句,「这就是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本书写于1988年,近四十年来,或者这一百年来,涩谷就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顶级象征。在各种景观的包裹下,在日常生活的街道里,在开发与再开发的一百年来的历史里,涩谷,仍然水深火热七彩炫目大刀阔斧地向前走着,而四十年前那些在泡沫经济鼎盛时期孤独空虚的都市人依然可以如常地生活在这里,仿佛什么也没改...
•
55:47
#40 就职活动大冒险!社会化是找工作的第一步吗?
就活、婚活、終活。日语中有许多「活」,它们是「某某活动」的略称,就像大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这些个「活」字往往出现在人生的重大节点,当然这些节点是基于日本语境下的社会时钟定。这些「活」的战线一般很长,因此「活」通常是艰苦的,它不是活色生香的活,更不是活灵活现的活,它象征着迎接社会生涯中的大事件时的踏实态度,像跑一场马拉松。当然我们本可以无视社会时钟,自由选择想要的生活,但由于签证这一特殊限制,在日本的外国人几乎都不得不在文化差异中开始自己的就职活动。这期节目有两个部...
•
1:44:41
短节目02:示威游行发生前的印度尼西亚
2025年8月25号,印尼爆发示威游行。其实我在爪哇岛当游客时矛盾就已经尖锐,可期间每天都是风和日丽,我对即将发生什么并无察觉,只是会在一些瞬间感到张力,比如Grab上提到“police”一词司机会用鼻子苦笑,比如本地人朋友抱怨政府,说自己早晚要离开这里…我们是否听说一个新闻事件,是0和1的区别,这种区别轻飘飘。可和社交媒体上突然出现的推文不一样,冲突并不是打一个响指就会出现,并不是仅在你我刷到新闻时才存在。冲突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条缝隙中,只有实际居住在这里的人才能体会,同时日常生活...
•
16:14
#39 寺山修司:从青森到东京,以虚构与想象
「在日本常会说,人在年轻荷尔蒙充裕的时候,爱上寺山是很容易的事情,但随着人年纪增长,就会渐渐把寺山放下。对我来说,很早我就决定了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在节目的一开头,游方是这样介绍自己的,这种浪漫化的表述中透露着的煽动性与对人终将社会化的时间秩序的不服从,本身也是寺山修司之所以吸引我们的原因。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从青森到东京,从老家到都市,试图在某种地理学中展开寺山修司——用天井栈敷的重要成员东由多加的话来说,是【从书本去向街道,从政治去向情感,从科学去向空想,从...
•
1:33:05
#38 与李如一聊聊音乐和日本语境中的「业余主义」
在和李如一聊这期节目之前,其实我已经想好了节目的核心论点,就是我们要批判专业,歌颂业余。这么理所当然、民主且正义,似乎都已经没必要讨论了。然而聊天未必如我预料。当我们选择将「业余」作为一种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主义或精神、或某种美学志趣来聊的时候,我们是在聊什么?日语里的アマチュア一词,所蕴含的情感偏向与用英文说amateur或用中文说“业余者”“草台班子”时确实很不同。这期节目提及的业余,并非单纯地作为在专业主义的对立面,而是描述在专业主义的普遍语境之下,「专业—非专业」的...
•
2:22:21
#37 看与被看:我们在视线中改造彼此
一次在电车上,站在我旁边的女士突然接了一个电话。尽管她当时已经尽量压低声音,但在她接通电话的一瞬间,我还是感到视线默默地从四周聚集而来,像触发了带声控的监控。来到日本之后,我时常在很多场合感受到这种充满审视的视线。它像是一种寻找平均值的仪器,试图提醒大家回归到某种普遍的、令人安心的社会规范之中。但有趣的是,这种提醒似乎只对愿意遵守规范的人有用。一旦你“出格”到了某种程度,人们反而会收回他们的视线,尽可能地无视这些意外的存在。Xia说这几乎像是一种社会性死亡的默许判定。<...
