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說故事

馬賽馬拉

Ean連苡安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位於肯亞西南部的肯亞裂谷省,鄰近納羅克鎮。

  • 與坦桑尼亞北部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相接,是一個大型的獵物禁獵區,面積約在1510到1800平方公里之間。
  • 保護區於1961年建立,名稱來自當地的馬賽人,指的是「馬賽人有斑點的大草原」,屬於馬賽人的游牧區域。
  • 這裡「有斑點」指的是草原上散布著樹木和灌木,形成斑駁的景象,與「馬賽人長期生活和放牧的環境相關」。

馬賽人是東非著名的游牧民族,人口約90萬人。

  • 主要生計核心依靠畜牧業,尤其是養牛。
  • 牲畜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提供食物如:牛奶、肉和血液,也象徵了社會地位和財富。
  • 牛群是馬賽人的經濟基礎,牲畜產品可以用來買賣其他牲畜、換取現金和生活必需品,牲畜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家庭和氏族的社會地位。
  • 喝牛血是他們長久以來的重要傳統習俗,牛血被視為解渴的最佳飲品,能快速補充體力和增強免疫力。

Ngai「恩蓋」是馬賽人信奉的唯一真神,但他不是一個人。

  • 對於這個詞是馬賽人認為自己是「神選之人」,置身於宇宙的中心。
  • Ngai創造了世間萬物,賜予馬賽人一條連接天堂與地球的「臍帶」,並賜予牛群作為崇高禮物,使馬賽人成為畜牧民族,享有特別的地位。
  • Ngai沒有具體的男生和女生形象,而是以顏色象徵雙重性格:黑色代表仁慈與恩惠,紅色象徵憤怒與懲罰,這反映了Ngai既是保護者,也是懲罰者的雙重角色。

馬賽人社會結構嚴謹,在男生青春期接受割禮後,會進入戰士階段,這階段持續約15年。

  • 戰士的主要職責是保護部落和牛群,防止掠奪者和敵對部落的侵襲,並負責尋找新的牧場和爭奪土地資源。
  • 當戰士完成服役期,約35歲左右,會通過「長老禮」儀式,晉升為長老。
  • 長老主要管理部落、決策和維護傳統的責任,並成為部落中重要的意見領袖。
  • 馬賽社區分為多個姓氏族群,每個族群由族長領導,族長負責維護部落和傳統秩序,做出重要決策。
  • 族長多由長老、戰士晉升,並在社會中擔任政治和宗教領袖的角色,而女生則負責家務和勞動處理。

他們最著名的是每年7月到10月的「動物大遷徙」

  • 每年約200萬頭牛羚、數十萬頭斑馬、羊群,草食性動物。
  • 在體內生物鐘機制下,幫助牠們根據季節、氣候和環境變化調節行為和生理狀態。
  • 使得遷徙行為是動物對食物供應和繁殖需求的自然反應,並配合雨季和乾季的變化,迫使牠們調整遷徙時間和路線。
  • 從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朝著北部遷徙到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尋找水源和草地的自然現象。
  • 途中必須橫跨危險的馬拉河,河中有尼羅鱷掠食者埋伏,也被稱為地球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