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慧雙修
師父說:聽經,是親近諸佛菩薩;熏習,一天都不能中斷!
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圓滿之後,提倡成立「淨宗學會」,其用意是正本清源。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覺悟者稱佛菩薩,迷惑為凡夫。佛教的修學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淨宗學會」成立的目的是推動佛陀教育,特別是淨土宗,念佛法門,尤其適合現代人修學。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尊普賢十願,歸心淨土圓滿矣!
淨空法師說:「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三天不讀經,不聽經,也就是不接受聖賢人的教誨,煩惱習氣決定起現行,就退轉了。可見讀經聽經之重要。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將講經傳播到網路上,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有時間可以反覆聽,聽多了就會開悟。到真正覺悟,就不會退心了。這是用經教的熏習來增加我們的善根福德。聽經比看經好,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聽法容易開悟。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自己修行的功夫敵不過習氣,煩惱習氣、業障太重。諸佛菩薩初學的時候也不例外。你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把世間一切的緣都看淡,人事物都要看淡;若一年比一年淡薄,那我們就有進步。雖然每天誦經念佛很用功,如果對世緣還是看得那麼重,還是那樣分別、執著,就毫無功夫。聽經、念佛白費勁了,只是跟佛法結一點緣而已,這一生不得受用。這個很重要!
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 自己有過失,要懺除業障!眾生的過失,別放在心上
自學跟化他,自學是主要的,化他是附帶的
你看這個世間富貴人,你請他來學佛,你叫他去燒頭香他行,他很願意幹這個,你叫他到這裡來聽兩個鐘點經是要他的命,他坐不住,為什麼?享樂享慣了。他這一生樂多苦少,你叫他要出離、求生極樂世界,「我這裡比極樂世界還快樂」,他生不起這個念頭,所以富貴學道難。八難裡頭,富貴是一條,對他困難。「貧窮學道難」,貧窮人三餐飯都吃不飽,你叫他來聽經,他哪有這個心?他要去找他的生活去。所以學佛最適合的人是小康之家,不很富貴,也能吃得飽,這種人很適合。他什麼?他知道苦,苦樂他很清楚、很了解,佛講離苦得樂,很能中他的胸懷,他就來了。
六道情形亦復如是,天上福報大,所以天人學道就難。真的,不容易,特別是講淨土,很難接受。三惡道苦,佛度三惡道不容易。佛講得很清楚,三惡道裡面度的眾生,是哪些眾生?在人間都學佛學得還很有基礎,沒有依教奉行,墮到三惡道去了,所以他阿賴耶識裡頭有佛法的種子;換句話說,有善根,有這個根基,佛才好度他。如果沒有很深厚的基礎,三惡道的人沒法子度脫,那怎麼樣?只有他受報。實際上三惡道就像監獄一樣,你犯過失判了刑,要關多少年,到刑期滿了你就出來。三惡道也是如此,你造作的罪業,你得到這受報,受完,它有限期的,有期限的,受報完了之後你又到人道來。有些善根深厚的到人道來又聞到佛法,慢慢一步一步向上提升。但是有善根很深厚的,很深厚為什麼會墮惡道?也就是內敵不過煩惱習氣,外面受不了誘惑,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很容易破戒、很容易犯罪。展開《戒經》,你看統統都是墮三惡道的,這就去了。可是,他在世間真正修行聞法的時間很長,這個基礎很厚,佛菩薩在餓鬼道、在地獄道、畜生道都能度他。所以說惡道裡頭得度的眾生,都是在人道裡修得有很好的基礎。人間學佛不是白學,偶爾做錯事情墮三惡道,菩薩還是照顧他,「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真正慈悲!所以佛稱為天人師。
