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說故事

海底旋渦

Ean連苡安

世界上最大的海底旋渦被科學家形容為類似「黑洞」的海洋現象。

這些海底漩渦具有極強的吸力和旋轉力,能夠吞噬周圍物體並困在漩渦中心,類似宇宙中的黑洞吸引物質的特性。

馬里亞納海溝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溝,位於西太平洋。

  • 介於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東部,深海的氧氣濃度較低,相對海平面氧氣含量較少。
  • 在極深的海底區域,氧氣濃度會非常稀薄,無法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
  • 這個海溝最低點稱為「挑戰者深淵」,深度達到約10925公尺。
  1. 全球海洋平均深度約為3800公尺、太平洋最深平均深度約4000公尺
  2. 大西洋和印度洋平均深度分別約為3900公尺和3840公尺
  3. 南極洲周圍的南大洋平均深度約為4000公尺

深海是地球上海洋一部分,位於水深較大區域,通常指的是超過200公尺範圍,稱為深海。

  • 人體對深海接受度有限,隨著深度增加水壓力也會增加。
  • 長時間暴露在高水壓可能導致氣壓病(潛水病),而深海溫度通常較低甚至低於冰點。在低溫環境中可能導致體溫過低、凍傷,
  • 深海幾乎沒有光線穿透,即使在較淺深度,也會出現昏暗、完全黑暗情況。
  • 深海中植物數量相對較少,因為缺乏光線供養光合作用。
  • 在一些區域,如:熱液噴口、冷泉,一些特殊類型藻類、細菌可以利用化學能源進行類似光合作用過程,維持生態系統存在。
  • 使得潛水成為許多人追求休閒、娛樂、探險受歡迎選擇,不僅可以探索海洋奇景對生物了解,還可以挑戰自我極限。

人體能接受海底深度為多少呢?

  • 淺水潛水(0-10公尺)在這個深度範圍內,通常可以輕鬆適應,水壓變化並不明顯,氧氣供應充足,溫度和光線環境也相對較好。
  • 中等深度潛水(10-30公尺)在這個深度範圍內,水壓開始增加,對潛水員的耳朵和氣壓平衡產生影響,需要注意控制呼吸和上升速度,以減少氣壓變化對身體的影響。
  • 深水潛水(30-40公尺):溫度變得較低,光線逐漸減弱,需要更謹慎控制呼吸和深度,以避免氣壓病相關問題。
  • 極限深度(超過40公尺):超過40公尺潛水深度被視為潛水的極限,潛水員需要特殊訓練、裝備和程序。
  • 超過50公尺潛水被視為「技術性潛水」,常用的空氣潛水不再適用,需要使用混合氣體,在超過50米深海環境變得更加極端和不可預測。水溫降低、能見度減少,光線進一步減弱。

海底漩渦多發生在特定海域,如:挪威海域及大西洋部分區域,漩渦的形成原因與海水流動、地形結構、海底地質活動相關。

  • 老母豬漩渦是西半球最大的潮汐漩渦,位於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鹿島。
  • 名字由來可能是旋渦發出的聲音類似母豬咕嚕咕嚕的聲音。
  • 由於潮汐水位變化和海底地形複雜,水流在狹窄的海峽中高速通過,與海底山脈、深淺不一的海床互動,形成強烈的旋轉水流。

挪威海域因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海水溫暖含鹽度適中。

  • 使這個區域冬季不會結冰,氣候較為溫和濕潤。
  • 海域內有豐富的漁產資源,鱈魚、鯡魚和沙丁魚是重要的漁場。
  • 挪威海水流動複雜,存在多處漩渦與曲流,北極圈附近著名的漩渦「薩特渦流」,位於挪威諾蘭郡博多市附近。
  • 這個漩渦形成於兩個峽灣,之間的一條狹窄海峽,寬度約150米,
  • 因為潮汐作用,每小時有近7億立方米海水流經過這個地方,產生世界上最強大的潮汐流之一。
  • 漩渦由潮汐驅動,每天在特定時間段才會形成,形成時間和強度有固定的潮汐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