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師父說:聽經,是親近諸佛菩薩;熏習,一天都不能中斷!
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圓滿之後,提倡成立「淨宗學會」,其用意是正本清源。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覺悟者稱佛菩薩,迷惑為凡夫。佛教的修學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淨宗學會」成立的目的是推動佛陀教育,特別是淨土宗,念佛法門,尤其適合現代人修學。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尊普賢十願,歸心淨土圓滿矣!
淨空法師說:「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三天不讀經,不聽經,也就是不接受聖賢人的教誨,煩惱習氣決定起現行,就退轉了。可見讀經聽經之重要。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將講經傳播到網路上,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有時間可以反覆聽,聽多了就會開悟。到真正覺悟,就不會退心了。這是用經教的熏習來增加我們的善根福德。聽經比看經好,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聽法容易開悟。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自己修行的功夫敵不過習氣,煩惱習氣、業障太重。諸佛菩薩初學的時候也不例外。你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把世間一切的緣都看淡,人事物都要看淡;若一年比一年淡薄,那我們就有進步。雖然每天誦經念佛很用功,如果對世緣還是看得那麼重,還是那樣分別、執著,就毫無功夫。聽經、念佛白費勁了,只是跟佛法結一點緣而已,這一生不得受用。這個很重要!
Podcasting since 2024 • 163 episodes
福慧雙修
Latest Episodes
淨空法師: 想要臨終時不迷惑顛倒,平時就要做這件事情
民間這些作法, 對於病者亡者都很殘忍,傷害相當大! 這就是說人死以後,在現在風俗習慣裡面做七,做七的來源就在此地。為什麼要做七?七,要怎麼個作法,才對亡人真正有幫助?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多數人死了以後不是立刻就去投胎,死了之後他還有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叫中陰。人道人身失掉了,還沒有去投胎,當中這一段的期間,佛在經上講,這一段期間大多數人是四十九天,七個七。大多數人都去轉世,看他的行業落到哪一道,他就受果報去了。在這一段期間當中,他每七天有一次變...
•
39:39
淨空法師: 現前平安幸福,豐衣足食,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生活環境隨著你的念頭在轉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這經文是講讀經的利益,我們是凡夫,諸佛菩薩他們的心比我們清淨,他們的智慧比我們高,他們無論是看人、看事、看物,都比我們看得透徹,比我們看得深遠。我們對於這些聖賢人的話,聖賢人的教誨不能夠深信,不能接受奉行。 這一個地方真正發心修行,正是中國古人所說...
•
58:57
淨空法師: 掌握修行要领,不受外境影響,你就成功了
經一開端是地藏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的一段話,這是他在我們世間度化眾生,所見到一些事實的狀況。『閻浮眾生』是指我們這個地球,『舉心動念』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無非是罪』。地藏菩薩說的這句話有沒有過分?我們自己要認真冷靜的去思惟,起心動念是不是罪?佛講這一部經是在方等會上講的。在那個時候,三千年前菩薩說這一句話,確實會讓我們懷疑。如果在現代這個世間來講這一句話,我們就會很肯定,確確實實起心動念無非是罪。可是菩薩的意思很深,為什麼?起心動念就是罪,這個話說起來難懂。在如來果地上,在法身大士...
•
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