《淨影疏》裡說,能以正法近訓天人。近是究竟,來教訓天人。名天人師,這個名號是從這來的。《會疏》裡面講得清楚、講得詳細,所有天上人間。佛在天上度化眾生,只講到色界天,沒有無色界天。無色界天叫長壽天,八難之一;八難,佛沒有辦法度他的,他不接受,四空天。他那個裡頭沒有災禍,為什麼?沒有身體,也沒有居住的房屋,我們用一般世間人的說法,靈界,就是靈魂這一界。他也有高低,也有四個層次,靈界,完全是修的定功。不要身體,不要這個色,就是物質這個東西一概不要,沒有任何累贅,壽命很長。佛能教化的四禪以下,四禪十八層天,加上欲界六層天,二十四層。這裡面有佛、菩薩,菩薩能夠示現菩薩身,示現諸天的身分教化天人。應以什麼身得度,佛就現什麼樣的身,佛沒有起心動念,怎麼現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喜歡什麼身,想什麼樣的人來度他,他就現什麼身去度他,感應道交。
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想佛菩薩,佛菩薩來不來?來。在哪裡?你想他的時候他就在你面前。為什麼見不到?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障礙住了,不是他沒有來,他來了,見不到;他見到我們,我們沒見到他。我們的願求,希望佛菩薩保佑,他真的加持你,可是我們如果要造作惡業他也無可奈何,為什麼?幫不上。到什麼時候能幫上?你的業障消了,我們所希求的感應就現前。這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他跟我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講這樁事情,真的,絕不是假的。那我們有很多想求的都沒有感應,沒求到。老師說不是求不到,是你有業障,業障懺除,你所希求的都出現。在佛法叫時節因緣,這個時節因緣是自己決定、自己造成的,問題不在外。真的,應了古人的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全是自作自受。如果我們怨天尤人說佛菩薩不靈、祖宗沒有保佑,那是造罪業。祖宗哪有不愛後代的?沒有這個道理;佛菩薩哪有不慈悲的?自己造的業障,人家加持力量加不上,你業障抗拒,是這麼個道理。
求有不得,那我們就要反省,我們就要修懺悔,業障懺除,你所求的就滿願。要真正懺除,不是在佛菩薩面前跪著磕頭燒香禱告,那懺除不管用。從哪裡懺除?從自己心地上懺除。怎麼個懺法?這是章嘉大師教的,「後不再造」,那叫真懺悔。真的懺悔了,明天老毛病又起來了,這個不可以,這個不會有感應。真正覺悟、真正回過頭來,這問題才真解決。那我們要想想,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違背性德的地方太多了!我們細心想想,拿中國傳統的標準,孝有沒有做到?好像是做到了,其實與標準相差距離太遠。跟聖人比一比,堯舜禹湯,我們的孝悌跟他比行嗎?我們的忠信跟他比,我們的仁愛跟他比,這一比不像,差太遠了,這才曉得自己為什麼沒有感應。拿佛法,佛法的標準是十善業道,我們總以為我們自己十善業道做得不錯,不殺生我們做到了。不殺生向上提升一級是什麼?愛護眾生,這個我們沒做到,這是包括在不殺生這一條戒裡頭的。愛護眾生、照顧眾生、成就一切眾生,全在這一條裡頭。所以這一條展開,八萬細行,表面上看起來差不多,一看到細行裡頭,我們就曉得差遠了,怎麼能跟菩薩比!不但比不上菩薩,比不上阿羅漢,比不上天人,比不上我們世間的聖賢,那還有什麼話說!
