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淑文心靈書房
黃淑文,作家,心靈繪畫老師、色彩諮詢師、YAI國際靜心引導老師,並為部落客百傑「文學創藝類」金牌獎得主。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業,任職國中教師7年,被形容為「叛逆學生最愛的老師」,作品獲臺灣創造思考教學優異獎。因為養育兩個孩子,重拾當作家的夢想,2005年辭去教職,成為專職作家。
2013年,帶著20年前任教時,保留的一張學生14歲時所繪櫻木花道的插畫,到監獄探視該生後,發願終身成為受刑人的老師。
為了完成西藏長篇小說,用兩年半的時間完成11萬個大禮拜,並在西藏薩嘎達瓦佛月,親自到釋迦牟尼佛前,用大禮拜環繞大昭寺八廓街一圈,於2020年出版獻給讀者的生命之書:《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教育部‧國家圖書館評此書為「透過文字療癒心靈,是激勵讀者靈性成長的小說」。為博客來心靈勵志年度百大暢銷書。
讀淑文的書,就如她牽著我們的手,和她一起走過生命的巡禮。淑文的文字,就如她的人,質樸溫暖,真誠坦白。
邀請你,和淑文一起探索心靈,用愛讀懂真心,讀懂你自己。
淑文的作品:《太陽與生命之樹:愛的覺醒之旅》《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人生難免會有傷》《在愛裡活著》《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最長的辭職信》《趁著年輕去流浪》(雲門流浪者計畫)《骷顱與金鎖:魏海敏的戲與人生》《媽媽的讀心術》等九本書
黃淑文心靈書房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ree.sun.heart
小額支持淑文的Podcast
https://www.buzzsprout.com/2320190/support
黃淑文心靈書房
EP33 定期為自己做心靈打掃,所有的情緒都能帶來心靈的啟發。釋放情緒,把情緒轉換成可以提供自己養分的心靈能量。
每隔一段時間,我會透過靜思、獨處、寫日記、出去走走,週期性的為自己做心靈打掃,學習去整理自己、清空自己,把自己帶往一個可以提供自己養分和能量的內心世界。
我很喜歡心理分析師埃思戴絲博士的觀點,她認為心靈中沒有一個東西會消失不見,所有的情緒都能帶來心靈的啟發。
不管是一觸即痛的傷口,還是潛藏在生命深處的恐懼、愛欲、與貪嗔,這些留在心上的軌跡,像一張無形的網,織就了現在的你我,有時需要我們花一些力氣去整頓。
我們不需那麼快就把憤怒或其他的情緒打發掉,在心裡向它學習,跟它對談,把它捏塑成一個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讓它以新的形式重新被釋放出來。
以探討女性生命聞名的埃思戴絲博士提供一個做法,就是在白色長形大紙張上,把關於你的生命大事年表畫出來。
想想自己從出生到現在,曾經發生哪些事情讓你的生命受損?按照時間點排列出來。
想想自己的內在有什麼東西必須死去,好讓自己能夠騰出新的空間去愛別人?或者有什麼東西是我知道必須死去卻捨不得的?用十字架標記在圖表上。
她認為為自己製作一個安息記號(十字架),就是為自己心靈那些被棄置、被荒廢、被埋藏起來的東西,提供一個安息的場地。換句話說,就是溫柔的對待自己的過去,向過去的痛苦寄上一張慰問卡,藉此轉化自己的情緒,更新自己。
「女人的憤怒(痛苦)經常可以溯及她的原生家庭、週遭文化,有時則是成年時遭遇的創傷。無論憤怒(痛苦)的根源如何,我們必須先經歷某事(攤開、看清楚),才能察覺它、祝福它、釋放它。」
埃思戴絲博士鼓勵女性朋友拿著自己的大事年表,坐下來好好打量自己的生命,問問自己:「哪些時間點哪些事件,是需要被記住?被祝禱?或者應該要學習遺忘?」
如果有些痛苦是過去應該被悼念(被祝福),而至今仍未被悼念(祝福)的,她會在大事年表旁擺上小小的十字架。
至於那些隱隱有感覺,卻無法具體說出什麼的事件,她會在年表上寫上「不記得了」,如果痛苦已經被釋放或早已釋懷,她會在旁邊註明「已經被原諒」。
過去的我,就是透過這個方法,一種生命清理的儀式,為自己繪製了這樣的生命地圖,定期反省更新。不知不覺之中,越過那些生命艱難的時刻,也看到自己長出了新的生命。
謝謝大家聽淑文分享,我們下回見喔。
小額支持淑文的Podcast
https://www.buzzsprout.com/2320190/support
黃淑文心靈書房https://www.facebook.com/free.sun.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