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慧雙修
師父說:聽經,是親近諸佛菩薩;熏習,一天都不能中斷!
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圓滿之後,提倡成立「淨宗學會」,其用意是正本清源。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覺悟者稱佛菩薩,迷惑為凡夫。佛教的修學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淨宗學會」成立的目的是推動佛陀教育,特別是淨土宗,念佛法門,尤其適合現代人修學。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尊普賢十願,歸心淨土圓滿矣!
淨空法師說:「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三天不讀經,不聽經,也就是不接受聖賢人的教誨,煩惱習氣決定起現行,就退轉了。可見讀經聽經之重要。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將講經傳播到網路上,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有時間可以反覆聽,聽多了就會開悟。到真正覺悟,就不會退心了。這是用經教的熏習來增加我們的善根福德。聽經比看經好,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聽法容易開悟。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自己修行的功夫敵不過習氣,煩惱習氣、業障太重。諸佛菩薩初學的時候也不例外。你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把世間一切的緣都看淡,人事物都要看淡;若一年比一年淡薄,那我們就有進步。雖然每天誦經念佛很用功,如果對世緣還是看得那麼重,還是那樣分別、執著,就毫無功夫。聽經、念佛白費勁了,只是跟佛法結一點緣而已,這一生不得受用。這個很重要!
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 這一生到世間作人, 是來幹什麼的?
六道裡面是染污,染污裡頭有善惡,善的念頭,這個要知道,外面的環境,境隨心轉,天地是自己造的,與別人不相干,你起心動念善,言語行為善,就感應的三善道;如果念頭不善,言行不善,你就感應的三惡道。六道從哪來的?自己造的。所以佛在經上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又跟我們講「相由心生,境隨心轉」,相不但是包括我們的面相,包括我們身體健康狀況。為什麼有人身體健康、相貌好,有人相貌不好、身體不健康?念頭不一樣,這個念頭就叫善惡的念頭。
今天我們的社會動亂,每個人活在這個世間活得很辛苦,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幾乎沒有例外的,普遍的現象就是沒有安全感,這個煩惱就嚴重了。這什麼原因?迷得太深了,迷得太重了,這是重病,不是輕病。所以人是三善道,現在好像我們這個人間不是善道,好像佛在經典裡面講的鬼道、魔道、地獄道,差不多了。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人道、天道也是有病,比較輕。但現在怎麼會搞這麼嚴重?這怎麼回事情?不要說多,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講了四個月,那個時候的香港很可愛,跟現在不一樣,差太遠了。現在人心浮氣躁,確實沒有安全感。那個時候這個現象沒有,生活當中他有樂趣,現在沒有樂,只有苦,沒有樂。愈往上面去推,社會就愈安定,縱然物質生活比較清苦,他有樂趣。原因在哪裡?原因是過去有人教。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所以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善多惡少,道理在此地。
現在沒人教了,沒有善人教了,沒有好人教了,可是還是有人教你,誰教你?魔王波旬。魔王波旬今天掌握著全球的教化的權,掌在他手上。他來找過我,問我沒有得到他的同意,侵犯他的道場。我當時不懂,我說我沒有侵犯你的道場。他也沒有辯解。以後我忽然想到了,他的道場是什麼?電視、網路、衛星是他的道場。這些年來,我們用講經,我們也有一個衛星電視台,也有網路,就侵犯他的道場。原來電視、衛星、網路是他一手包了。他教什麼?教暴力、教色情、教殺盜淫妄,我才懂得。小乘裡面有降魔,大乘裡頭沒有,為什麼?魔也是佛,他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他貢高我慢,好勝心太強。所以我也給他立個牌位,把他當菩薩看待。的確,當年沒有跟他商量,我們就搞電視、搞網路。所以現在誰在教?電視在教,網路在教,把人全教壞了。這裡頭的因素非常複雜,不能怪任何一個人,我們也不能責怪波旬。而是什麼?而是世世代代我們太大意,沒有把普世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掌握住,我們疏忽了,太大意了。過去的一個世紀,一百年當中,一代不如一代,到今天,整個崩潰了。就好像江河的堤防一樣,幾千年來古人這個堤防守住了,有一點點漏洞,趕快要補,從清朝滅亡之後,民國成立,疏忽了,到現在幾乎是整個崩裂了。現象呢?對每個人來講,就是許許多多的疾病,特別是這些傳染病,我們身心要受苦。居住的環境呢?現在大家所說的自然災害,地震很頻繁,火山爆發,嚴重的海嘯,南北極的冰快速的在融化,海平面上漲,將來沿海地區的城市都會被淹沒。
我們有沒有辦法來拯救?在大乘佛法裡面講,有,肯定有。任何的預言,科學的推測,都是當時的境界,他所看到的,看得沒錯。但是任何預言跟推測都不能是定論,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那個心的念頭是常常在變,如果我們念頭不善,真被他說準了,那災難就會現前。如果我們知道這個事情,把念頭轉變一下,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災難就沒有了。
