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慧雙修
師父說:聽經,是親近諸佛菩薩;熏習,一天都不能中斷!
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圓滿之後,提倡成立「淨宗學會」,其用意是正本清源。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覺悟者稱佛菩薩,迷惑為凡夫。佛教的修學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淨宗學會」成立的目的是推動佛陀教育,特別是淨土宗,念佛法門,尤其適合現代人修學。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尊普賢十願,歸心淨土圓滿矣!
淨空法師說:「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三天不讀經,不聽經,也就是不接受聖賢人的教誨,煩惱習氣決定起現行,就退轉了。可見讀經聽經之重要。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將講經傳播到網路上,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有時間可以反覆聽,聽多了就會開悟。到真正覺悟,就不會退心了。這是用經教的熏習來增加我們的善根福德。聽經比看經好,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聽法容易開悟。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自己修行的功夫敵不過習氣,煩惱習氣、業障太重。諸佛菩薩初學的時候也不例外。你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把世間一切的緣都看淡,人事物都要看淡;若一年比一年淡薄,那我們就有進步。雖然每天誦經念佛很用功,如果對世緣還是看得那麼重,還是那樣分別、執著,就毫無功夫。聽經、念佛白費勁了,只是跟佛法結一點緣而已,這一生不得受用。這個很重要!
福慧雙修
劉素雲老師: 修學淨土法門的一些要點
這樣修你就通了,跟阿彌陀佛連上線了!
下面,我想就學佛人的現狀,談談我對修學淨土法門的粗淺認識,供同修們參考。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說:
第一,淨土法門,必須專修,不能雜修。
一切法門,都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才能有成就,淨土法門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必須專修,不能雜修。專修容易成就,雜修不容易成功。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不勝枚舉。 上海下賢老和尚、劉素青老居士,是老法師給予高度評價的,推薦給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是離我們最近的「專修」的最佳典範。
第二,世法不能貪,佛法也不能貪。
當今世界是一個欲壑難平的世界。有人貪世法,欲望多多,什麼都想擁有,就是把整個地球都給他,他也不滿足,他還想要月球。有人貪佛法,搜集各種法寶全部「珍藏」起來,有人需要法寶,他也不拿出來流通。有一次我勸他:法寶要拿出來流通,否則你就障法了,他一笑了之。
我認識的三個人,結局是這樣的:
一個爭官位沒爭到,氣死了。去了……
一個爭官位爭到了,樂死了。去了……
一個貪佛法,往生了,去了鬼道。
世法不能貪,佛法也不能貪。你可記住了嗎?
第三,諸佛如來,不分科系。
現在有學佛人把諸佛如來劃分了科系。比如:生病了,一 定要念藥師佛,讀《藥師經》; 消業障,一定要念《地藏經》,拜《梁皇懺》; 解災難,一定要念觀音菩薩。
這樣的學佛人,不知道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這句話。換句話說,阿彌陀佛是全能型的,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知見錯了。平時還念念佛,一遇到具體事,就把佛號擱一邊了,認為念佛不頂用。這就造成了雜修。雜修的問題不解決,說明不信阿彌陀佛。你念佛,充其量積點人天福報,解決不了出輪迴的問題。
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念一聲佛號可以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什麼災難、什麼業障不能消除?誰能給你無量壽?只有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無量光佛,無量光就是無量智慧。我們念阿彌陀佛還不開智慧嗎?要說去病,阿彌陀佛是大醫王,一句佛號叫「阿伽陀藥」,萬病總持,什麼病都能解決。諸佛如來不分科系。
第四,「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成就」。
這句話是蓮池大師的開示。這話不是隨便講的,蓮池大師不但這樣教導我們,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他是一個一生成就的大成就人,上品往生。他修淨土,「專」到了極點,正因為 「專」到了極點,所以他的成就才會這麼遠大。 上淨下空老法師有過這樣一段開示:
我們這一生,真正要想往生,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是一個「專」字,沒有別的訣竅,就是「專」。你要專信,來建立信心;專願,一定要發願求生淨土,而且要發大願,發菩提願;專念,就是念一句佛號,這就成功了。你真做到了,三個月就可見效果,這個效果你自己就有感受,這決不是虛無縹緲的,自己就能夠驗證。
老法師的開示告訴我們:你專到了極點,你就通了,跟阿彌陀佛連上線了,你就得到了阿彌陀佛的加持,自然就容易感應道交,那還愁不能往生嗎?認為法門要多修些才好,才保險, 那是凡夫的看法。
老法師教誡我們了,一部經、一句佛號,足夠了。你記住 了那三個字嗎?足夠了!千萬別再畫蛇添足了。 第五,「專修」?「雜修」?不是方法問題,是方向問題。 佛陀在《大集經》裡講過,正法時候的眾生戒律成就,成 就就是證果位;像法時期,眾生根性差一些了,禪定成就,修禪定要有定力才能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
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是佛說的,是祖師大德說的。我們現在正處在末法時期,所以只有修淨土法門才能成就。這並不是說其他法門不好,也不是說修其他法門不能成就,而是從時節因緣來說,末法時期的眾生,只有修淨土法門才最契合根機,才有把握。
我們今天處在末法時期,我們能夠相信淨土法門,這就算 是應機了。如果我們修淨土法門又來一個大雜燴,那就成就不了了。這不是淨土法門不好,而是我們修學的方向錯了,你以為這一句佛號不保險,還要多念一些經咒,這是你自己弄錯了, 沒有認清專修的重要,沒有領會到佛陀開示的「末法時期淨土成就」的義諦。修淨土法門,要聽祖師的開示,就是一句佛號一部經,你才能一生成就。你不相信佛陀和祖師的開示,那是 你自己誤事,不能怪法門不對。
同修們,我們修淨土法門,究竟是專修還是雜修,這不是一個簡單修學方法問題,而是一個修學方向問題。請同修們萬萬保持清醒頭腦,不要把修學方向搞錯了,否則就南轅北轍了, 不能犯方向性錯誤啊!
什麼是「一向專念」?眾說紛紜,但似乎說得都有道理, 這就是佛佛道同吧!有一種說法,我覺得更準確、更貼切,還 有一點與眾不同。這個說法就是:
一向專念指從初發心念佛,直到最後一念也。而且關鍵是 在最後。
這次學習第八品經文,又亮了好幾個燈泡,其中一個燈泡 就是明白了為什麼祖師大德說,一萬個念佛人只有一、二個人 往生淨土?在這之前,祖師大德說的這句話我信,是仰信,我不懷疑。信是真的,不懷疑也是真的。但總想搞清楚為什麼會 是這樣?不是說萬修萬人去嗎?
這一回寫講稿,把為什麼找到了:念佛人佛是念了,但「一 向專念」沒有做到;注重了「專念」,忽略了「一向」;對「最 後一念」認識不足,導引不夠。
我簡要解讀一下「一向專念」:
「念」,是指念佛。
「專」,是指專一,不摻雜。
「專念」,就是專一念阿彌陀佛,不念別的。
「一向」,就是一貫是這樣,從來沒有改變過,沒有間斷 過。
「最後一念」是指人臨命終咽最後一口氣的那一念。最後 那一念太重要了,決定歸宿。去哪一道?就在那最後一念決定。 品味一下我的解讀,我的「為什麼」解決了,你心裡的那 個「為什麼」解決了沒有呢?
恭選自『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第三回複講) 第三十八講 二〇二三年九月十八日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