•
51:37
#36 聊日常中难以被定义的性骚扰、以日本的生活经验出发
最近渐渐对车站里随处可见的「痴汉是犯罪」这句理所应当的标语感到违和。首先痴汉当然是犯罪,偷拍等痴汉行为在2025年的当下,竟然还需要用A=B这样的句式被定义为犯罪来明确其不可为。其次如果一件事是因为“是犯罪”才不可为,说明加害者也许并不理解这件事究竟为什么不可以。本期节目我们从永野芽郁被江头2:50性骚扰的事件开始讨论性骚扰(虽然一个月过去,永野芽郁又深陷八卦闻,新闻变旧闻)。事件发生后推特上的讨论非常两极化,还是有不少互联网用户认为“永野玩不起就别来上综艺”。关于性骚...
•
1:00:58
#35 在飞地,讨论生活在两种文化的缝隙中的具身体验
一切始自这样的一个构思: 『山手线上睡着了』是一档以东京为文本的播客。趁一切违和感消失之前,我们讨论生活在两种文化的缝隙里的具身体验。今年,我们三个住在东京将迈进第六年,和刚来日本的时候相比,关于这种生活的违和感依然未改,对这个城市和这个文化的兴趣仍然强烈,我们在这个城市有了认识的人、有了朋友,同时,隐约感到一种社群。我们在这里认识了很多会说日语的人,与此同时也认识了更多使用中文的人,这种相遇是特别的,我们身边渐渐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场域,几乎可以将其命名为飞地。<...
•
30:08
#36 聊日常中难以被定义的性骚扰、以日本的生活经验出发
最近渐渐对车站里随处可见的「痴汉是犯罪」这句理所应当的标语感到违和。首先痴汉当然是犯罪,偷拍等痴汉行为在2025年的当下,竟然还需要用A=B这样的句式被定义为犯罪来明确其不可为。其次如果一件事是因为“是犯罪”才不可为,说明加害者也许并不理解这件事究竟为什么不可以。本期节目我们从永野芽郁被江头2:50性骚扰的事件开始讨论性骚扰(虽然一个月过去,永野芽郁又深陷八卦闻,新闻变旧闻)。事件发生后推特上的讨论非常两极化,还是有不少互联网用户认为“永野玩不起就别来上综艺”。关于性骚...
•
1:00:58
#34 不只是方便:漫谈日本厕所里的文化现象
peiqin说公共厕所像一个城市的内裤。电影『完美的日子』让日本的厕所一尘不染这一印象再次被加深,上次看到这个说法还是在二十年前的在故事会,上面写道“日本人很敬业,师傅教导徒弟,打扫完厕所马桶里的水要喝一口,这才可以算是打扫干净了。”这篇文章真假无从考证,但居住在日本,觉得这里的厕所确实让人安心。上厕所是人人平等的生理需求,再进一步来说身体残疾和性别角度的需求都应该被照顾到,所以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公共厕所的状况至少绝不应该是木桶上的那根短板。但是厕所的干...
•
1:01:04
#33 东京咖啡乱步
这期节目是关于「作为都市空间的咖啡店」。江户末期,咖啡豆们坐着荷兰葡萄牙的船只来到了出岛,而东京的咖啡文化萌芽于浅草上野,发展于高级料亭林立的银座,落地生根于自动贩卖机里的罐装咖啡*。当下日本咖啡文化普及至此与喫茶店的热潮有很大关系。1983、1984左右是日本喫茶店最多的年代,当时的喫茶店作为重要的机能空间大活跃,全日本有15万间。因为当时人们没有手机甚至传呼机,所以需要约在一个喫茶店碰头,或者是需要使用柜台的电话机。这种作为场所的必要性在手机普及后减弱...
