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慧雙修
師父說:聽經,是親近諸佛菩薩;熏習,一天都不能中斷!
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圓滿之後,提倡成立「淨宗學會」,其用意是正本清源。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覺悟者稱佛菩薩,迷惑為凡夫。佛教的修學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淨宗學會」成立的目的是推動佛陀教育,特別是淨土宗,念佛法門,尤其適合現代人修學。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尊普賢十願,歸心淨土圓滿矣!
淨空法師說:「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三天不讀經,不聽經,也就是不接受聖賢人的教誨,煩惱習氣決定起現行,就退轉了。可見讀經聽經之重要。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將講經傳播到網路上,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有時間可以反覆聽,聽多了就會開悟。到真正覺悟,就不會退心了。這是用經教的熏習來增加我們的善根福德。聽經比看經好,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聽法容易開悟。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自己修行的功夫敵不過習氣,煩惱習氣、業障太重。諸佛菩薩初學的時候也不例外。你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把世間一切的緣都看淡,人事物都要看淡;若一年比一年淡薄,那我們就有進步。雖然每天誦經念佛很用功,如果對世緣還是看得那麼重,還是那樣分別、執著,就毫無功夫。聽經、念佛白費勁了,只是跟佛法結一點緣而已,這一生不得受用。這個很重要!
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天天早晚都發願,養成一個習慣
天天早晚都發願,養成一個習慣
地藏菩薩實實在在不可思議,『久遠劫』,沒有法子計算,什麼人也算不出來,諸佛如來共同算也算不出來。為什麼?因為它是自性本具的德能,自性本具無始無終,哪裡會有始終?無始無終才真正是久遠劫來的真實義。無間斷重複的發願,這是教我們。為什麼?佛在經上講得很好,「閻浮提眾生,性識無定」,很健忘的。今天發了願,早晨發了願,晚上就忘掉,快得很。甚至於在佛菩薩面前這裡發願,磕三個頭之後,出了大殿門就忘掉了,這就是性識無定。貪、瞋痴、慢忘不掉,為什麼忘不掉?天天發、時時發,所以他忘不掉,根很牢。地藏菩薩示現給我們看,如何把貪、瞋、痴轉變成三德。那也要加強薰習,不斷的發願就是薰習,天天發願,天天早晚都發願,養成一個習慣,起心動念是願力,而不再造罪業了。對治閻浮提眾生這個病痛,這是一副非常有效的藥方,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我們要學地藏菩薩,天天要發願。
我們天天發那個願,每一天發的「眾生無邊誓願度」,豈不是一出大殿就忘掉?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有口無心,煩惱的薰習太久了。正是無量劫來我們受煩惱的薰習,現在乍聞佛法,縱然過去世有宿根,但是緣不足,還是惡緣多。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統統是惡緣,惡緣引起貪、瞋、痴、慢,沒有善緣把你四弘誓願引發出來。所以在生活當中隨順煩惱,把「煩惱無盡誓願斷」忘得乾乾淨淨。學經教懶惰懈怠,不能精進,把「法門無量誓願學」也忘得乾乾淨淨。不學地藏菩薩這個辦法,怎麼能成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不斷發願的重要性,不斷發願意義之所在。
恭選自『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十二集) 1998/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