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坛

上市前夕再谈滴灌通:1095天和那些美好的仗

墙裂坛

上市前夕再谈滴灌通:1095天和那些美好的仗

(那些美好的仗:一个滴灌通人的1095天)

《墙裂坛》的老听众可能有印象,有一个话题返场频率很高。我这么一个小播客。就已经聊过两次。这次是第三次。它就是滴灌通。

第一次是2021年:第二次是2023年:

依然意犹未尽,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一键三连,发表了三篇文章:

滴灌通系列之一:商业模式成立,故事就圆满了吗?

滴灌通系列之二:能解之“结”与永恒之“结”

滴灌通系列之三:监管之“结”,如何陪伴“创新之藤”?

值得关注的现象或话题通常有几种"火"法:一种是"短暂而热烈"式,某天突然爆火,两天后便无人问津;另一种则是"小火慢炒",在三五成熟时翻炒一下,七分熟时再炒一次。第二种"火"会持续很久,多是那些充满争议的话题,或者因为"太创新"而尚无定论。

滴灌通正属于这种"小火慢炒"式话题。第一次引起关注,自然是因为金融巨星李小加转战新赛道,引发市场好奇。我刚来香港时,小加老师简直是清流般的存在,我每期都追读他的网志,一位中环年轻金融牛马们都会上头的改革、创新标志。第二次热议却源于一勺"高利贷黑油"泼来,质疑其合规合法性,甚至道德立场。虽然这次是被"黑",但引发的讨论却更重要、更接近实质——滴灌通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

此后,业务转型、员工投资计划、裁员风波,直到最近的21章上市准备,每次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都在递进。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我在滴灌通的1095天》,读完眼圈居然有点红。感觉也许请这位亲历者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情怀故事。

滴灌通的经历揭示了金融创新的艰难与复杂,也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正如日记中的话:"那些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希望这次谈话也能成为一面镜子。

时间戳:

【03:46】为什么加入滴灌通?为什么写《我在滴灌通的1095天》?

【00:10:50】开始有多少人质疑 “你们不是骗子吧?”

【00:14:44】滴灌通的商业模式到底成不成立?

【00:24:17】为什么有这么多“迭代”?从DRO到RBO再到CCO——为中国金融创新贡献了多少新名词啊

【00:31:21】人性考验:情怀难敌小心思?

【00:40:47】在“普惠金融”泛滥的市场上:滴灌通需要付出更多

【00:57:43】尽管一路风雨不断,滴灌通确实帮到了一些中小企业

【00:58:27】如果重来一遍,你会怎么做?

【01:01:28】给有情怀的年轻人一些建议吧

 

本期参考:

《我在滴灌通的1095天》:https://mp.weixin.qq.com/s/JnjsH03u-UPCSyQardfzBw 

加内特的公众号:“硅谷加先生”

滴灌通系列之一:商业模式成立,故事就圆满了吗?:https://mp.weixin.qq.com/s/_ub3WLizmRaiuhJj6GTaBA 

滴灌通系列之二:能解之“结”与永恒之“结”:https://mp.weixin.qq.com/s/NwGPlb2J_tyiZsYEd6wHvw 

滴灌通系列之三:监管之“结”,如何陪伴“创新之藤”?:https://mp.weixin.qq.com/s/6nexCtzvyoDuuuemDBiM2Q 

 

Speaker 1:

作曲 李宗盛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收听新一期的强烈谈 今天非常高兴 我请来一位非常特别的嘉宾 如果大家已经听过强烈谈播客的话 应该记得实际上 我对于有一件事情一直很上心 或者一直很感兴趣 那么因为很感兴趣 我甚至还录过两期关于他的播客这个呢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品牌吧 或者一个公司 或者是我们叫做金锐龙创新业界的一个现场级的名字 他就是地贯通 实际上我算了算我这三年 其实做了两期跟地贯通相关的节目 而且地贯通这件事情呢由于我也很崇拜他的创始人李小佳老师所以我一直关注那么我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 写了关于丁冠通的文章 但是今天这期就太特别了 我请来一位丁冠通的内部人士 或者叫做前内部人士 来跟我一起聊一聊 我一直很想搞清楚的一些问题 或者说想知道更多的关于低贯通的一些信息那么我就请来了 加尼特老师 来跟我们一起聊聊低贯通 加尼特老师先跟大家打个招呼

Speaker 2:

各位强烈谈的听众们好 小宝老师好 很高兴做客强烈谈 我是前低贯通的内部人士

Speaker 1:

加尼特加�加利特老师很谦虚啊实际上他是一个资深的公众号的作者 或者说创业方面的内容创作者 我也经常读他的文章 他的文章都很有深度 实际上呢我为什么想请他来做播客呢 是因为在大概 这说话都个两个月了吧 两个多月前 我看到他写的一篇文章也是从他的公众号里面推出来了叫做我在地贯通的1095天 哇这个题目就很有诗意 我打开读了一下 我读到最后甚至眼圈有点红 就是觉得非常的感人 而且呢我觉得能够以这种 方式把这个在地贯通 这些体验的心路历程写出来 且写得这么感人的他一定不是普通的牛马所以一定对D贯通有非常深的感情 那所以我今天想请你过来 我们再把D贯通这件事情聊一聊 因为这个节点呢 也是一个很投射的节点 要不我先请你介绍一下你自己 以及你为什么想写这篇文章

Speaker 2:

好的 我自己其实还好了 我是一个在美国待了11年 就是本科工作 硕士工作 然后工作的人 因为疫情 所以上一份工作回不了美国了 当时我们的董王说 但凡不是美国绿卡和公民的 就不要回美国了 所以当时我就留在了中国 人生没有选择 就是你的每一步都很好 然后当时正好我们的上一个东家有 既有海外的就美国的公司 他在中国也有份公司 就在中国待着 然后后来呢 大概在2022年的时候 3月份有猎头电话 说这个有一个金融科技的创新公司 叫迪冠通兼具了情怀 普�还有一些科技包括创始人的名声也是声名赫赫问想不想加入后来是在22年的5月份加入 然后加入之后 先是做迪冠通的渠道 回来是做政府 再到后来生菜 再到后来交易所 这样一路走来 这是我大概的 本人的一个履历 写那篇文章其实就是一个纪念今年我在迪旺通加入三年的日子然后也缅怀一下 当时我们就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们

Speaker 1:

我强烈推荐大家 对对这篇文章 这就是一个牛马心态的反面 就是你甚至把你当年 收到过的邮件 当然了你会做一些脱品处理 包括你记得很清楚的你同事说的话包括你当年比如说完成了一些里程碑当时的感受 你都记得清清楚楚 天哪 真的是 一看就是个文科生

Speaker 2:

没有没有 就是投入感情 就会记住嘛 然后就有记忆嘛 然后有记忆就希望它更好吧

Speaker 1:

对实际上 我们也一直在关注很多的 金融创新 对我觉得很多的精神创新或者是创业都有很多的故事另外跟大家说一下 我们这期是在一个很特别环境里 在一个咖啡店里 所以这可能是 强烈男第一次在咖啡店里的播客 但我觉得有一些环境也挺好的 而且也比较适合我们今天聊的话题 就是是在一个朋友之间 回味一个已经之前发生过的事情那我觉得像地关通这样的叙事呢或者它的故事我们通常 大家知道的一些 创新的故事有两种 一种是 它就是突然间爆火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后你就听不到 它的声音了 然后还有一种呢 是它会先火一下 就像你 我们炒过青椒炒肉还回锅肉小炒一样你在炒到五成熟的时候可能会有人往里边泼一勺油 然后他就会再爆火一下 之后呢可能会平静一段时间 但总会有一个时候 再会有人往他那儿泼一勺油 然后他就又火一下 必须要持续关注这件事情 那么一般这样的概念 我觉得都是比较适应于那些自己身上有很多争议或者是这个模式过于创新 那么大家一直持一些 保留态度的一些新生事物 因为大家会持续给他挑刺 找毛病 我觉得狄贯通就是一个 这样子的标的 那我当年关注狄贯通呢 确实是因为 其实李小加老师确实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 我记得我刚来香港的时候 真的是天天读他的 当然了 就是期期读他的理想家网制 我觉得能把金融这件事情 讲得这么明白的人 对于当时 当年的我们来讲 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就很想知道 你的心态我看你的文章你是在2022年的4月加入低贯通然后呢 那个时候呢 应该是 我很想知道当时你加入的原因 以及就是你当时的心态 是不是这个公司的愿景 非常的宏大 以及很吸引你 然后当时不能说洗脑了 那小佳老师是怎么来激励你们呢 或者是怎么让你们觉得 哇年轻人们你们加入了是一项非常特别的事业

