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說故事
晚安說故事 說出靈魂深層故事
兩性哲學裡,撫平男女之間困惑與秘密。
探討情感生命的奧秘,一起追尋情緒蹤跡 。
讓我成為我們,創造屬於彼此今生的記憶。
如果你喜歡我 歡迎訂閱追蹤留言
合作邀約:taylorcheng03200320@gmail.com
晚安說故事
地理大發現
•
Ean連苡安
大航海時代被稱為「地理大發現」
- 這時期(15到17世紀)歐洲船隊在全球海洋上進行大規模遠洋探索。
- 尋找新的貿易路線和夥伴,並發現了許多當時歐洲人未知的國家和地區。
- 這些探索不僅拓展了人類對世界的地理認識,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也大幅擴展了歐洲貿易範圍和全球影響力。
- 主要國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
在大航海時代之前,航海家難以準確測量經緯度,這使得遠洋航行存在很大風險。
- 18世紀英國鐘錶匠約翰哈里森發明了第一台實用的航海計時器,計時器能在船隻晃動和溫度變化條件下保持極高的時間精確度。
- 航海計時器的發明提升了航海定位的準確性和安全性,使得遠洋航行更加可靠,促進了全球海洋貿易和地理探索的發展。
當時歐洲對東方香料、絲綢奢侈品的需求。
- 傳統的陸上貿易路線(絲綢之路)因為政治動盪、盜匪問題經常成為目標,以及穆斯林勢力在當時期間控制了通往東方的陸上絲綢之路和部分海上香料貿易路線。
- 這些路線經過中東、北非和南亞,穆斯林國家。阿拉伯帝國、鄂圖曼帝國掌握了這些交通要道,對歐洲與亞洲之間的貿易形成了壟斷,導致運輸成本高昂而且不安全,歐洲和其他國家急需尋找繞過這些壟斷的新航路。
歐洲通往東方的貿易路線起點為埃及和伊拉克。
- 通過紅海、波斯灣進入阿拉伯海,再利用季風風向航行到印度洋和中國海。
- 拉克帆船是歐洲第一款專為遠洋航行設計的船艦,能承載大量貨物,也能靈活應對各種風向,春夏天的時候向東南航行,秋冬時候返回西北航行。
1419年葡萄牙探險家逐步發現大西洋島嶼開闢了非洲繞行航路: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
- 1488年巴托洛梅烏迪亞士成功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證明了可以由海路通往印度洋。
- 1498年「瓦斯科達伽馬」繞過好望角抵達印度,開啟歐洲通往亞洲的海上貿易新航路。
- 航行全程超過6000公里,是當時最長的航程之一。
- 他在印度與當地統治者「札莫林」進行貿易談判,雖然因為文化差異和禮物價值問題遭遇困難。
- 但最終獲得了有限的貿易特許,並留下葡萄牙水手作為聯絡人,為後續葡萄牙在印度建立貿易據點鋪路。
麥哲倫於1519年受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的委託,率領五艘船從西班牙出發。
- 目標是尋找一條能向西部穿越美洲大陸南端通往香料群島(現今印尼一帶)的新航路,開啟歐洲對美洲探索與殖民。
- 指南針最早由中國發明,經由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成為歐洲航海家在開闊海域中確定航向的重要工具。
- 這種技術使航海者不再完全依賴天文觀測、沿岸標誌。
- 同時地圖學的進步,特別是麥卡脫投影的發明,提供了更準確的海圖和航線規劃,減少了航行中的迷失和風險。
- 航海術、造船術與地圖學的綜合進步,使歐洲人能夠跨越大西洋、繞過非洲好望角,開闢通往亞洲和美洲的新航路。
中國的鄭和下西洋在1405年到1433年間,率領龐大艦隊七次下西洋。
- 航行範圍涵蓋東南亞、南亞、波斯灣、東非,拜訪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促進亞洲與非洲的貿易和文化交流。
- 大航海時代後,世界經濟重心由地中海地區轉向大西洋沿岸,西歐國家英國、荷蘭逐漸取代地中海國家成為全球經濟與貿易中心。
- 歐洲建立起橫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全球貿易網路,首次實現商品、資源、人口的全球流動,開啟了世界市場與全球化時代。
- 商品如蔗糖、咖啡、茶葉、煙草、棉花、可可、橡膠、玉米、馬鈴薯,推動了世界經濟重心的轉移,也促成全球化的開端,影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