•
57:01
粤语歌恋バナ特别节目:就当普天之下情人节只得数秒
录这期节目的契机,是几天前的刷到一条帖子:“哪些粤语歌是关于林夕那趟东京之旅的?”底下有人总结,“冬至,寒命,花无雪,地尽头,迷失表参道,再见二丁目,上次坐飞机,把悲伤看透时,如果东京不快乐,下一站天国,富士山下,错爱的呼唤,偿还,邮差,冰点,遥吻,心血来潮,还有快乐情人……他喜欢在这些歌里写畅泳、雪山、樱花、饮冰、细雪、塔尖、异国、东京、札幌、浅草、天国之类。...
•
2:19:21
#31 驾驶他的车,绕日本两周
小夏发给我一篇日本人写的关于“制霸全日本47都道府县”的网络文章:“我觉得「47都道府县制霸」很酷。那种填地图的感觉确实有点征服的感觉。但问题是,你在涩谷十字路口拍了张照片,就说「我制霸了涩谷!」、在丸之内拍了张照片买了个东京香蕉,然后说“我制霸了东京!”那会被骂的。不过,如果是在地方城市,这种说法似乎会被接受,比如兵库县,假设有个年轻的旅行者在X上说:「在三宫吃了牛排,参观了明石海峡大桥和姬路城!太棒了,兵库制霸!下一站,冈山!!」,感觉像是……我能理解这是...
•
1:26:14
#30 2024忘年会:再聊聊我们在意的日语
我们说日语有趣时,往往在意的不是一门语言里那些明亮的、漂亮的部分、而是这个语言里幽蔽的、弯弯绕绕的部分。所以本期节目,我们基本也不是要斩钉截铁地讲「好きな日本語」(我们所喜欢的日语),而是要迂回一点,讲这些词不过只是「気になる日本語」(我们所在意的日语)。这期里面提到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很日常的、咋眼看起来很普通的、不经验的、未必太有美感的词。但它们透露着一种「日式」,当它们被放置在整个日本文化之中,它们变得复杂拧巴又狡猾。喜欢。01:05「...
•
1:12:14
#29 冬天!!!温泉钱汤大浴场
我爱泡汤。这周突然降温,走在寒风里设想自己假如有天离开日本生活,最舍不得的空间一定是温泉钱汤大浴场,光是想想不能每周泡汤这件事就鼻骨发酸。我回忆不起没有它人类是怎么打败寒冷、疲惫和筋肉酸痛的。在外旅行,泡到了汤的夜晚总是温暖的,舒缓的。在东京生的每一天,也是它帮疲惫的人们整备身心,就连家附近洗发水沐浴露单另收钱的500円老旧钱汤,也是友人来留宿时的醍醐味。有时在野外的风雪之间,有时甚至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之中几米之隔就是马路和办公楼。其实冷静想想,脱得精光跟一...
•
57:25
#28 咱来聊聊耽美吧!嘉宾:貘貘
在录这期播客前,Xia询问了自己的男性同志好友是怎么看待耽美的。好友回答说“耽美就像日本的天津饭,是中国人不吃的中餐”。诚然,耽美的创作者和受众群体主要都是女性。尽管自己也是消费群体中的一员,我也总是在好奇其原因。曾经有段时间十分沉迷少女漫画,直到再也无法忽视各种情节中的性别问题,于是又开始看耽美。在BL漫画和小说里,我们想象着、进入着一个女性不显现,或者说被边缘化的世界,观察着被想象出来的男性之间的情感流动,既虚幻又让人感到安全,像进入了一个真空地带。然...
