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 我們願力淺薄, 信心脆弱, 抵不過煩惱習氣

淨空法師

佛的學生,要續佛慧命!

古聖先賢所講的大道理,不是他個人的學說。稱性的學說,是一切眾生的本性,一切眾生的真心,一切眾生法爾具足的智慧德能,他講的是這些。如果你說是他某個人的,那你看錯了。是我們自己心性裡面,本有的智慧德能,純善無雜。如果能夠發揮出來,就能真正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大道理無關於某個人。他們心地清淨、慈悲博愛,他見到了,我們佛法講明心見性,他見到了、證到了。我們是迷惑顛倒,沒有見到、證到。我們要是證到了,跟他沒有兩樣。要怎樣才能夠證得?要破我執、破法執。怎麼破法?念念為眾生,不要想自己;念念為佛法,我們的事業就是佛法。佛法是什麼?佛是覺悟,法是方法,令一切眾生覺悟的方法,就叫佛法。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的方法,你就是弘揚佛法。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從事於這個行業,這個行業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社會教育工作者,這大家好懂。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幹什麼事情?社會教育,而且是義務的,不向接受教育索取一分錢,完全義務的,是個義務社會教育的工作者。我們是佛的學生,要續佛慧命。佛做了一生,我們世世代代後學佛的弟子,繼續不斷認真努力來幹,一定要把這個社會教育做好。社會教育的對象是一切眾生,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貴賤貧富,也不分天上人間,九法界眾生一律平等對待。我們要學著「作師作範」,「師」是社會大眾的表率,「範」是模範。我們做不到,要生慚愧心。我們存心,我們的心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樣子?我們的言行,可不可以為社會大眾做樣子?要常常這樣想。凡是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決定不能幹。不能為社會大眾好榜樣的念頭,決定不能生。這樣才能得諸佛菩薩護念,諸佛菩薩加持,龍天善神擁護。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 
實際上地藏菩薩在此地現身說法教我們,教我們什麼?教我們要不斷的發願,所以我們早晚課誦裡頭都有發願。天親菩薩《往生論》,五念法門裡面有發願。要常常發願,為什麼?三天不發願,忘得乾乾淨淨。凡夫業障習氣太重,內有妄想、分別、執著,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我們生活在這個環境當中,要不是天天讀經、天天發願,你保不住,你必定被這個浪潮吞噬了。換句話說,你必定依舊搞生死輪迴,你必定墮三惡道,我們應當時時刻刻警惕。在這個洪流當中、急浪當中,我們的腳跟要紮穩,稍稍有一點差失就被沖掉了。如何能把腳跟紮穩牢住?就是地藏法門。所以我在過去,每一個新道場建立,一定第一部講《地藏經》,我們有地了。 
我們要體會到,菩薩久遠劫來一直到今天,為什麼度脫這些眾生還沒有圓滿他的大願,正是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六道,每一道的狀況都相似,天台大師開演《法華》,給我們講百界千如,那是事實真相,每一法界裡面都有十法界。我們從真誠心裡面,一念阿彌陀佛是佛法界,一念地藏菩薩是菩薩法界,一念貪、瞋、痴是三惡道的法界,地獄、餓鬼、畜生。十法界業因果報,念念當中在轉變,這是輪迴的現象,這是輪迴基本的業因。我們稟承佛的遺教,有緣讀誦大乘經典,這就是地藏菩薩度我們,把我們從三惡道度到人天,度到佛菩薩的法界。我們性識剛強難化,離開講堂,經本合起來,又墮落了,又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不就天天幹這個嗎?所以勞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天天要發願,憫念我們這些罪苦眾生。我們的腳跟不牢,我們的願力薄弱,信心很脆弱,抵不過煩惱習氣。菩薩看得清楚,『無量劫中,因蔓不斷』,「因蔓」是比喻,像蔓草一樣,蔓草叢生,很難除盡。比喻我們的煩惱習氣,造業受報,輪迴無盡,用這四個字來形容太好了。可是菩薩不灰心、不退卻,還是全心全力幫助眾生。所以世尊接著說: 
【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娑婆世界特別指『閻浮提』,閻浮提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地球,跟我們地球上眾生緣深。菩薩的三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只有一個目的,利益一切眾生。佛在一切經典裡面常說,說了真是千遍萬遍,我們依舊記不得。佛教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諸位想一想這一句,佛在一切經裡頭說了多少遍?這話說得懇切。受持,佛在經上講的這些道理、方法、境界,我們要接受。持,是保持,接受過來之後要保持,不能失掉。佛所講的道理,怎麼接受呢?變成我們自己日常生活當中的思想、見解,這是我們接受了。我們的想法、看法跟佛經上講的一樣,決定沒有違背,這是我們接受佛的這些理念。佛在經上講的這些方法,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我們把它做到。佛在經上講的境界,變成我們自己現前的享受,入佛的境界。這個多自在、多快樂,這是「自受用」,自受用就是「他受用」。我們的生活展現出來就是別人的樣子,演,就是表演是做給別人看。說到要做到,做給別人看,確確實實是社會大眾的表率,是社會大眾的模範。 