Speaker 2:

说到 其实我是四月份决定加入 然后五月份加入的 我五月份特地挑了一个 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天 是5月20号 对 所以我就很喜欢这样的公司 他小家总 其实他那个时候有疫情所以他在香港他其实见不到我们但是大家都是被他的使命和缘景所吸引 那个时候我在温习一个很火的日剧叫半泽直述 半泽直述里面有一个名言 就是银行就是晴天借散雨天收散 所以这件事情就一直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面 一直挥之不去 后来回国就一直在想说有没有一样一种机会是可以把 就是你个人的情怀 个人的奋斗 和宏观的趋势 去一起结合的 并且可以去帮助到更多的人 然后呢 所以当时一接收到 迪冠通的 就接受到迪冠通你去了解这堆事吸引那个时候我们的操作还没有停留在怎么做上就是我们做一个事 先看你想不想做 再看值不值得做 然后再看能不能做 或者会不会做 所以从想做的层面 那一看肯定是想做的 所以慢慢慢慢的 就加入了低贯通 其实低贯通 在我当时看来 是一个能够把半�抹下去或者说是抹一部分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人敢投或想投实体经济 然后疫情也非常的差 然后小微经济又很重要 又是传统的毛细血管 大家其实都是有这个情怀在里面 只是不知道怎么做 现在有一个大佬给你指了方向说 我要这么做 而且我自己进去了 我自己带着你们做 这样的时候是很少的我自己其实也总结或者是我后来跟朋友们说 就是人生一辈子 难得有几次是大佬创业 便决愿意带你的 那不管这个结果怎么样 那你想想先进去 肯定没有问题

Speaker 1:

其实你说到半泽之数 可见这个银行的形象 是有多么的糟糕但是我确实是非常的理解我记得我单纯为什么关注也是因为一个在中华人吃差风云 原来都是做这个超级投行大丢的 这么一个大佬 然后居然去做一些 帮助小微金融的事情 因为虽然说 普惠金融已经说了很多年了 但是实际上 我们还是可以看到 很多实体经济中就确实是像他当年所说的所谓的低贯通嘛你灌溉不到的地方当时我觉得这个有点反差 反差也蛮大的 而且他的这个愿景 确实是非常非常吸引人 但是呢 我觉得早期的时候呢 既然咱们提到银行了 我觉得早期质疑这种模式 最多的人应该就是银行首先银行会说你凭什么说我们不支持小微企业我们也有普惠金融然后另外呢 你说的模式 我觉得当年 你可以再给大家 大概回忆一下 就是小佳老师 这个丁广彤 她的模式 是怎么支持小微企业 那么这种模式 一听就乍一听 首先第一 我之前没有听说过所以大家第一反应骗子是被霸道光环的骗子那你能回顾一下 就是说为什么这种模式 会被人觉得是骗子

Speaker 2:

其实我觉得被当骗子 是因为不了解或不是 就是没听过 没听过呢 那有了新的东西 大家就会好奇 但是呢 因为你知道我们接触的 不是金融从业人员 那个时候接触很多都是小微的商家开咖啡店的老板 开便利店的老板 餐厅的老板 他们会说 怎么有这么好的事情 他一听这个概念就觉得 too good to be true 怎么会有一件事情 你既不占我股权 你又不算债 是吧 你支持我开店 或你支持我做 但是赔了我不用低压担保是吧赚了我只分你收入 他们觉得这个事情太好了 当然了 这是从他们的角度 从低贯通的角度 其实大家都觉得 投小微是不可能的事 或者很难的事 因为它的风险也好 因为它的跑路的成本也好 其实当时低贯通的要的一直都是连锁品牌的小店可能连锁品牌已经有40家50家60家 那个时候我们再投个两三家三五家这样子 其实呢 它的风险也没有那么难以可控啊 因为你一个企业能开到五六十家店 已经过了本早期的这个我们叫创始期吧 已经到模式验证时期了它已经证就是他可以开很多家电所以呢那个时候呢也是有了这样的一些情况 那最后一点呢 就是关于银行这边 首先低贯通从第一天 或者小家总从第一天 港交所出来做创业 就没有想抢银行的活 他一直跟我们强调 或者我们内部一直有个说法 叫做我们是股债之间的第三种选择是股债的补充只是说我们看到了股债之间对于传统的实际企业 尤其是现金流好的实际企业 它很难做到兼顾 所以我们才有了这个模式 这边其实也可以展开 我们内部一直说的 金融里面有三张表 股的表主要对应的是这个资产表其实还有一个表呢是现金流表 但是没有基于现金流表所出来的这么一个产品 那同时呢又有大量的小微企业或者是连锁企业 他们有好的现金流 但是呢这个没法做成产品 找银行说我比如要很多的钱 一两百万收信简单那比如我五六百万七八百万那银行说可以啊你二十家店啊也挺好的那请问你拿什么底啊呢 我不能直接给那么多钱吗 我也有风险 那你说你房子车子不是你的对不对 你电力器材又不值钱 那我就对不起我没法支持你 那一招股权呢 那个时候在疫情嘛疫退出不了那股权也不敢投那我们当时还说那如果就算股权投了 他可能还有一些 在董事会席位啊 或者说是这个影响 就是需要公司发展啊 包括签对赌等这一系列的事 所以呢当时是 我们觉得在股债之间的第三种选择是或者从而帮助到实体经济的不愧是在低贯通已经做了很久的人

Speaker 1:

就是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商业模式 现在听起来是非常丝滑的 我觉得你也看到了 其实我和刘院长 我们合作在哈平 就是哈佛商业评论上写了 连续写了三篇关于低贯通的文章实际上我们的就是从商业模式出发的当然了其实你现在回想起来就是任何一件新兴的事物 就至少是在 我们现在的经营市场 没有现成的产品的 这样的情况下 有很多东西你是要试的 就是你真的是不是不知道 于是呢 我们就首先是从商业模式来开始 就是说我们当时 也没有办法下结论嘛但是我觉得商业模式这件事情我们起码可以先捋一捋那说到商业模式 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说 一个商业模式 如果它能够hold得住 它能够持续一段时间 甚至是成功 那么在这个商业模式中的 所有的持份者 他都应该有利可图 或者说他都应该能够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就是说咱们这件事情大家一起来做没有一个人是吃亏的 如果是这种情况下 那这个商业模式 应该就是可持续的 你觉得这个D-Planet Home中 从现在来看 就是它中间的主要持份者 都有哪些 以及我们当初的设计

Speaker 2:

是不是能够平衡这些所有人他都是不吃亏的其实低贯通里面就三个人被投资者投资者和LP 就是出钱的人 他其实本质上 就我们把这些杂七杂八的都拿掉 包括什么合作伙伴 渠道 这个政府 就是这些外围的生态都拿掉 那本质就是三个 谁出钱 出钱方有没有通过这个方向得到他投资想要得到的东西以备投资人有没有得到收益 在我看来哪怕后来有很多的变故 但是其实这三者从本质而言都是得利的 为什么这么说 小加总有一个很核心的言论 我也在我的文章里写过 当然他的逻辑很�说过叫做这个方式的好处 对于我们叫做被投资人和投资人都是好的 被投资人是什么呢 叫做赔了不用砸锅卖铁 是吧 你以后没有抵押嘛那赚了我有两个诉求在下线上你别让我卖车卖房子卖儿子卖女儿是吧 打锅卖铁 那赚了的话 你赚我能不能少分点 我觉得这一个诉求 当时我们的产品设计 是有回本前后 回本前我们叫风险供单 一旦回本了之资人利益 另一方面也让被投资人觉得粉台蛮好的 所以呢 这是被投资人方面 那投资人呢或者lp呢 我们把它混成一个概念来看的话 他们的诉求呢也很简单 那就是怎么给我赚更多的钱以及相对风险较小 那当时因为我们设计产品要求每日分收入嘛 就每天分 所以呢 他要求每日分收入就每天分所以他可以把这两个都兼顾为什么我们先说风险就是传统银行 可能借给了张三 我们用罗翔老师的话 张三1200万 然后他可能约定一年 他每个季度 或者每个月 都需要去看一看 他这个还在不在 也可能在零到期的前两月跑多了或者第三个季度跑多了 那你的钱就没了 而因为有 这是传统情况 而因为你每天分收入 你其实把还款日 或者说你分成日变成了每天 如果有两天 你突然都连续不还了 我是不是就知道了 然后从而可以去对你进行了解也好问责也好或者交流也好是不是门口修度是什么原因你不分了 是银行系统出问题了 还是支付系统出问题了 所以是这一块 这是风险 还有一个就是收益 低贯通一直想要叫复利的效应 就是我投出去的钱 今天回一点 明天回一点攒到第五天所以它的单体收益率其实没那么高但是它的复合收益率就是我拿回来的钱再投 这个是很高的 所以它本质是基金的效率 它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 把基金效率提上来 来去进行投资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 我觉得在商业模式层面