所以我們沒有辦法,自己沒有做好,怎麼能教別人?教別人也不聽,沒有辦法。「調御」兩個字是教學的標準,要讓受教的人心服口服,真正佩服你。想想我們自己,我們當年親近善知識那一種心態,再看看現在我們教別人,人家有沒有這樣心態?找不到,太少了。那怎麼辦?自己要提高警覺,要把自己不斷向上提升。自己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會不會有學生來?會有。真正好學,有善根的人,他自然就遇到了;沒有這個信、沒有這種願,佛菩薩在面前也沒用,當面錯過。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示現,當年在舍衛大城,舍衛大城居民十萬人,這在那個時代,十萬人是大都市。佛陀在那裡講經教學時間很長,我們知道,他們生活每天出去托缽,所以大街小巷哪裡都去過。認識釋迦牟尼佛的人,知道他、認識他、見過他的有三分之一;知道有這個人,聽到名字的,沒見過、沒有遇到的也有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一根本就不知道,連名字都不曉得,就在這一個地區,緣不一樣。所以,認真提升自己的境界,比什麼都重要。與一切眾生廣結法緣,這個重要。現前有沒有人來學習不重要,有沒有人得度也不重要,提升自己重要。為什麼?自己成就,你能觀機了。觀機是什麼?有宿命通、有他心通,這個人生生世世他在哪些道,過去生中做些什麼行業,有沒有學過佛,學些什麼法門,你一清二楚。遇到之後,講經教學就契機,契機他就歡喜,就很容易接受。
由此可知,我們自學跟化他,自學是主要的,化他是附帶的,化他實在講,就是結法緣。結法緣要有智慧、要有慈悲。眾生有過失,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那是自然的,一點都不奇怪。放在心上,我們就墮落,我們就錯了,為什麼?他染污了我們的清淨心。根本不放在心上,自然就不放在口上,口裡面批評,造口業、造惡業,放在心上是意業,那就錯了。一定要像佛看眾生一樣,佛怎麼看眾生?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造作阿鼻地獄罪業,你看起來也很可愛。可見他一時糊塗,他要到阿鼻地獄去一趟再回來,要用這種心去看,不可以有怨恨心。沒有一樣不是表法的,他在我面前是他對我表法,我在這裡受教育。你看,他做給我看,他造作什麼惡業,他下地獄受罪去了,這不是給我看的嗎?這是告訴我,我絕對不能有這個念頭、不能有這個行為,他不是我的老師嗎?感恩還來不及,怎麼能報怨!所以一定要學的,這個世間人人是好人,在我的心目當中;事事是好事,無論正面反面、善的惡的、順境逆境,統統是好事。這個道理、這種修行就是《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所以他一生圓滿成佛,在境界裡面修得清淨平等覺,這個重要。
境界現前總是起心動念,這個是好、那個是壞,這一關突破不容易。這是什麼?分別執著。佛法是叫我們破分別執著的,我們還在境界上搞分別執著,哪一天才能出頭!所以學了《還源觀》,學到一個本事,一切法統統把它歸零,還源了,歸零就回歸自性,就沒有了。知道一切法,無論是精神、無論是物質,物質再小,現在講一個量子,都具足圓滿五陰之體,色受想行識,在不在?不在,剎那,一剎那就完了,真的像閃電一樣,比閃電快多了,它不存在;善也不存在,惡也不存在,沒有一法是真正存在的,無常。我們的心清淨了,不再分別、不再執著,這對於我們修行有好大的幫助,這叫真正看破,了解一切法的真相,真相不存在。科學家肯定物質不存在,物質是精神現象變的,他還認為精神是存在的、能量是存在的,都不存在。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精神是阿賴耶的轉相,全是假的。真正存在、永恆存在的自性,六根接觸不到,但是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我們一切總要向自性靠攏,要與性德相應,那就對了。所以這個地方不但是天上人間,還有魔王外道、釋梵。這個釋是釋提桓因,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他代表欲界天,梵代表四禪天。下面天龍,天龍八部護法神。悉皆歸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號天人師。佛是永遠老師的地位,出現在世間。
「又《合贊》曰:諸佛雖為一切眾生無上大師,諸眾生中,唯天與人能發無上大菩提心,是故號佛為天人師」,這又是一個意思,因為只有在人這一道當中能成菩薩、能成佛,容易得度。那最方便的法門就是淨土法門,遇到淨土法門,真搞明白了,一心念佛,沒有一個不得度的,一往生就成佛,不可思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恭選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六一集) 2010/10/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