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 你有這種信念行為, 佛力加持不可思議, 一生當中很快成就!

淨空法師

為什麼這麼容易變心?容易墮落?
       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少。特別是在近代,人心沒有歸宿,人沒有志向,很容易受誘惑就墮落了。過去有,也不算少數,但是並不很普遍。現在可以說非常普遍,一萬個人當中能有一兩個不被外面境界誘惑、不墮落的,都非常希有。所以從這個地方來觀察,我們對於西方人講的世界末日就可以相信了。 
  這個經是跟我們講因果的真實大道理。人生在世,佛跟我們講的,兩種人。第一種人,六道凡夫。過去造的業,這一生來受報的,所以佛在經上講「人生酬業」。你過去生中修福,你這一生來享福的;你過去生中造罪業、造惡業,你這一生來受苦受難的。這是凡夫。另外一種人覺悟了。諸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來救苦救難。救苦救難的人比我們平常吃的苦頭還多,他來示現的,他來給我們做榜樣的,捨己為人。這世間就這麼兩種人。 
  我們是屬於哪一種?當然我們是屬於業報的,我們是凡夫。可是今天我們明白了,我們搞清楚了,業報可以轉變。如何把業力轉變成願力,這個人就轉凡成聖,就跟諸佛菩薩乘願再來無二無別,這就是我們講的修菩薩道,修成佛之道。也許說成佛之道太難了,我們業障深重,我們沒有能力來學。這個觀念佛在《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無量壽經》裡面講的「邊地疑城」。為什麼會生到邊地?兩個原因:一個是對於佛的圓滿智慧、萬德萬能有疑惑,第二個是對自己缺乏信心;但是都很認真努力念佛求願往生,他還是生淨土了,生在邊地。佛到這個世間來幫我們什麼,我們要清楚,就是幫助我們從業力轉變成願力,就這麼一樁事情。怎麼個轉法?轉變的理論,一切經論裡面都說得很多很多。你能轉多少,轉到什麼樣一個程度,那是你自己的功夫。你自己真的依教奉行,認真努力的改習氣、去煩惱,依教奉行,你決定轉過來。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初學佛,剛入佛門,章嘉大師就把這些道理教給我。這些人不是凡人,對於一般人一接觸就曉得。不但章嘉大師,以後甘珠都跟我講過,甘珠是章嘉的學生。他們在我背後都批評我,那個時候我沒有出家,他們都叫著我的名字:「徐某人,人很聰明,可惜沒有福報又短命。」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沒有福轉變成有福,沒有壽命轉變成有壽命,怎麼轉的?斷惡修善。李炳南老居士講得更清楚、更透徹。他在我們同學當中看到面相很薄的人,我們一般講是短命相、沒有福報的相,他勸他學講經。李老師告訴我們這些學生,講經的功德最大,轉這個業力最快。我們以後明白了,為什麼?講經是代佛說法。佛不在這個世間,什麼人說法?發心代佛說法的這些人。代佛說法的這些人,得佛的智慧、得佛的壽命,佛無量壽,佛的福報太大了,就把自己的業力轉變了,完全轉變了。「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我們是不是希求壽命?不希求;壽命長短無所謂,長壽短壽是一不是二。問題是在這一生當中要取得成就。什麼成就?了生死、出三界是成就。能夠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是第一等的成就,一切諸佛所讚歎的。我們如何取得?捨己為人,為佛法、為眾生。我不會講。只要你發心,三寶加持,不是你講的。我常常說,說了多少年,把這個身體借給佛菩薩用。我肯借,你們不肯借。上台不是我說的,諸佛菩薩說的,我把這個身體獻給佛菩薩,借給他用。我們要發這個願心,要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對自己捨得乾乾淨淨,恢復清淨心,恢復到清淨寂滅。愈清淨、愈寂滅,諸佛菩薩加持的力量愈顯著、愈殊勝。如果我們心裡頭有疑惑,有妄想、有分別,再加上執著,佛菩薩想加持都沒辦法,加不上。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人身、聞佛法,無比殊勝,就是利用這短短時間永脫輪迴。 
  我們要想想,諸佛菩薩是什麼個願力、他的心願是什麼?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都沒有,佛菩薩的願力是廣度眾生,希望每一個眾生趕快成佛。絕不是希望你等到多少劫以後再成佛,這哪裡是慈悲?佛是教我們立刻就成佛。我們能不能立刻成佛?答案是肯定的。你為什麼成不了佛?不相信。不相信佛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成佛,稍稍受外面境界誘惑,立刻墮落,立刻變心,這才招來長劫的輪迴。今天這個世間人為什麼這麼容易變心?為什麼這麼容易墮落?失去了聖賢的教育。古時候人何以能保持?從小接受倫理道德的教育。倫理道德教育,說老實話,它的功能是防止我們墮落,幫助我們提升。 