Speaker 1:

这几个是都没有问题的反正咱们今天既然前辈子太和谐了我就要开始挑一些刺首先商业模式呢我觉得就是你刚才说的 我非常同意 首先我们 我们这里面说到底 可能就是小店 对吧 然后呢 就是我们的备投企业 然后投资人 你说的LP 给钱的人 然后就是 还有一个呢 是 我觉得还有一个 是地关通自己就是你要先把这件事运营下去嘛因为他们两个肯定是不会自己去逐步找对方的然后中间得有一个撮合 得有一个人 那么就是你们低贯通的 这么一个创新的 金融科技企业 或者是平台 那么小店呢 我觉得相当简单的 就是说如果它是 又不是股又不是债 那么对于我来说是来帮助我开新店或者帮助运营的那么我每要给他分成呢那我把它作为我成本的一部分 然后我从我的成本中扣除 然后只要这件事情到最后我还有钱赚 能够把我的小店支撑下去我就愿意干 这个倒是还是蛮简单的 就是简单的来想啊 那么投资人多快呢可能 投资人还是海外的钱从投资人角度来讲 那我的收益率肯定是我的资金成本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是海外的钱 他可能要看一下Fed 然后看一下中美的利差 然后要看一下汇率的成本 这些都一定要考虑上 且我还有一定的收入率而且它的风险比较可控且他越高越好肯定是我从我的角度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两个翻面呢都还好都还 ok 但是我其实一直没想明白就是丁万通 自己就是运营方自己 以及他的 就是说这件事情到底是亏了还是没亏 就是他的宿舍没有扎西法 我的想法呢是 到最后还是没有 因为首先第一咱们这件事情你得 是到最后还是没有因为首先第一 咱们这件事情 你得先让我自己撑起来 对吧 一开始很可能 我要用自己的钱 我要自己建网络 我要自己去找小店 这都会成本 再加上我还要追踪你的现金流 我是不要做一些IT 或者说科技方面的投入 然后呢 我还要把这个局攒起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呢也免不了贺希伍可能还要烧一些钱有点互联网逻辑那在这种情况下 我觉得如果从这个思维 来想的话 我的宿舍就是 我要把它做大 越大越好 才能够覆盖我的成本 也就是说 我们从这个商业模式来讲 如果说小店 能够赚到钱然后做大就这三件事同时满足的话他就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但我其实最后卡在好像低更通 他做大的地方被卡住了 会给这种成本 我的问题是是不是吗 对我想的对不对 所以他的三角还是不是一个 完整的三角

Speaker 2:

它的三角是没问题的 就是在低贯通有两个模式 一个叫做我们拿到交易所牌照之前的投资模式 模式之后就是我们拿到牌照 并且投资一段时间之后进入的交易所模式 所以如果你把低贯通当成一个 就没有交易所牌照的这么一个资产管理公司 它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之前我们也一直是奔着这个方向走的不断的给投资人创造价值给备投方创造价值然后我们自己做 你说的完全对 基础实施建设 IT建设 然后我们的渠道网络建设 政府生态建设 然后把自己奔着做大走 这个是完全正确的 然后现在没有做是因为后来然后我们在内部说它不能和港交所交易量还有地位相一致 就是因为它是新的 但是它的司法地位和属性 和港交所类似 就都是由特区政府发牌的 直接受地方监管和中央联合监管 但中央可能就是 以地方监管意见为主的 这么一个从事交易等这一系列的 这个持牌的交易所的行业 当你在以交易所的方式 做展业的时候 可能资产管理规模 就不再是你追求的核心的内容 而是一些其他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之前拿到牌照之后比如说交易所上有100个产品 你交易所投了 自个投了80个 那剩下20个 还有没有人买 还买不买 那这个肯定是不买 对吧 那大家对这个就没信心了 这是交易所模式的角度出发

Speaker 1:

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现实 就是说DLN 它并没有做很大 或者是从初中的讲 或者说从一开始的商业模式来讲

Speaker 2:

或者我们换句话说 D贯通不做投资了 他把之前已经直接投一些同事去做资产管理相关的事那剩下就是交易所的事 交易所这边就是 纯以一个交易所的形式去展业了 对这是一个转型

Speaker 1:

我觉得这件事情 不能再继续往下争下去 就是说因为你 我们在说的是一个 已经转型了的事情 那它有可能是不是我们你的逻辑在再去分析的话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来落到2.0身上他已经发生了变化 那么既然如此呢 我就想很想问你一个问题 就是说因为我说实话 我追的公司也挺累的 因为他的商业模式他一直在迭代 我刚刚把复古飞车大概搞明白了 我说哎我终于抓到你们些漏洞了应该这样然后人家马上就转型就迭代了然后我就要马上去follow这个二交所的逻辑 而且就像就包括我们就是一个feature 就是一个非常招牌的一个创新模式 就是我们的这个dio 就是这个最初的凭证式的dio 我们叫做这个 dealing revenue obligation 就是每日收入凭证 他后面就又变成了rbo 又变成了rbo又变成了这个收入分成凭证 他也不是之前的每日收入凭证了 就是要不从这个bro每日收入凭证 后来变成rbo收入分成凭证 然后最后又现在变成了cco

Speaker 2:

现金流投资凭证 要不你刚才你我捋一下这个到底迭代了多少次 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子迭代DRO其实很简单我们自己做投资的时候我们要求就是三数合一 也就是说你支付 就是你SaaS上的钱 支付上的钱 银行的钱是每天一致的 对吧 或者是每次分账周期一致的 然后我们也就要求一件事情 就是你每天给我分收入 你其他的别说就是用每天分数这件事情做复利来增加投资的回报和降低风险 所以DRO就是这么来的 就Daily Revenue Obligation 我们变成交易所之后 就说那是不是我们交易所 所有的资产都必须以 每日收入分成为凭证 比如说人家有的企业 人家就想按月度都要出财报 所以你说你在以DRO为标准 是不是就没那么强制 你是交易所 你的任务就是帮助投资人和被投者撮合 投资人被投者都有共识 说我们就愿意按周分 我们可以接受那它是不是就变成了就从DRO变成了WRO是吧那干脆我们就统一就叫做RBO RBO可以是按日分的 可以是按周分的 可以是按月分的 可以是按季度分的 它就是由投资人和被投者的 他们的这个分账周期决定 这样就统一叫统一个省所以这是怎么从DRO�你说的那个是应该是小家总最新的网制就是CCO

Speaker 1:

对 最新的CCO Cash Flow Contingent Obligation

Speaker 2:

对 这个应该就是 他老人家造的新词 但是我们认为的逻辑 是一以贯之的 就是从以现金收入为凭证 如果你把这个DRU 或者RBO这个事 理解为RACE它就是一个基于未来收益的或基于合约的这么一个未来收益的大家相互的凭证然后它万变不离其宗 只是频率只是怎么切 一盒蛋糕就这样 它就是蛋糕 它切成心形也行 它切成三角形也行 它本质是个蛋糕 我一定要说我们确实为中国的金融行然后当时还有在通字的什么租金通备货通对对对就这些可能都是从当年

Speaker 1:

小杰老师的港股通 港股通延伸下来 到了地管通上 我觉得无论如何 我们现在我觉得 还是不能够下定论 就是说因为他自己本身 还是在迭代之中 虽然说当年搞的互动力的模式我们现在可能看到的地关路样子已经不是当年混混力搞的模式了但是他自己 有没有否认这一点 就自己也是在说 我自己一直在迭代 我觉得这是一个 也是一个必要的路径吧 但是呢 我还是想就是聊一下 就是创业这件事情 就是你们在创业的过程中 有没有遇到了人性的博弈这件事情以及我刚才为什么在问这个迭代的问题 如果说我这个模式很顺 很通很成功 我也没必要迭代 或者我没有必要换另外一个名词 或者换一个新的概念 但就是因为它在推行中 我碰到了坑 或者说有很多 我之前可能是我的创业情态我觉得没想到的坑那么其实我想请你捋一捋这些坑 因为我们从外部来看 我们只是看到这个商业模式一直在迭代 那它之所以迭代 我理解为之前的模式可能走不通 它要变 但是我想知道在这个过程中 你们遇到了哪些坑 让你们觉得这事走不下去了我这点要更正

Speaker 2:

