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說故事

南島民族

Ean連苡安

台灣特色除了有許多「種族部落」,早期第一個原始民族也在台灣出發。

  • 台灣是南島語系民族分布的最北端。
  • 在漢人大規模遷居台灣之前,台灣是南島語系民族的居住地,擁有豐富語言和文化。
  • 台灣的南島民族包括十六個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群,多數族群保有自己語言、風俗和部落結構。

「南島民族」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東亞人種)。

  • 是新石器時代以後出現的族群,屬於現代人類的「智人」。
  • 約從五千年前他們憑藉卓越的航海技術,利用帆船、浮杆、獨木舟工具,從台灣出發,朝著四面環海遷徙,南邊到了紐西蘭,東邊到達復活節島,西邊來到馬達加斯加島,西南邊來到婆羅洲、印尼、馬來半島,形成遍布印度洋與太平洋族群。
  • 南島民族橫跨約兩萬六千公里,足以繞地球半圈以上,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之一,總人口數約三到四億人,語言種類多達一千多種。
  • 他們在遷徙過程中攜帶馴化作物(如稻草稻米、香蕉、椰子)與動物,形成獨特的生活方式。
  • 約至今7000年前,隨著氣候變暖和環境改善,南島民族的祖先由原本採獵為主的生活,逐漸轉向農耕定居。

南島民族使用「山田燒墾」技術。

  • 以焚燒方式清理農地,將植物殘骸轉化為土壤養分,形成生態循環,這種農耕方式適應熱帶多雨的環境,同時也保護生態系統。
  • 靠近海洋的族群擅長漁撈,使用魚鉤、魚網多種工具捕撈魚蝦,內陸族群則以弓箭、狩獵野生動物。
  • 大多都以採集熱帶及亞熱帶植物如:籐、竹、芋頭、檳榔、甘蔗。
  • 除了食物外,他們也擅長製作生活工具,例如:織布、編籃、木雕、陶器製作和手工藝品。

南島民族將檳榔視為日常食物的重要民族,同時也是強化族群認同的文化象徵。

  • 在族人社會中扮演交換禮物的角色,促進族群間的聯繫與互動。
  • 交往過程中常被作為定情物,象徵愛情與承諾。
  • 這種文化意涵在阿美族多個族群的傳說中有豐富的展現,阿美族傳說中,檳榔與荖藤、石灰結合象徵忠貞不渝的愛情,因此被視為「文化膠囊」。

檳榔也被用於宗教祭祀和巫術儀式,作為祭品與法物,強化與祖靈的聯繫。

  • 族人相信祖先的靈魂具有保佑子孫平安、農作豐收和狩獵順利的力量,因此對祖靈既崇拜又敬畏。
  • 祖靈崇拜是南島民族,臺灣原住民族傳統信仰的重要核心。
  • 在日常生活與重要活動前,如:播種、狩獵,族人會以檳榔、香菸、酒祭品向祖靈進行祭祀,祈求祖靈庇佑。各個族群有不同的祖靈祭典,如:達悟族的飛魚祭、卑南族的猴祭、賽夏族矮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