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說故事

太陽磁暴

Ean連苡安

太陽光能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

  • 幫助鈣質吸收與骨骼健康,增強免疫系統,還能刺激血清素分泌,提升心情,改善睡眠品質。
  • 太陽不管是在地球在月球,都扮演重要角色,月球本身不會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表面反射的太陽光。

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太陽光直接照射月球表面並反射回地球,造就了我們夜晚看到的月光。

  • 在特定位置時月球會完全遮擋太陽,形成日全食。
  • 太陽光照射使月球表面日夜溫差大,白天月球表面溫度非常高,晚上極度低溫。
  • 太陽能量是月球主要的能量來源,決定了月球表面的環境條件。

太陽是地球主要的能量來源,穩定提供光和熱。

  • 太陽活動呈現11年的週期性變化,當太陽進入極大期(活動高峰期)時,太陽黑子數量增加,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頻繁發生,導致磁暴和太空天氣劇烈變化。
  • 2024年10月起太陽已經正式進入第25個太陽週期的極大期,這活躍狀態預計將持續到2025年甚至2026年,整個極大期大約會持續1到2年左右。
  • 現在尚未得知什麼時候結束,因為需要持續觀測太陽黑子數量和輻射強度的變化,當活動開始明顯減弱時,才能準確判定極大期結束。

在極大期前後幾年,太空天氣劇烈變化的頻率和強度較高。

  • 磁暴、極光現象較為頻繁,對地球的影響也較爲明顯。
  • 太陽活動旺盛時,太陽風的速度和帶電粒子密度也會提升,這使得地球磁層受到更強擠壓和擾動,進一步加劇太空天氣的劇烈變化。
  • 地面感應電流可能損害變電站和輸電線路,導致電力系統異常或停電,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和工業運作。
  • 電離層擾動會使衛星導航信號偏移,影響地球的通訊、導航、衛星運行,特別是在劇烈磁暴期間。

單頻和雙頻定位系統都可能出現無法鎖定衛星訊號、定位不準情況。

  • 磁暴可能干擾褪黑激素分泌,影響生理時鐘,導致失眠、淺眠、夢境頻繁、睡眠品質下降、情緒波動、降低壓力耐受性,部分人即使睡眠時間充足仍然感覺疲倦。
  • 磁場變化會影響大腦神經元的電信號傳遞,改變傳導物質釋放,導致頭痛、暈眩、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症狀,部分人還會出現噁心、嘔吐、平衡感失調。

針對磁暴期間可能出現的身體不適,能夠改善的方式睡眠和起床時間。

  • 幫助調節晝夜節律,穩定生理時鐘,減少失眠與情緒波動。
  • 晚上9點後減少使用手機、電腦和電子設備。
  • 睡眠時開啟夜間模式、飛航模式、佩戴抗藍光眼鏡,以保護褪黑激素生成,促進良好睡眠。
  • 許多人習慣把手機放在枕頭旁邊或床頭櫃,手機的電磁波輻射會影響健康或睡眠品質。
  • 開啟飛航模式後,手機會停止發射和接收訊號,此時產生的輻射極低,有些人反映,睡覺時沒開飛航模式,隔天會有手麻、身體不適感覺;開飛航模式後這些狀況減少。

使用手機通話時,建議使用耳機或免持擴音,保持手機與頭部至少30公分以上距離。

  • 不建議一邊充電一邊使用手機或平板。
  • 使用微波爐時保持1公尺距離,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保持50公分以上距離,避免長時間緊貼身體使用。
  • 赤腳踩在草地、大地或家中石材、瓷磚地面,有助於排除體內累積的電磁波。
  • 補充日常維生素和維他命,有助降低交感神經張力,緩解壓力與焦慮。
  • 尤其對電磁敏感體質者,多到公園、森林自然環境中活動,減少電磁波干擾,減輕磁暴帶來的神經系統與心血管壓力,提升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