從什麼地方來勘驗?從自身。念頭一轉,你身體就健康,原來帶著病的那個病毒的細胞全部都恢復正常,這就是自度,自己救了自己。我們的念頭轉了,我們的身體病痛轉過來,我們居住這個地區、這個環境,境隨心轉,這個環境裡本來有地震,地震沒有了;本來有海嘯,海嘯也沒有了;本來有瘟疫,瘟疫也沒有了。這什麼道理?《華嚴經》講得清楚,《無量壽經》上也講得清楚,因為境界跟著念頭在變化,人的念頭善,它一切都善了,這是講什麼?同時具足相應。因為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現象,跟我們的念頭密切相關。所以無論你是有意無意,你起個念頭肯定產生影響,而且影響非常深遠。我們真的懂得了,這麼多年來在大乘佛法裡頭薰修,對於佛陀這些話聽清楚、聽明白了,什麼念頭最善?善中之善、純淨純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真正能放下萬緣,沒有雜念,心裡面一天到晚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管用。你看看東北劉素雲居士,管不管用?得那麼重的紅斑狼瘡這個病,比癌症還要嚴重,不是一句佛號念好了嗎?到我們這邊來,來過,你看她身上、臉上,疤痕都沒有。問她怎麼治的?念阿彌陀佛好的。
一個城市,這是科學家的數據,科學家給我們講的,他講這個意念的重要。一百萬居民的城市,一百萬居民,多少人的清淨心能夠讓這個城市不遭災難?一百個人。一百個人真正修行,一百萬人這個都市,他們造業,這一百個人是很少數,他們認真修行,可以讓這些造業的人災難都減輕。行嗎?能相信嗎?你們能不能相信,只要一百個人?我相信,我相信老祖宗有一句話說的,這早年就說過,「邪不勝正」。這一百萬人造業雖然造得多,他是邪,這一百個人他們的心念是正,邪不勝正,所以一百個人的這種善心善念,可以保住一百萬居民的城市不受災難。全世界有六十多億人,科學家又算了,那要多少人,我們才能拯救地球?他說八千人,就能拯救地球。他說八千人不難找,科學家估計給我們提供建議,你們用電視、用網路,不必聚集在一起,這八千人散在各處,真正修行。所以我們協會的同修提倡修六和敬,好事情,不必聚在一起,你自己真正有這個使命感,真正覺悟,我好好的幹,我能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頭一個是救自己,也救了地球上這麼多的苦難眾生。很有道理!
所以我們自己要想想,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作人,是來幹什麼的?佛在經上給我們一個答案,「人生酬業」,這個答案答得好。你過去生中行善積德,你這一生到人道裡面來享福,酬償你的業報,你是來享福的。如果過去生中造的是罪業,你到人間來你是來受苦的,你是來受報的。第三種,覺悟的人,明白了,苦樂都不受,來幹什麼?來提升自己的境界,來化解眾生的苦報,這個有意義、有價值。所以自己認真修行不但為自己,為這個世界上苦難眾生,我們要真幹,要認真努力去做。佛陀教導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兩句話講得太好了。他老人家在世,一生自己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你看他一生,過著流浪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活。他的財產,三衣一缽,什麼都沒有。他的事業是天天教學,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教學,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一個人也教,兩個人也教,幾百人、幾千人都教。佛陀是個教育家,佛陀是個好老師,我們得認清楚。他教什麼?普世的教育,不外乎倫理道德因果,這是普遍的。根性利的人,他對這個還不滿足,佛開方便之門,特別教他,用現在的話來說,講科學、講哲學。我進佛門是從哲學裡面進來的,我的老師是哲學家,他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麼進來的。老師還特別叮嚀這一句話,今天你想學佛經哲學,不在寺院,在哪裡?在經典。這個指示很好。如果一到寺院,看不出哲學、科學,那我就覺得老師有問題。他把話說清楚、說明白了。過去寺院裡這些出家人真有學問,有道德、有學問。他說現在社會變了,為什麼?他們不學了。這才知道我們自己這一生應該走的方向,應該追求的目標。
頭一個救自己,自己這一生能夠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就像方老師為我介紹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要沒有得到最高的享受,那你叫白學了。最高的享受,不是有財富,不是有地位,與這個絲毫不相關。最高的享受是什麼?快樂!一天到晚歡歡喜喜,佛家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這一生沒白過。快樂從哪裡來的?不是外面刺激來的,是從內裡面發出來的,像泉水一樣,從內心裡頭往外面湧,叫法喜充滿。儒家有,道家也有,你看儒家《論語》頭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是喜悅。孔子有個最得意的門生,顏回。顏回沒有地位,貧民,沒有財富,學生當中物質環境最差的,簞食瓢飲,過這樣的生活。簞是吃飯連飯碗都沒有,用什麼?用竹子編一個簍做飯碗;喝水沒有水杯,沒有杯子,用葫蘆瓢,瓢飲。那樣的生活,夫子說得很好,要給別人,沒有人能夠受得了,可是在顏回?顏回一天到晚歡喜,「回也不改其樂」,學生當中最快樂的是顏回。他樂什麼?把聖賢人所教的那些理論他明白了,教誨他都落實,他都做到了,他怎麼會不快樂?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跟五常五倫、四維八德相應,你說他能不快樂嗎?世間人縱然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多的財富,不快樂!生活得很痛苦。現在的人大富長者,我也遇到不少,有億萬財富的,晚上不吃安眠藥不能睡覺,你說他多苦,他哪有我這麼自在!
最近這十幾年,我參加過許多國際會議,這些會友們對我也很恭敬,幾乎都問一個同樣的問題,問我用什麼方法來保養身體?我說什麼都沒有,什麼補品我都不吃,生活很簡單,素食,而且吃得很少。怎麼保養的?清淨心。我的思想很單純,每天除了讀經,讀聖人的東西之外,其他的都放下了。幾十年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報紙,不看雜誌,為什麼?那些是魔,造成一個像網一樣,他有能力製造,我也有能力拒絕,不受他的誘惑。我們天天接觸的大乘經教,跟諸佛菩薩做朋友,跟諸佛菩薩交流,你心才能清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邊都不沾,多快樂,多自在!這個就是我養生之道。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十四集) 2010/6/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