•
59:39
#短节目01 普通市民与东京国际电影节
山手线上睡着了的第一期短节目,小小聊一下刚刚过去的这一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很清浅的十分钟,不会聊到具体片单或者影展意义,而是从一个非常非常小的角度切入,关于东京国际电影节对于东京在住的、普通的一个影迷来说参与的意义是什么。有关市民表示,东京国际电影节其实是讨论作为一个城市的维度的东京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所以即使你不是一个影迷也建议您可以听下去这期节目,因为它确实很短。
•
10:11
#27 东京另类蹦迪体验谈
城市由千千万万盒子一样的空间拼成,比如山手线的车厢、便利店、钱汤、拉面店、电影院、club等等等等。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职责。就比如钱汤,进去后每个人都脱光光,热汤和蒸汽作为介质包裹身体,在场的所有人都共享一种清洁自己带来的休闲。Club是用来蹦迪的场所,在昏暗的灯光下,音乐作为介质把人群串联。每个人都脱去白天的清醒和自我觉察,感官变大,头脑变小。我们本能地与自我接近,尽管享受派对的方式各有不同,却又跟随同一种节奏群魔乱舞,蹦迪是一种最个人的集体活动。那么Club作为空间在东京...
•
58:57
#26 在日本做电影制片人也做异乡人
想做这期节目开始于这样一个问题意识:在日本电影业谈不上景气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中国人到日本学电影、甚至想要进入这里的电影行业?10(读作一零,又称山东猛女)是一个很适合论述这个主题的嘉宾。东京艺术大学制片专业毕业后,她在这里组成了自己的拍摄团队。移民身份需要赚钱和工作,但作为个人,她也需要坚持自己关于电影制作的梦想。10有谈到她对独立制片工作的种种迷思、纠结和痛苦的部分,但即使这样,她依然选择留在这里,选择要当独立电影的制片人。在一个商业电影的...
•
1:09:10
#25 旬报百年里,日本电影的过去与当下
【嘉宾】热情华夫饼(絮语平原主播)本期节目谈谈日本电影旬报。作为一本收录电影资讯与评论的杂志,『旬报』活在每个已成历史的当下,成为日本电影长达百年以来的在场见证者;同时,作为日本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电影杂志,它也塑造了今天的我们讨论、观看和定义日本电影的方式。基于这段相当长的历史跨度,本期节目选取...
•
2:44:41
#24 当我们在聊日本的电影院时我们在聊什么?
来东京五年,是把太多时间用在认识这里纷繁的电影院系统的五年,是这样才能有这期节目。不是出于一种任务或什么学习,只是因为喜欢电影院,喜欢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这期结果还是聊了过多中国电影。也不是出于别的什么,就是没办法不在乎中国电影。走来走去走不出那里。与其说是作为一种对比,更多是作为一种可能性的探索,尽管对当下的我们来说,另一种影院的可能性几乎并不存在。但这期节目想传达的是,在这个宇宙里,另一种影院是存在的。而影院的方式,直接影响我们观看的角度和内容。
•
Episode 24
•
59:28
#23 录播客的一年里,我与我们的东京
日常生活是一种周而复始。山手线也一圈圈地跑。我们生活在这座巨大都市,肉身和时间被电车搬运,串联,串起了日常。我们三个做播客这件事也周而复始地重复了23周。每期节目从选题到录音再到剪辑和上传,循环往复,渐渐和日常生活的节奏生长在一起。本期节目从一个游戏展开,每个人想四个问题,对另外两个人进行提问。这些问题与向内的我们有关,与东京的日常生活有关。有嘉宾来做客时,山手线上睡着了也许会作为一个松散的整体与对方交谈,但在三个人的节目里,我们退回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个体对...
•
1:03:44
#22 附近映像季:在广州和东京之间,立足亚洲、放眼附近
那天下午,和绿子与艾英在东京目黑区的喫茶店里,听他们聊到他们下个月将要在广州办的影展「附近映像季」。那天我们第一次见面,他们自我介绍时,说到diy、朋克、诗、独立电影时露出的有趣的神情,使我对附近映像季充满想象力。“附近映像季(The Nearby Film 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Festival ),是在中国广州建立的一个独立影展。附近在消亡从来不是一个准确的词或者口号。延展到艺术群体,和项目的一个集合...
•
1: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