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說故事

殭屍

Ean連苡安

殭屍,又稱跳屍。

  •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殭屍的出現常與旱災相關,普遍相信殭屍具有吸水的能力,會將地表水分吸乾,導致乾旱和荒蕪。
  • 形成了殭屍有旱災妖怪的說法,找到殭屍並焚燒可以祈求降雨。
  • 殭屍源自於「趕屍術」,是中國湘西地區和印尼托拉雅地區的一種古老習俗。
  • 主要將死於他鄉的本地人遺體送回故鄉安葬。
  • 這種習俗結合了巫術、符咒和民間信仰,趕屍匠會在死者屍體未腐爛時施法,使屍體「起立」並以跳躍方式前進,跟隨趕屍匠行走。
  • 屍體通常被黑色的布覆蓋,頭戴高筒毯帽,臉貼黃符紙,行走時呈現蹦跳方式,也因為雙腳被繩索綁住,無法正常行走,只能跳躍前進,這也是現代對於殭屍之所以用跳的方式前進原因。

殭屍多被認為是在死後經過數十年到數百年

  • 身體在未腐爛而且被某種怨氣或法術激活而甦醒。
  • 在清朝時期中國南方的殯葬習俗中,富裕人家喜歡用官服作為壽衣穿著下葬,這種壽衣往往仿照清朝官服的樣式製作。
  • 因此殭屍復活時自然穿著清朝官服的衣物。也是我們在電視節目中,所看到殭屍穿著古代服裝由來。

殭屍在西方國家稱為「蹦跳吸血鬼」、「中國吸血鬼」。

  • 因為殭屍不太會以活人的肉體為食,而是吸食人和動物的血液,像吸血鬼一樣。
  • 雖然會咬人,但被咬傷的人不會立刻變成殭屍,因為有方法可以治療。
  • 古代對於被殭屍咬傷後的治療方法,主要來自民間傳說和古書記載,認為被殭屍咬傷會感染「屍毒」,而使用「糯米治療傷口」,
  • 糯米具有解毒和淨化的功效,能夠抑制屍毒的擴散,防止被咬傷者變異成殭屍。
  • 如果沒有糯米,醋、鹽、黑狗血在民間偏方這些物品也被認為有助於淨化傷口和驅邪作用。
  • 殭屍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但會因為本能或法術驅使而行動。

另外在傷口或身體貼上特製符咒,可以壓制屍毒和驅邪。

  • 殭屍怕火和強光與雞鳴。
  • 利用火燒、陽光、雞鳴,殭屍畏懼隨之而來的陽光,因此雞鳴代表天明,成為殭屍的天然禁忌。
  • 曝曬火源、光源被視為可以消滅殭屍和淨化感染的有效方法。
  • 這些方法來自於明清時期的「志怪小說」和民間信仰,《子不語》和《本草綱目》文獻中記載。

台灣殭屍傳說,早於港片流行前。

  • 台灣南部三王山附近漁村曾流傳殭屍襲擊的故事,村中有人離奇失蹤並被發現滿身傷痕而且面色發黑,脖子有兩個洞,疑似被殭屍攻擊。
  • 村民們用火把和兵器守夜,請王爺降伏殭屍,以防止殭屍傷害村民。
  • 傳說中請王爺降伏殭屍的原因,是因為當地村民武力無法抵抗殭屍,找過道士、和尚、神職人員仍然無法驅除,於是只能直接求助神名本尊「王爺」。
  • 王爺在台灣傳統信仰中是地方守護神,尤其在民間被視為能降妖伏魔、護佑居民的神靈。
  • 象徵著權威和神力,能直接介入凡間驅邪,尤其是在一般法術無法抵擋殭屍威脅時,王爺是唯一依靠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