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墙裂坛
墙裂坛:用另一种方法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墙裂坛里的每个人都有个撞墙的梦想,想把金融和其他学科的界限撞开,希望和你一起解除思想上的自我隔离,一起讨论、一起解惑~
墙裂坛
量化群星灿烂时:西蒙斯和他的伙伴们(投资大师系列之二)
这一期是本台和《知行小酒馆》《起朱楼宴宾客》的串台节目,聊的非常过瘾。我们在谈论一个人时,也是对“ta”祛魅的过程。上一期谈论达里奥,甚至把整个人翻到了B 面(回顾上一期:达利奥的“原则”:投资圣经还是PUA宝典?)。而这一期西蒙斯给我们展现出的更不是一个人, 而是几个相互更迭的投资时代。“量化”就像一件艺术品,但把它一点点搓出来的不止西神一人,需要天时地利,以及背后无数的大脑和机器。
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一旦“ta”出现了,且得了势能,便可以主导一个时代——不管是达里奥,西蒙斯,还是懂王。
时间戳就不写了,大家就当一个完整的故事来听吧。
不过关于“投资大师”这件事,还是想多说几句:
■关于西蒙斯的文字传记
迄今为止,关于西蒙斯最详实的文字记录还是《征服市场的人:西蒙斯传》 (The Man Who Solved the Market: How Jim Simons Launched the Quant Revolution)。但读完你会知道——书名中的“man”其实应该改成“men”。其实这本书无关西蒙斯,无关大奖章,它是一本献给量化交易近代史的“大奖章”。如果我来取中文书名,肯定用《量化群星灿烂时》这个名字。
文艺复兴的成功应该是一个群像。它背后的影子,就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量化投资(注意不是量化交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索引。读完之后,你会发现作者把我们所有耳熟能详的名字们分了个类。虽然在大家心目中,这些人都是大牛;但实际上,他们分属不同流派,用的是不同策略,其实非常像春秋战国时代战国七雄——派别、招数各有千秋。
所以当我们谈论西蒙斯时,脑中最好有一个索引:看看大神们都在哪个象限里、属于哪个流派、持有什么理念。少林武当华山峨嵋,全真古墓恒山星宿,刀剑拳鞭棍,毒刺暗医枪——强项都不一样。魂游难度太高,我们需要一个地图。
■各流派:看看西蒙斯在哪里
如果画一个象限,从左到右,“依赖人”的程度从强到弱,“依赖数学和机器”的程度由弱到强:
最左边是基本面投资大师 (公司基本面与行业研究):股票投资业界耳熟能详的大师都在这里——从格雷厄姆(活跃年代:上世纪50年代前)到巴菲特(上世纪60年代至今),再到专注成长股,“只投资你了解的”的彼得林奇(上世纪70-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