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說故事

藏傳佛教

Ean連苡安

藏傳佛教不僅在西藏地區傳播,也影響蒙古、新疆、尼泊爾、不丹、印度錫金。

近年來更隨著西藏僧侶傳到全球,成為跨國界的世界宗教。

錫金曾是獨立的世襲王國,1642年建立,歷史上與西藏和不丹有密切相關。

1861年,錫金因為英國殖民擴張成為英屬印度的保護國。

英國透過軍事行動佔領「錫金首都庭姆隆」,迫使錫金國王簽訂《杜姆隆格條約》,

使錫金喪失實質主權,外交和國防由英國控制。

1947年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國在錫金的地位,繼續派駐政治專員並控制錫金事務。

1950年12月5日,印度與錫金簽訂《印度錫金和平條約》,正式將錫金置於印度保護國。

1975年印度通過一場備受爭議的全民公投,

公投結果顯示約97.55%的投票者支持廢除君主制和併入印度

成為印度的第22個邦,稱為「錫金邦」。

藏傳佛教經歷了「前弘期」和「後弘期」兩個重要發展階段。

藏傳佛教起源於公元七世紀「松贊乾布時期」。

他先後迎娶了尼泊爾的毗俱底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二位公主帶來了佛像、經典和佛教文化,推動佛教在西藏的傳播。松贊乾布時期開始創造藏文,翻譯佛經,建造寺廟,為佛教奠定基礎。

形成具有西藏文化特色的佛教體系。藏傳是世界上最完整的佛教傳統之一,強調嚴格的戒律傳承。 

後弘期是藏傳佛教發展的第二個重要階段,「達瑪滅佛運動俗稱佛教復興時期」。

是西藏歷史上大規模的佛教打擊事件。

吐蕃贊普朗達瑪在位期間,因為認為佛教帶來天災人禍,推行滅佛政策,禁止佛教傳播。

大量佛寺、佛像被拆毀,著名寺廟:桑耶寺、大昭寺被封閉、改作他用、佛經被焚燒、僧侶四散逃亡,使佛教活動停滯。後弘期佛教從西康地區重新傳入西藏,逐漸恢復發展形成了獨立於印度佛教的體系。

這段時期,佛教經典分為「舊譯」與「新譯」兩大體系。

  • 著名的佛教學者馬爾巴,多次往返印度,將密宗法傳入西藏,推動了密教的發展。
  •  1042年孟加拉大師阿底峽尊者入藏弘法,促進了佛教教義的深化。

不丹以嚴格的法律和環保政策著稱,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南亞地區,國王為國家元首,政治發展圍繞著國王核心地位展開,沒有海岸線的國家。

西部連接印度錫金,與尼泊爾隔山相望,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辛布,被認為是一個非常守法的國家。

  • 政府實施多項嚴格規定,包括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禁止銷售菸草產品(直到2023年才有所放寬)
  • 禁止私自砍伐樹木、狩獵和採礦,甚至限制使用塑膠袋,以保護自然環境不受經濟發展破壞。
  • 不丹政府為保護傳統文化,要求民眾在工作和學校必須穿著傳統服飾,建築也必須遵循傳統風格。
  • 在宗教和文化方面,不丹對宗教傳教活動有嚴格限制,禁止非佛教的傳教士進入。

不丹人口約83萬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也是全民信仰藏傳佛教的國家。

擁有豐富的宗教文化遺產,最早寺廟建立於637年。

不丹有壯麗的喜馬拉雅山脈、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和獨特的建築風格,

被稱為「全球最幸福國度」和「與世隔絕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