就是我个人而言 或者我们其实并不觉得他走不下去 就是现在在低关通澳交所上 虽然他的活跃度 肯定比不上港交所等主流交易所 还是有一些活跃的 大家还是有投资人在投电 还是有投资人在投电商 还有投资人在投水电站还有投还有资产还有新的资产在不断的上架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 所以这个就还是个行业做这事 包括有一些我们叫小低贯通 就是采用低贯通1.0模式的机构 人还在投 所以这个模式是一直存在的 只是我们不干了或者说我们作为交易所不能干了还是有很多人在用联谊方式做投资赚钱的就和丁万通而言 丁万通是一个交易所的角色 而不是一个投资人的角色 这是先要澄清的一点 不能因为我们不做了 大家都不做活 这个行业就没了 这个行业还是有 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当时有两件事情 我认为是比较核心的一个一个是特首有跟小家总交代说你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这个是监管和以及领导人们 对交易所定位 因为国家可以发一个交易所牌照 不是为了让你拿着 然后自己做投资的 这一个 另一个就是确实我们因为大环境不好 然后以及一些人性的博弈我们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比如说据我了解这是我听说 因为我不在业务 据说在某些地市出现了 专门的针对低贯通的欺诈产业链 从刷数据到走流水 然后再到推荐 再到投资 然后再到关门 一条龙服务我听说过有这样的情况那这些呢也是可能人性博弈的一部分一个商业模式想再好 你再不会 只要你有商业模式 只要你有漏洞 那大家都可能就会去钻一钻

Speaker 1:

所以呢 我这时候要Q回到商业银行了 就是说 你知道我那篇文章 是跟刘院长和写的他是一个30年的老�如果说其实他的这些想法之前就有我们一直在讨论 其实他的思路就在于 我现在可以 稍微用一个不太礼貌的词 就是老登思维 所谓老登思维呢 你也知道大概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这件事我以前见过 这里边我踩过坑 然后他觉得非常眼熟 他觉得我们在说他转型为交易所之前他说这里边的坑太多了 我给你数一数 然后我们就写成了一篇文章 这个文章里就在数各种各样的坑 我大概数一数 就是说 然后我想知道 这些坑你们有没有想过 就首先从门店 就是从小店被投资人这一块就首先第一 低贯通呢 可能他在曾经一段时间 我忘记是是什么时候了 就已经说我要投新店 对吧 就是我要投成熟的 就是说已经有一家成功的店的 业绩的新店 老店和新店就有一个这样的区分 那其实这个逻辑非常对 我觉得就是说 你要是投完全是一家新的店 你这不就变成了VCM的就分享投资你必须要有一些业绩证明对吧

Speaker 2:

这里我拆一下 D贯通给大家的感觉 是投新店 但是其实在实际操作中 也投新店 但是是有前提条件的 两个例子 比如说假设 你是一个有100家店的品牌说我们先投五家老店这五家老店我要打样我要跑三个月到半年的流水 我看我投资回报怎么样 如果比如他们都投资回报都好 那么我愿意在接下来的第二批出资的时候 投你的一部分新店 可是我第二次再投五个 那这五个里面就可能是三家老店 两家新店所以它是一个基于这样的一个技术的投资它不是直接投新店没错没错所以这个逻辑其实是对的

Speaker 1:

这还不是我要说的坑 怎么说 因为我觉得这件事情是拎得清的 就是说如果你评价一家新店 一个全新的店 它会不会成功 这件事情的成本太高 它不是你们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你不应该这么做你反而老店一起看就这个逻辑是绝对对的那么我所说的从门店方面的坑呢就是说首先第一 他虽然说有老店成功了 但并不代表他开的新店 会一定会成功 这只是一方面 其次呢 从一个店主的角度来想 就是说 如果我刚开了几家店 然后低关通来支持我我很高兴我也很感激你我一定会跟你配合你把这个每日收成都完整的给你上系统 或者说你能够track到 对吧 但等他开到再多的时候 他赚到一定钱的时候 他就不会这么想 就是说他的想法会发生变化 就是他会想 我的成本太多了 因为他一直是把 低贯通的每日分成看成是成本嘛他就会想办法就是这个成本能不能再低一点 他就会开始有一些小心思 就是说他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可持续 或者说我觉得是OK的一个合作方法 他可能就会用一些方法 就是说当然了 如果他是有意来这么做的话 他可能就会比如说想一些办法但是你刚才说的都已经成产业链了所以这个单性可能也变成了现实他会用一些分析码来掩藏他的收益 这是一些方法 当然了就是说 定管投手觉得在前期呢 想到了这一点 所以呢他要求你做一些先流的闭环 对吧 比如说我会抓住你的所谓的节点企业就是我们供应链上然后呢我从今天起来来抓一些他的信息流或者新流但这里有个问题 就如果是做商业银行做久的 马上会发现这里面有个巨大的差异 就是说其实商业银行他也在用这种核心企业的 上下游的现金流的控制的方法 去来管控供应商或者是distributor下游的风险的但这边前提是他们是在同一个产业链上且回星企业是用它的ERP系统他们是会用账期ERP系统来实施监控局的限量 所以他这么做好OK 但是如果是品牌方和他开的店的话 他就没有这么强绑定的关系

Speaker 2:

对我们可能要把这两个拆一下 就是品牌方有的是直营直营的话其实你投店和投品牌是一个样子只是我们也知道 可能都是A品牌的 100家店 有好的有不好的 我们其实主要本质 和A品牌合作 所以低贯通在内部 很多一段时间 对加盟的投资 不是不投 而是管控的更严 尤其是在我去的就是在第一年或第一年半那个时候其实都是很严格的那加盟这边呢大家也不是不能投 那就要把这个严格的管控做好

Speaker 1:

那我只是说从他 从我们现在这些完全不了解 内部是怎么运行的 我们这是从纯商业银行的逻辑来出发 可能会想到的点 就第一可能是这个新一轮控制 当然了后面看到了这一点咱们不说他是投品牌或者怎么样他知道就这个风险还控制的不够好于是呢又升级到了 或者说 你们曾经这个 控制线用那个SaaS 叫啥来着 区块链那个平台 ARM对吧 对对 就用ARM的这种设计 或者是架构然后能够完整的就是更进了一步但问题是它的成本有多大如果说丁贵通如比尔如就之前的商业 它成本做的很大很大 那你是不是要为每一个小店 或每一条链条 都要配一个这样的系统 就说它这个系统的成本 会不会变得非常大

Speaker 2:

如果是单说ARM的话 ARM当时的逻辑叫做我不是给你上一个系统而是我去抓你现有的系统里面的数据所以我们会和什么花拉拉美团 Qin啊 支付机构呀 以及银行呀打通 那主要是为了抓数和抓钱 从店主吧 如果你是店长或店主 可能不太会感到 Arm在哪或者是它存在 那从品牌方或者从银行分账协议和分信息协议这个东西其实我觉得这个还好因为当时低贯通 我们很早就把主流的银行们 至少能合作都合作了一遍 能聊多聊了一遍 然后还有一些银行 给我们有些定制化的产品 有一些就是纯实分账的产品这个是你把几个银行走协议就好了没错这就是我想说的下一步就是说如果说完全自己铺系统肯定是成本太大

Speaker 1:

货不现实 那么还不如跟 现有的支付系统 或者说银行来合作 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理解 那么我们也看到了 地关通跟很多银行来合作 这个时候银行位角度来讲他是不会帮你就是做这个operation的这个系统他一定不会帮我去获客的

Speaker 2:

这个我可以分享 这个我熟

Speaker 1:

他把你们当做后果企刀 你们支持的小微店 我就已经去 我可以给你搞了

Speaker 2:

我跟你讲一个很好玩的事 我们跟品牌方说 到了后期的时候 我们可能同事会问就品牌只要老板都会比较一个东西叫资金成本他不一定会接触到股权甚至他也不知道股权资金成本是多少 因为他也上不了市 可能他就是有几十家店 十几家店 他就会一定和一个东西比 就是银行 我们投资同事聊的每一个企业 我们渠道对接到他每一个人都会问这句话但是就是回到 低贯通的合作模式或者是 RBF是什么RBF是股债 之间的补充是给他第三种选择 就意味我们给他第三种选择 就一定意味他有第一种选择和 第二种选择只是他可以选择更更适合他的吧 而已所以大部分的企业他们可能本来就会和就只要你是个企业 是个老板 他有的是一家店 一定会和银行打交道 他一定知道各个银行给他什么样的报价 什么样的成本 多久的账期 以及什么样的回复 那还是有人会选择低关通 两个原因 而且低关通资金成担保又比银行低这件事情不存在这是金融里面的不可能三角所以他一定会做比较他还会选择低贯通 两个原因 第一银行确实不敢给现金流不好的 不是现金流好 但是没有资产的企业钱 这是银行自己内部的一个fact第二企业老板虽然银行成但他依然会选择低贯通因为可能他就没有资产可以抵因为可能他就不想抵或者因为他就觉得说 那你银行的这个钱 可能就成本和我的现金流不挂钩 所以他会选择低贯通 这样一个基于现金流的产品 我们在做渠道的时候 我们是挺愿意和银行愿意给他更多的代带一笔 因为拿了低管通钱了 那这个时候呢 反而甚至是我们做生态时候的一个方向 或者一个思路 就是我如何为我的投企业赋能 是吧 我不是一个传统股权机构那股权机构去英国参观访之类的连锁门店的老板们他们可能对这个的诉求并不高 他们就是对更便宜的钱搞 有没有可能说 我们和银行一起 敌冠通处一笔 然后银行再来一笔 或者是银行的比敌冠通近 也是我们一个方向

