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慧雙修
師父說:聽經,是親近諸佛菩薩;熏習,一天都不能中斷!
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圓滿之後,提倡成立「淨宗學會」,其用意是正本清源。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覺悟者稱佛菩薩,迷惑為凡夫。佛教的修學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淨宗學會」成立的目的是推動佛陀教育,特別是淨土宗,念佛法門,尤其適合現代人修學。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尊普賢十願,歸心淨土圓滿矣!
淨空法師說:「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三天不讀經,不聽經,也就是不接受聖賢人的教誨,煩惱習氣決定起現行,就退轉了。可見讀經聽經之重要。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將講經傳播到網路上,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有時間可以反覆聽,聽多了就會開悟。到真正覺悟,就不會退心了。這是用經教的熏習來增加我們的善根福德。聽經比看經好,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聽法容易開悟。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自己修行的功夫敵不過習氣,煩惱習氣、業障太重。諸佛菩薩初學的時候也不例外。你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把世間一切的緣都看淡,人事物都要看淡;若一年比一年淡薄,那我們就有進步。雖然每天誦經念佛很用功,如果對世緣還是看得那麼重,還是那樣分別、執著,就毫無功夫。聽經、念佛白費勁了,只是跟佛法結一點緣而已,這一生不得受用。這個很重要!
福慧雙修
劉素雲老師:淨宗學人,要有歷史使命感!
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什麼樣?
宇宙是一個整體、法界眾生是 一體,無量無邊的法門是一體,所有宗教是一體。總而言之, 「一」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一是自性,是真如,是實際…… 當前世界之所以亂到如此不堪的程度,就是不肯認這個 「一」,非得要去找那個「二」,找那個「三」,為了那個 假的「二」、假的「三」,爭得面紅耳赤,打得頭破血流。 舉個眼前的例子,父母都是高幹,去世後留下了一個大房子。幾個子女,在父母在世時還算有往來,相安無事。儘 管有的子女多年來沒盡到孝道,只有一個女兒,幾十年在父 母身邊照顧,父親十幾年前去世的,九十多歲的母親今年走 了。真的是老母屍骨未寒,子女的奪房大戰就開始了。我不 由自主的想起了那首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父母在天之靈可安? 家庭是這樣,國家不也是這樣嗎?戰火連連,民不聊生,這個地球還能住嗎?什麼時候才能「合為一華」? 「端圓周匝」。極樂世界究竟圓滿,沒有欠缺,但願我 的同修們老實念佛,求生淨土。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的家。
在這裡,我對淨宗學人大聲疾呼:佛法興,救眾生!佛教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現在我們正處於末法時期,大家想沒想過,淨宗拿什麼幫助眾生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 淨宗學人重任在肩,我們要有擔當啊!
怎麼擔當?六個字:「興淨土,救眾生。」不興淨土, 怎麼救眾生?淨宗學人,要有歷史使命感,我們要做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什麼樣?遠離名聞利養;遠 離自私自利;遠離貪瞋痴慢疑;遠離怨恨惱怒煩;遠離那個 伴隨你多年、害人不淺的「我」。遠離了這些,你不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了嗎?
淨宗學人,要有「為法捐軀亦坦然」的大無畏精神,無 私者無畏,一心為眾生,不是為自己,你無私,自然就無畏 了。無畏才能辦大事。這個大事是法界眾生的事。
恭選自劉素雲老師『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第三回複講 第六十二講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