我們如何能夠把佛法回歸到社會教育,佛門的四眾弟子是社會教育的工作者,佛法才能夠普遍利益一切眾生。這話怎麼說?不同的宗教信仰,他也來學佛了,不同的文化、種族,他也喜歡學佛了,佛法才能夠利益一切眾生。如果說佛法是宗教,其他的宗教就不能容納、接受了。而佛法是社會教育,我們把宗教界限突破了,任何宗教徒都可以學佛,都可以做佛的弟子,並不違背他所信仰的宗教。 
正如同《華嚴》裡面所顯示的,婆羅門,婆羅門教不是佛教。遍行外道,也是其他宗教,也不是佛教,都是菩薩。菩薩示現在他那個行業上,教化那一類的眾生,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見到基督教讚歎,我們見到牧師合掌禮敬,牧師菩薩;伊斯蘭教我們合掌恭敬,阿訇菩薩,都是菩薩。他來問我:「你稱我菩薩什麼意思?」「菩薩是個有智慧、覺悟的人,就叫菩薩。你是不是有智慧,是不是覺悟了?」他點點頭,「那你就是菩薩。」你現在的身分是阿訇,就是阿訇菩薩;你現在身分是牧師,就是牧師菩薩。在佛經裡面你的身分是童男、童女,就是童子菩薩、童女菩薩;你的身分是宰官,你是宰官菩薩。凡是有智慧、覺悟了,都稱菩薩。菩薩絕不是泥塑木雕,供在廟裡供人拜拜的,那個想法你就想錯了。那是表法的,菩薩是活的,不是死的。人人都作菩薩,天下就太平了,災難就化解了。所以佛陀教育,這一個究竟圓滿的社會教育,能夠在這個世間推行,它推行終究的目的是轉凡成聖,這是它的目標。所有一切人都成菩薩,各行各業統統是菩薩,這個社會哪裡還會有災難?境隨心轉,我們要明白這個大道理。諸佛菩薩用無量的方便法門,來幫助這一些苦難眾生。 
要懂得隨機說法,大經裡面說的這些菩薩,諸佛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得度」兩個字怎麼講法?用現在的話來說,應該用什麼樣的身分幫助他,你就示現什麼樣身分,「度」用現在話來說就是幫助。應當給他說什麼法門,你就給他宣說什麼法門,觀機就重要了。中國古人《易經》裡面所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什麼是天文?每一天晚上呆著頭去看星星,這叫天文。聖人的話無限的深廣,有些人無知,觀乎天文?每天晚上觀天象,看看星的度數有沒有什麼變化。這是什麼?不懂得聖人的意思。天,是天然,就是自然的。文,是講文章。文,《說文解字》裡頭,「文」的意思是什麼?畫一道,那是文。這個意思是講,你觀察世間的現象,天文就是社會現象,你從社會現象裡面,你就能體察這個世界有些什麼變化?我在前面給你們介紹四大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就表這個意思。他會看,善觀、善察、善觀察。他手上拿的是龍、蛇,龍蛇是代表變化。這個手上拿一個珠,珠,是代表變化裡頭有不變的道理。掌握著不變的原則就能應付這個時變,《易經》上也這麼說法。 
我們會不會看?我們坐車,很少去散步、去觀光旅遊。坐車,在馬路上走一走,你看到些什麼現象?你看看現在那些廣告,看看汽車上、公共巴士上畫的那些圖案,看看年輕人穿的那些衣服,這是天文。我們心裡明白了,明白什麼?佛在經上講,《楞嚴》上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那就是邪師。讓這些世間人,六根所接觸到的是妖魔鬼怪的境界。他過的什麼生活?妖魔鬼怪的生活。菩薩看到這個現象,憐憫的心就生起來了。如何來救度他?我們做的這些T恤,你們穿的,上面印的阿彌陀佛,印的佛菩薩名號,印的知恩報恩,我們數量少,他的數量太多了。我們想出這個方法,志士仁人,真正發菩提心的人,我們要用這些方法,廣泛的來宣傳。我們在外面大型的講演送衣服,讓年輕人個個都穿,滿街都是阿彌陀佛,滿街都是觀世音菩薩,那就好。 
古德有所謂「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由此可知,怨天尤人現在社會上多,怨天尤人太多了,都覺得自己沒有過失,都是別人錯。不但不知天命,連自己都不認識。所以佛法的教學,佛教的是什麼?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人生就是本人,佛教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教你真正知道自己、認識自己,明瞭自己生活環境。能夠把這個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是菩薩,你就是佛,佛菩薩是個明白人而已。過去倓虛老法師也常講,一個明白人決定不怨天、不尤人,他才能夠接受佛陀的教誨,才會歡歡喜喜依教奉行。在極度苦難逆境之中,他要做個好樣子,念念之中能夠捨己為人。看出一般社會大眾弊病在哪裡?社會大眾貪財,菩薩示現捨財,社會大眾爭名奪利,菩薩示現放下名利。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個做法就是教學。為人演說,表演給他看。菩薩生活在這世間不為自己,為眾生,是來演戲的。希望這場戲讓觀眾覺悟、明白、讓觀眾回頭,哪裡是為自己?為別人表演的。這就是大慈大悲,這就是地藏菩薩的精神。
恭選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十三集)1998/5 新加坡淨宗學會(檔名:14-01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