Speaker 1:

所以在战略上在执行专控就是说找自己符合自己的客户群体就是说你一定要找能够跟银行差异化的 这个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就我不知道你跟踪了银行的普惠金融多久 你知道现在银行的普惠金融下沉到什么程度 其实我是觉得啊 就是从低光通的商业逻辑或本心来讲了现在的商业模式已经更迭了我们只是说 在更迭之前的 这种模式之下 中国的金融环境 是一个好的环境 就是说 大家知道 中国是一个 渐渐融资的市场 就是银行还是 不管你是大中小的企业 还是门店等等 其实金融是一个国家的战略 那么它是所有银行的KPI 不管你是大行还是小行 农村商业银行 那么其实这几年的现象 我觉得大家如果是做银行的 有感觉到 就是说所有的大行 全都下沉到普惠小微金融甚至到农村开始做农村普惠金融 就是他的下沉幅度是相当大的 导致这些中小银行地方的城商行商业银行以及这个农村商业行没有根本没有办法跟大行pk 就他们想程度是非常大的 那么于是呢 大家现在逼到 你知道深圳的普惠金融现在利率是多少 不到三个点可能才两个多点你要知道这个是不是比从返的这个利率都差不多了就是完全是没有任何的商业的利润在里面

Speaker 2:

但是就是我们当时一个小逻辑 就因为也有人会拿我们的钱和授信比 那我们就说一两百万的 肯定可以授信搞定 或者两三个点的 可能在某个额度内可以搞定但有的时候企业可能缺的是比额度还多的钱那他可能开一个店可能同时要开五个新店 当然他可能是 我和他旧店合作 他拿了钱再去开 不是我直接投的 但是企业老板 还是都是缺大钱的

Speaker 1:

我刚才讲的现象 我只是说 我觉得这个环境 不太适合低贯通的这些小店 那么它就和刚才讲的一个逻辑就产生了冲突 也就是说低贯通它到底吃没吃亏 就低贯通整个作为运营品它吃没吃亏 因为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正常情况的话 低贯通应该是要做很大的 做得非常大也许是覆盖了大湾区华南地区的大部分的小微企业 那这种情况下 是相当成功的 但是就是因为 这种商业本金 让你必须要花 很大的力气 来展业 那么这个就是一个 相当的摩擦力和成本

Speaker 2:

我来说一下 我加入了金管通然后那个时候我们业务团内也都不到20个人然后当时按行业组分我们当时分了四个行业 叫做餐饮服务文体零售 那个时候还是以连锁品牌为主 优先连锁品牌 只有连锁品牌 一直只有连锁品牌 然后也没有放开新的资产类别和额度大概有100多人120 150左右然后当时投了2000加点然后23年的时候 大家就开始继续往资产规模上做 当时有说要把2000变成15000的 有一段时间是30000 有一段时间是10000 反正基本上就要把业绩再翻5倍 那个时候迪文通开始了大扩张 然后大扩张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没有行业组了把之前行业组的这个负责人们全部发到这个地方 这样就有东南西北四个大区 然后各个大区呢 底下开始招人 配HR配财务 然后呢配业务人员 然后呢用来做展业和拓展 那总部这边呢保留 就是一些比如说大�然后把人全部撒出去这个是夸张的当时大扩张的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 就是逐渐开放了资产类别 比如说之前 我们是完全不碰电商的 或之前是完全不碰文旅 或者酒旅的 在23年 尤其23年下半年 包括中医诊所 这些都开始进行了大扩张然后进去门票是吧这个也是大扩张的一部分之前我们是完全不碰电商的 因为电商我们觉得 这个数算不过来 只是说想试一试 但是后来慢慢的 甚至电商现在都是 澳交所上最活跃的 扩张 大家是做了准备的 而且是奔着�渠道的然后渠道我们一直有一个成型的体系然后有个别的 比如说个别有一些合作伙伴 或者我们叫高级合作伙伴 是可以通过低贯通给的佣金 所以当时其实问着扩张 有过一些思路和规划

Speaker 1:

对 我觉得怎么说呢 还是那句话反正咱现在已经在只是从原来的逻辑就经过底层逻辑来想我们可能会有这些想法 这些debate 其实这还是在顺风顺雪的情况下 我再讲两个坑 我们过渡到下个阶段 我觉得这坑不能讲太多了 我现在就有一点 就不容易的感觉 就是因为当年我也是在想 就是说在一切很好的情况下也许我们的商业逻辑创新还可以再试那万一事情不好了呢 就比如说 这个小店 它没成功 它新店倒了 或者说它这个品牌 这个就不行了 那么这样的话呢 也就证明它 这个钱该怎么还 它还不了了 对吧 那之前Degan 非常清爽的说这钱我不要了那就当这个没成功这还是在正常的情况下 如果是因为他欺诈 就说这件事被我们揪出来的话 那你违反的这个合同 咱算是怎么回事

Speaker 2:

是这样 如果是业务就经营风险 大家在这个合约 我们的合约上写的很明确 如果是经营欺诈的话那么就要做法律途径 就要该救回来救回来 所以其实 第一关的朋友 就有几个案例 都已经 请深圳国际仲裁那边仲裁 并且仲裁我们胜诉了

Speaker 1:

对 因为我当时主要的困惑在于 因为这个 就连是它是一个非�股的话咱有股的解决方法有股的诉讼方法有债的话是债的诉讼方法 但

Speaker 2:

债的话有债的诉讼方法 那丁贯通这个 以什么依据来诉讼 是吧 丁贯通做这个事 他当时就 如果 就我不是法务背景 但是基于我们的理解包括其实还是蛮简单的因为你做一个这样类型的投资我们叫联营类的投资 它一定是有法律依据的 你比如说没有这个依据 你就突然开始了 它的法律依据 其实是民法中的某一条 联合经营这个东西 是民法里面的一个 就咱俩开店 然后大家一块分深厚的法国背景了所以它是通过既然有联营的这么一个门类和列表 且它跟 不管是跟监管共同也好 还是跟中央共同也好 还是在实义展业中也好 有联营的情况 肯定是有联营的 有联营的优势 有联营的问题联营的问题还是有法律依据的所以这是我想就是在本质上讲这个事 另外就是小佳同志 作为一个开创了什么 护港通升港通的人 开创了同股不同权改革的人 甚至就是推动了港交所 收购了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人 他对于刚推一个新事 大家没人理 或者大家不理解这件事太习惯了他说护港同升港同我不知道据他说因为我没有参与到那个时代 说护港同升港同 刚开会两年也没人买 这就也没人买 但是现在就大家买的还挺开心的 所以他对于联营这个东西 或者对创新这件事情的态度 就是只要本质疑 我们就回应质疑嘛 那遇到了说有比如七大需要仲裁 那我们就基于法律框架下该怎么走怎么走

Speaker 1:

其实我是比较支持这种态度的 当然咱们刚才逻辑是在找坑 其实我是比较支持就有些东西你不是是不行的 但但为什么这么多坑被人提前找出来呢 就是因为大家都走过 就是说有的人他是一个老银行就这些东西他都他都看过他说哎小丹你我走过的坑已经不要走了好不好 但是呢 你又不能直接这么说 因为他不是一个纯传统意义上的这股纯生意 因为他模式或者说他之前走的坑 咱们现在不叫一个名字或者他可能这个 情况不一样 但是我觉得呢 因为我后面其实说实话 我今天列了很多空后来但我现在想咱就不要再把它重新说出来了就比如说你这个店就是如果咱说是残值的话 你是按点新店算还是按旧店算 甚至是帮助你的投资人 他是算外商合资外商外商是什么是怎么入股 我觉得这些东西 这些细节你们应该都想过了 或者说一堆文质疑过了 我就不再问了 我觉得问也没有什么意思 但是我觉得整个这个过程 咱们先不说 结果是不是小戴老师当初设想的 我觉得这些所有的东西 我们再走一遍是有好处的 我们之前你可能 就算是你是老灯 你觉得这些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你还是我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现在的就是整个经济形态也不一样我真心觉得 丁玉涛现在做的最成功的 就是电商的那一派 他很多东西 逻辑性在那边是OK的 那这些都不说了 我现在比较 最想听你说的就是 后面的情况 或者后面的故事 为什么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刚才不是说了吗丁凯通这件事情值得好几波的关注那么最近的这一波关注 其实大家现在已经不再炒这个商业逻辑了 大家在炒 他的人员变动的问题 我们曾经也看到新闻了 大家可能应该还记得有一个人才 领投洋计划 那么这件事出来呢 就作为我是牛马 那么我为什么要变成投资人 一个讲诺东西

Speaker 2:

这个事我不确定能不能播 但是我们可以先讲 对不对 讲就好了 可能在出来之后 我不太确定它具体情况是怎么样子的 其实是这个逻辑我们把逻辑变成交易所的逻辑之后很多事情其实都想得很通很简单去年上半年的时候 我们转型做交易所了 我们不准备对资产进行支投 那么怎么能够快速的活跃交易所呢 你就是两个政策 你要么就政策in favor投资人 交易所上投资人 要么就政策in favor投资人对吧因为你不管经营手续有多复杂 只要大家要申请 是吧 不管有多麻烦 金条之约多长 那缺钱的总是要找投钱的 要钱要配合这个流程 对吧 因为投钱真正的投钱嘛 当时呢低贯通的投资人那画像是什么样的呢可能就会分成两波一波呢 就是低贯通的合作伙伴们 另一波呢 就是低贯通的员工们 那虽然就很简单嘛 那合作伙伴们是一波 员工们是一波 裁员领头羊 领头羊整个事情是和内部然后呢公司当时有一个思路叫做我给你配900万配资逻辑就是说 任何基金经理都可以找公司要配资嘛 那你当然你不能自己 不出钱嘛 所以说如果你愿意有100万的话公司给你配900万 然后你愿意干就干 不愿意干就算 但是呢因为后来有这样的那样的变动和这样的原因包括呢很多同学们大家是来上班领工资的大家不一定没有那么想要自己去创业 所以有一些领同学就可能会觉得说 大家诉求不一致 后来也就会捅到了媒体那里 但到了媒体那里就变味了 媒体变味的时候 就不再是公司出900万 给你配 你出100万 你出900万大家以内部创业模式去做而且就是大家自愿嘛媒体的逻辑就变了 媒体逻辑变成了 深圳某公司要要求员工 自带100万上班 写创始人是 那这个逻辑就变了 那这个逻辑一变 其实整个的

Speaker 1:

就去年的这个热点就起来了你其实能就是说你因为我有很多朋友就是大家可以了解真实的情况假如你再去看新闻 再去看媒体的话 那确实是有很多故事都讲歪了 但是我想接下来问你一个问题 就是说裁员的问题 就是说后面这个决定是因为什么

Speaker 2:

其实是这样 就是其实如果把低贯通的战略转型 从1.0到2.0就是港交所不知道现在没有500人 但你一个新的交易所 不需要那么多人 一个新的交易所 不需要那么多人 那这些人怎么办 那就是大家一讨论的问题 所以其实 如果你按这个逻辑讲的话 那就该猜就猜 就是业务转型了总首先给你N加3对吧这裁员的package一律是N加3这公司对你还是体面的 公司还是体面的 然后其次公司领导也说 实际上在内部信里面也说了 说就是和同学们没有关系 是我们自己的战略失误 和大家没有关系 就是人家很大大方方的就领导大大方方想清楚或者我们过于追求资产规模或者说是我们现在要转型了那不得不做这个决策 和他家都没有关系 所以我觉得 把你自己带入到他 你有什么选择呢 你也没选择 你不能一直讲给大家吧

Speaker 1:

就是说一千到一万吧 我觉得地关通道 他的这个 还是很体面的就是这样子办我本来就是小豆交易所的呀对吧然后但是因为大家的想法就是说第一我是看到小家老师的光环 第二我是真的是被这个模式所感动 然后而且都是很多的年轻人 大家都是来吸引来的 但是最后变成这个样子 我觉得一件事情 它到底是能不能体面的完成 就是首先这里面有没有欺骗的成分 或者说不透明的成分我觉得这个能做的还是很好的 首先它 至少从我 一个外人的角度来看 反正我 能看到不少的东西 还是比较坦诚 因为这个事情 一开始也做好了铺垫 就是说它是一个新的东西 那么也没有说保证 一定 我不知道当初有没有保证一定就一定能够成功或者一定能够做到我觉得没有一个正常的管理者或创业者说

Speaker 2:

我就一定会成 这个我觉得大家都不是 是吧 大家都不是说 没有什么事情是确定的 只是说我们往这个方向努力

Speaker 1:

那就不用再问下去了 我觉得现在的情况 对对对 但我现在想问你一个 比较重要的问题 就是说地管通运营了这么多年有没有真正的帮助到谁就是说有没有真正的 有哪些小微企业主 就是从地贯通获了益 然后有了新的开始 新的机会或怎么样

Speaker 2:

我觉得是一定有的 因为当你投了 40来个亿的时候 肯定是有人拿到钱 并且有人借此开展 生意上的扩张并且借此有人或者改变命运吧 或者影响他们命运的 这个是一定有的 老板们拿到的钱 老板们做的扩张 比如说我自己至今还很爱一个店叫俄式厨房 在北京也有 在深圳也有 地上风投了很多还蛮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我记得我们好像在北京的时候投了一些餐车当时逻辑就是说你有比如说200个餐车都是连锁的统一收账的可以借arm然后每一个餐车的 个体工商户 他就租餐车 然后由政府统一给的 那你在资金上也没有问题 你在渠道上也没有问题 在信源上也没有问题 你在分账上也没有问题 你投了那我觉得这都是很好的改变啊你像包括俄式厨房你看他是我们资产时候投资的吧 他自然投资完之后 后来我们转型交易所了 一开始人家也看不懂嘛 但是前两天这个人家看懂了 并且低贯通因为之前投资的资产 就比如他有一百家店 我投资其中人家就又额外拿了几家出来在街上募资这不就是在持续的帮助他吗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了

Speaker 1:

我觉得你的正能量太强了 我今天是带着恶毒的心态来 跟你聊播客的圈 到最后我问不出来了

Speaker 2:

就会我来说 你怎么看一件事情总是我是一个把三年的就是把人生最好的三年时间可能都花在那里的人然后人生最好的三年里面我获得很多成长 对吧 我觉得我的事真的有意义 我确实帮助到了一些人 或者模式 确实帮助到了一些人 那不就你这三年就过得没白单吗

Speaker 1:

对 那我现在就问你 如果重来一遍的话你觉得你是觉得应该改变的如果你回去当年你是做决策的这个人对对对我又在等这个恶主的问题

Speaker 2:

我觉得有两件事情是一定会做的 第一件事情如果再回去的话 只能说我如果是决策人的话 因为我那个时候也没法做参与决策 就这种大的战略性决策 一个是当开始出现坏账的时候就应该予以警惕就应该予以仲裁或者走法律就当法有其他证据和证据链的时候 我觉得这个是挺重要的 但那个时候大家可能的重点和经济都放在扩张上 没有太想风险的问题 或者是不管什么原因吧 这是一个 第二个可能它的模式我不确定它会不会再优化一点 no-transcript 这个东西可能会对风控有一定的帮助 然后这是第二块 第三块就是在人员扩张上 可能也没有那么急 我个人觉得其实在2023年下半年为了我们的一万五千家店的目标然后我们确实 有一些新来的同学们 他不是我们就这种 一开始加入的 对公司的忠诚度 信念感 包括做事的方式 包括integrity都比较强 新来的同事们 有年轻的 有经验少的 也有就是说我在大扩张的时候还是相对的慎重一点会好对你刚才说的一点我当时突然间想到

Speaker 1:

因为你提到了 其实低贯通虽然说 可能没有走成当年想的样子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一个现象 其实低贯通这种模式 在市场上已经变成了一种模式 所以很多人 对有很多人在做类似的事情 所以我就觉得无论如何我觉得这件事情确实是地管部做的一件

Speaker 2:

开创了一点 前人未经之事业 你是想引用这句话是吧

Speaker 1:

然后后面的人 确实是站在你们的 肩膀上 不是尸体上 站在你们的肩膀上 没有尸体

Speaker 2:

因为你公司还活得好好的就在咱们咖啡馆隔壁不到两站地铁路是吧就好好的

Speaker 1:

对 站在你们的肩膀上 自己又改变了一些模式 那么他们反而会有新的发现 我觉得其实就像一个 你赚了一堆种子 然后后面开日餐业 然后后面这些业会变成什么样 会让什么样的人乘到粮对

Speaker 2:

包括整个行业就是你如果把现金流当做一个行业的话整个行业大家还在以 不同的生态位在做事吗

Speaker 1:

对 把现金流当成一个行业 这句话

Speaker 2:

就你把投现金流电商 看成一个行业嘛 就是当然那个行业 可能有大的和低贯通 没关系 比如REITs是吧 这就是大的在做这方面类型的投资那么如果你现在在给

Speaker 1:

比如说你遇到一个 当年跟你很像的年轻人 想投入一个 什么样的情怀的事业中 你会给他什么建议

Speaker 2:

就是我刚刚还和你交流 就是说人现在到了 就是在做能做想做 和会做之间 找自己的热情 然后包括前两天写的另一篇文章叫做这世界的路山海相连 然后你的热情和热爱 什么是亘古不变或始终不变之类的 就是你如果一件事情是你有很有拍摄的事情 你有去做呀 你做了之后哪怕你学到就哪怕你失败了 你学到很多东西 或者你在路上你学到很多东西 这是你想做的事啊 我一直有一个很结门吧 但有一个不太正就是我觉得实际上80%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就被生活推波助澜然后生活让他干这个他就干这个 生活让他干这个他就干那个 就是有一点当一天很想抓一天钟的意思 然后剩下20%里面也有80%人 他们其实也不太 就他们知道生活是为了啥 但是他们可能困在系统里面 他们跳不出来他们做不了当然这个东西两手的就是你如果很想跳你能跳只是说你不想跳或者说他的不舒适度没有到你不能忍受的地方 那可能还有4%的人是 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又可以往那个方向去努力 那如果一个年轻人 就是他遇到一个特别特别派对的事情 他就是一定是4%里面的人啊 那他就上啊去�先做我做之后随时调 我RBF 我遇到法文问题 就解决法文问题的事 我遇到舆论问题 就解决舆论问题的事 我发现有欺诈我们

Speaker 1:

有欺诈我们的事你做事情做生年轻一点我跟你也是同样的想法我现在有点变化就是说当然了是以我现在这个 作为一个中东的这个地位来讲 怎么说呢 我其实年轻一点的时候 我觉得咱们俩是差不多的人 就是说如果你觉得这个事情 第一他要就是符合你的三观 你觉得这个三观你是非常符合 且他没有什么太多人来做 这个东西我就特别上头我之前有踩过很多的坑 就是因为太上头了 就想去试 然后后面再调试

Speaker 2:

就因为你上头试 然后你是通过试错踩了坑 你才知道它是坑 就我觉得如果咱俩一样的话 就你不会后悔你还会做但是因为你踩那些坑就你走的路成就了你让你成为了现在的你啊 你如果当时不做的话 你后悔的心态的损耗 和对心理的消耗 会比你做了 但是踩了坑 又学到的东西 就是大很多

Speaker 1:

但这中间呢 我看到一个很悲伤的情况 就是说真正伤害你的不是说这件事情没做成而是你发现这个现实世界是有多么的 不是说邪恶也好或者怎么样 就是你看到这个现实有多么的现实 就我相信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就是觉得 比如说包括你 你觉得小微的这些店主你值得你帮助 结果你投身进去才发现 哇这些小微店主天天在算命怎么从里面扣钱或者说他根本也许就不值得你帮助 那么有很多情怀呢 就是在我们从小东变成中东的情况下 其实你磨损了很多的东西 不只是你的时间成本 还是你对这个世界的

Speaker 2:

就是少年心气是不可多得之物嘛 就你磨损的是你的少年心气嘛或者是你的选择吗这一点我很难有很好的答案如果你要问我个人的想法的话 几块就是如果你回到当时 你还做不做 我觉得大部分的选择还是做 哪怕是知道有这样的坑也好 或者是事也好 那这是一方面 当然有不同的见解 另一方面就是 如果一个人的三观和他的本腹 就秉腹他就是想做这样的事情他踩了坑了那他可能还会做类似的事情只会换更好的方式 那就是有些事情是热情的事情 有些事情是方式方法的事情 就热情和方式方法是两件事情 你不能说方式方法多 权且可能原话的人 人家没有热情 人家可能就是知道更好地和这个世界相处那有些就是说你不能说就是有热情但他可能就是没有方法就批判他的热情 所以还是我们 聊的那个塔勒布的那句话 就是说 十年以后的你看 现在的你 或现在你看 十年前的你 那就做一个成功标本 你觉得爽 厉害 棒 就是完全想象不到很好我觉得不好,那可以问问哪不好,然后再想下一个十年你再看现在你会变成什么样子。

Speaker 1:

我觉得你太正能量了,我今天都被你感染了,我觉得这期我们就保持这种style吧,我觉得挺好的,就其实说实话,第一次我们在这个环境不是非常好的环境,但是我觉得到最后其实我都有点听不到黄金音了,我就觉得你这个正能量的感染力实在是太大了。 我觉得你这个正能量的感染力实在是太大了那我们后面进入闲聊时间 反正都聊到这了 就是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吗 你现在的想法

Speaker 2:

因为我觉得我一直有公众号 就我一直还挺爱

Speaker 1:

大家关注一下家老师的公众号

Speaker 2:

叫硅谷家先生 这个名字也很神奇 就很好玩 就是我在硅谷的时候留的这个号完全没有问题但我现在作为一个中登已经回来 回国 回到大陆五六年了 大家觉得说你还是不要蹭硅谷热点了 它还是个挺神奇的事 我还真不想要改名 我的播客叫加先生的思考与观察 我一直想把这份改了 但是我去微信里改的时候 他不让改因为我是个人号好像是有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年份之前的个人号 是不能改名的 机构号可以 但个人号改不了 就很好玩 人的印记 人一生的印记 会随你一辈子

Speaker 1:

你觉得比如说 反正你也是创业出身 或者你是投VC出身的 所以你我觉得你 从头到尾或者说你以后今后的打算还是会和创业相关 或者创新相关 那你跟我聊一聊 或者你觉得现在 我们现在的这个情况下 有哪些值得去关注的方向 或者是你觉得有 亏头 可以加入的方向

Speaker 2:

我写的另一篇文章 就是我要回硅谷 就是我从基格�出来之后我先回硅谷晃了一圈因为我在硅谷大概工作了五六年 然后深深被那里的情怀和热情所吸引 然后很多朋友也现在还在那边 然后我回硅谷的时候 那篇文章就写我去看看我的来时路 然后看了你的来时路你就知道你在讲AI然后是最宏观最主流的叙事然后包括我自己做播客也好然后包括和大家交流也好 然后目前的中美的 共识叙事就是AI 所以这是一个大的浪潮 中国因为面临到 中国的产能过剩 肖炮老师在他的播客里面 多次提到过 一定是会出海 所以AI加出海应该是因为他也完成了从美元和黄金绑定和石油绑定和美债绑定 到现在和美股绑定的这么一个过程 那美股绑定大家钱 就美元红吸全世界 钱到了之后放哪里 不可能放银行 那大家要投资放哪里 大家一选择股市 那股市里面投什么那就是型所以中美的共识都是把AI这件事情卷到极致 然后大家通过 不同的战略 去两开两闭 去抢全世界的人才 抢第三世界的明星 用开源的方式 去做社群 所以这是一个 很宏大的事情 水大于大 所以我觉得 如果再往下的设定的话肯定是把自己的有限的人生 和宏观的叙事相结合 所以这个是我觉得 很看好的一个方向 Buller吧 就是投身和关注有很多种 你也可以写东西 你也可以加入一个公司 你也可以去关注它 你也可以去用webcoding 去搞一些有的没的 是吧你甚至关注他的方式都有很多就是你像我我很爱的一个作者陈凌峰 他就在云南大理 关注他 那人家也是关注 是吧 像那个base44 前一阵不是被收购了吗 人家那个以色列成一权 人家就不在 美国他有很多种方式去关注我觉得�你在这个叙事里面就在这个大的环境里面你想做啥爱做啥能做啥因为说到AI的话

Speaker 1:

反正大家也知道 我是一个AI有点悲观的录者 但我们今天不聊经济下行期的 现实我们就聊经济上行期的美 我们先刨除大家对AI的担心 对事业的担心年轻人怎么进入�有的是有的是几块料这点我想补充一句就是当一个新的生产力来的时候大家就会觉得旧的生产力没了

Speaker 2:

但因为你属于旧的生产力嘛 就新制生产力来 你觉得你是旧制生产力嘛 或者是新制生产阻力嘛 但是你从另一角度讲 据说汽车司机师傅了 就人的需求本质不变的 只是心理生产力来说 大家怎么拥抱 我是一个这样想的人

Speaker 1:

所以我今天就让你聊 经历上运气的美 然后比如说我现在就是年然后那么现在这个AI这么来势兴兴的叙事我怎么办我能做英文公司吗 或者是我用AI干点啥 我从哪开始 我下一个什么课程吗

Speaker 2:

我觉得太简单了 我觉得两件事 第一了解他的访集门头 你去吧 你要是一个完全年轻的人 你把我当专家 我说去把YouTube上吴文达那个课这是我可能会给你说让你做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去每天给我看10个AI相关的世界政策相关的 宏观相关的相关的文章 其中小老师文章一定要看 你看他是什么 你知道他在发生什么 就你要知道 你的文章里面有对 也有对AI的判断 有对大家该怎么做的想法 也有对个体的关怀第二吸收尽可能多的吸收或者吸收你感兴趣的部分是吧这个了解世界上每个人在干嘛 我觉得了解世界上每个人在干嘛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对吧 因为在你在埋头苦干的时候 可能已经有人用新的公感 就是先进生产力解决了新的问题 你可以不懂这个生产力 你可以不懂它但你要知道有人这么解顺便想想你还在这么干有没有必要或你要不要换一个新的方法去干这个事那我觉得 所以我觉得保持 信息的广度 和信息的深度 就非常重要 那所以说第二 在一和二的基础上 你可以花三个月也好 花六个月也好 花一年也好 想到自己 你一定有眼神使人爱做的是你愿意做打游戏都可以我也爱打游戏旅游都可以干什么都可以 找到你热情热爱 你愿意做 你觉得不是工作的事 你觉得你就是想做的事 然后看看他和一二三 怎么结合 我相信一定有 因为每个人都独立的个体 带着不同的敬意你爱的地方在他的方向上吃一发力就一定行

Speaker 1:

实际上就是说 你天天盯着他的不好的地方 或者是盯着 他有可能带来的威胁 其实是一种 把头埋在沙子里的行为

Speaker 2:

我觉得这两个方式来讲 这个事第一叫做悲观者远远正这个是我另外一个朋友我讲的我觉得很有道理这是第一第二就是很多时候你担心的事 伦理道德取代工作 可能它真的不一定会发生 你担心它也没用 那就是回到另一件事情 人可以做很多事 叫做老天的事 老天管你管不了 它就是刮风还是下雨 明天定报还是什么 和你没关系 你管不了然后别人的事那别人的事你可以关心你可以影响但是最终角色还是别人 对吧 那还有自己的事 你就做好自己的事 老天的事 你操不了那个心的

Speaker 1:

因为我刚才发那个感慨 是实际上我们的一个心肠活动 就是完了之后 有很多年轻人过来问我问题 其实他们主要的问题就是实际上他们问题我们已经有像王老师已经有回答了 就是说你就先做嘛 包括我说你就先下个课色 你去去做嘛 去试试 然后王老师就说 那你就想想你现在工作 对 哪个问题可以解决 然后我说你觉得你们公司哪个人可以这个人可以不用了 然后我跟我哎 去取代他 就先咱们先做 紧紧跟上 但实际上后面还是很 有很多人来问我我不知道怎么做就是到底该怎么办呢就是好像是大家现在想我这个名字 这个路我还要怎么指 我觉得我跟你们是一样的 大家都是要试的状态

Speaker 2:

我觉得就我刚刚那个步骤论 你可以把它写一篇文章 说N个年轻人问了我怎么做 现在步骤来了 然后有个叫 有个叫加先生的还是这么建议你的牛要不要干就行了就是我觉得大家可能大家更喜欢 一八八八二八八八三八八八 写在纸上的 那当然了 可能大家还更需要 你不但提供说明书 还提供具体的教程 一你下一个课字 当时有人说怎么下 哪下要不要翻墙 哎你呢 这如果大家想做 给他们说明书然后这一个第二个就是可以立一些标杆大家真的想成为马云 因为他赚钱 大家真的想成为谁 谁是因为他成功 那标杆就很重要 我觉得人是懒的 人性的本质是懒惰 人性的本质是懒惰的 我们是在 你作为QOL 我作为一个内容创业者 我们是在用我们的勤奋 来帮助大家节约时间 节约成本 这也是一些方式

Speaker 1:

你最后把我们做的事情 都顺便说完了一下 我们最后这个结尾 其实还挺好的 我最近其实有点想就是曾经有篇挺火的文章叫做AI来了 共产主义还会远吗 这文章相当牛逼 建议大家再去看一下 它其实蛮简单的 就是说AI的时代 实际上就是要有一个 新的思维的转变 你原来想的可能都不会实现 比如说我们之前就经济学上有很多的定律就比如说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那么劳动者拿到报酬 资本拿到利息资本的这个收益 但是呢还有一个定律就是说 其实劳动在整体的经济中的比例 劳动收益是永远不变的 因为如果资本 他的作用更大的话 其实你单位成本的劳动多解释大家可以翻一翻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但是AI呢AI时代你就会发现 AI这个东西它既是资本品 它也是劳动品 它既有资本的逻辑 它也有劳动的逻辑 那么这个时候 这两个环境定律就不管用了 那么现在呢 大家需要考虑的是 就是说第一 我怎么办那要不然你就是 做AI不愿意做的事儿 那AI可能有一些 不愿意做的事儿 或者是让他做成本太高 那么这些像谷歌等等 如果你让他做一个 简单的比如说 我就帮你打扫卫生 他可能觉得这个成本太受税比不覆盖等等大概可能是这样第三条你现在要准备一个思维 就是说我们之前的劳动 是为了收入 就是说我劳动 是为了我要拿到钱 那我现在可能要换一个思路 这是我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 就是说我要争取我劳动的权利 就是说不管你是 不是job还是怎么样反正你别我有点事干如果没事干的话我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他可能后面劳动就变成了一个人的 他的意义所在

Speaker 2:

我是这么理解这个事 假设我们现在都没活了 都是AI干 可能有80%人躺着了 有16%人试图找事干 像你和我就找到了事干 所以我刚刚说的第三条 就第一条是了解本源第二条叫做出类旁通了解宏观 了解这些在干嘛 第三条找到你热情的热爱 找到你人生的终极命题 我们如何度过我们一生 答案叫做 以你们认为幸福的方式 有人觉得打LC幸福 就每天打LC幸福 就打LC幸福一定要找到落思量深度的人我们聊天我们产生共鸣我们不管是因为内容 还是文笔用的话 把这个事情说出来 不管有多少人看 不管有多少人读 你是批人 你可能更随性一点 我是这种可能更 居然一点 就是强迫性强一点 但这可能就是我们 作为个体存在意义可能过了100年200年我们留下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文字为什么建议大家 就建议年轻人找第三条呢 你一定会有一个 你很爱干的事情 你的爱好也好 你的习惯也好 一定会有这个东西 是让你不一样的 是让你和其他人不一样的 是让你和机器不一样的它就是你热爱的你就去做它你用新的生产力做它用旧的生产方式做它 都没有问题 因为你其实如果 你从500年往回看 我们来过活过爱过没了 那这个来过活过爱过没了 可能是100年 可能是120年 可能150年 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是吧那这120年你过得�不开心 你过得你认为有没有意义哪怕就说我认为有意义 我就每天在家里给我插个管子 然后我闭了眼 那你都很成功 所以这部分是活到《蓝亭集序》里面 人之相遇 扶养一世 仰观宇宙之大 复杂品类之盛人都会美 那人都会美怎么办然后人家就顺便写蓝天集序其实还有一点我觉得大家都很喜欢理工 我觉得人文是本质 只是真正的人文 可能需要有理工的底子 我觉得特别喜欢你博客那个名字 就文理两开花 怎么看这个世界 你可以偏文你可以偏理 你可以纯文你可以纯理 你所理解的世界

Speaker 1:

并且以你的想的方式去度过那就很好今天实在是太正能量了我的这个恶毒的不理没有达到 后来自己还被激励到了 那以后有机会多多录播客 然后我其实是一个经常容易 陷入激励下行经纬 每次觉得要陷你就赶紧找你录播客 马上就支棱起来了好呀那今天感谢贾老师然后也感谢大家我们今后多多请贾老师参场 给大家提起 谢谢贾老师 好谢谢大家 我们下期再见 好谢谢大家 拜拜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中文字幕——YK优优独播剧场——YoYo Television Series Exclu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