  經論裡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諸位要曉得,有緣就是中國人所講的好學,好學就是有緣。經論裡面常講,「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個人就有緣。如果是受持讀誦,不為人演說,這是小乘;為人演說,肯幫助別人,這是大乘。可是諸位要知道,如果沒有下面這四個字,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不能。為什麼?他是小乘,西方極樂世界小乘種不生。我們也看到了,有一些老阿公、老太婆念佛往生瑞相希有,他沒有為人演說,他怎麼能往生?我們要曉得,他是沒有緣為人演說,我們今天講是他不具這個條件;他不是沒有心願,他有心願,他沒有這個條件,他能往生。有這個條件,沒有這個心願,不能往生。每一個往生的人都是大乘心,都是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念念要幫助一切眾生。雖然不能跟人講經說法,遇到人都勸他念阿彌陀佛,這就行了。不可以說遇到人理都不理:「我自己念阿彌陀佛不管他。我到極樂世界去,他們去墮落。」這個人不能往生。逢人都勸念阿彌陀佛,這個人就是菩薩。能夠把念佛的道理方法講清楚、講明白,那就更好、更殊勝了。所以菩提心不能不發,這個叫菩提心。 
  幫助別人,好的榜樣不能不做,別人不肯做的我要做,絕不能為自己。儒家《禮記‧曲禮》裡面教導我們:「安安而能遷。」這是什麼?你有福報,你身也安、心也安,你的日子可以過得很舒服、很自在;別人有痛苦,我就要捨棄自己的安居,為苦難人去奔波。不能說:「我自己這個生活環境非常安逸,我為什麼要捨棄?我為什麼過這些苦日子?過這個苦日子,人家聽我教導那還好,不聽教導,那我不就冤枉嗎?」人家聽要教,不聽也要教,什麼樣的苦難、什麼樣的折磨都要受,捨己為人。所以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你的果報,這是捨離貪欲,也就是捨棄自己的安樂,五種自在裡第一種,『三業自在』。「三業」是身、語、意。身無病,身自在;口業清淨;意業充滿智慧,不生煩惱;三業自在。『諸根具足』,身體健康,沒有缺陷,這是第一等的福報。佛家講的「清福」,就是這八個字。
  不要怕自己沒有能力,我們自己說老實話,都沒有能力,但是我們發這個心,心發得真誠就有感應。我們靠佛菩薩加持,沒有佛菩薩加持,我們在經典裡頭一字一句也說不出來。經教你講得好,你講得深入,你講得令聽眾法喜充滿,全靠你的真誠心感應。我們每一個人在一起學習,學習的成績不相同,這個不相同絕對不是聰明智慧。有一些沒有聰明智慧的反而成績好,聰明智慧的人淘汰掉了。由此可知,與聰明智慧無關,與真誠心有關。看你有幾分真誠心,你得佛菩薩加持等級不一樣。真誠到極處,你就得到圓滿的加持。真誠不圓滿,就是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說的,你修善,不錯,善裡面夾雜著不善,差別在此地。 
  什麼叫「不善」?自私自利是不善,名聞利養是不善,貪瞋痴慢是不善。不善不能夾雜,這些叫根本的不善,必須要拔除;還有枝末的不善,枝末的不善是你常識不夠。弘法利生不是個容易事情,我們當時接受教誨的時候,老師常常叮嚀,要通世出世間法,說法才能夠契機契理。通佛法,契理;通世間法,契機。所以學佛不容易,弘法更難,要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這個事情才能做得好。世間法不外乎人情世故,要懂,這個要有豐富的常識,要在生活當中接受教訓,天天能夠改過自新。我們常常遇到的,世間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善的太多了,不善我們要幫助他改正;幫助改正,佛教我們善巧方便。我們沒有善巧、沒有方便,直來直去,讓人家生起反感:「好像你都是對的,我都是不對的。」他排斥你,不接受你。你的好心在別人心目當中是惡意。這叫什麼?不契機。所以菩薩度眾生,契機是擺在第一條的。 
佛教菩薩六波羅蜜,忍辱重要,忍辱就是要有耐心。好事,好事也不是一蹴就成就的,哪有這麼大的福報?我們常常聽古德講「好事多磨」,磨是障礙;你想做一樁好事,障礙重重。你要用智慧去應付這些障礙,這條路走不通還有這條路,這個路走不通還有那條路,總有走得通的路,沒有說有走不通的。障礙是決定不能避免,要懂得迂迴,要知道等待時節因緣,在障礙當中學習成就自己的後得智。然後我們才在一切境界裡頭,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就有善巧應變的能力;佛家常講「善巧方便」,我們就有這個能力。 
  因此,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這個「緣」是人事環境,好的人事環境、惡的人事環境,對我們都是學習的處所,你只要肯用心學習,沒有不開智慧的。善人是我的善知識,惡人也是我的善知識,然後你才能體會得到、才能明瞭,諸佛菩薩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不但一切人事是老師,一切萬物也是老師。這個世間,我們現在的話講,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點點滴滴都在開發我們的般若智慧。只要自己捨棄貪瞋痴慢,捨棄自私自利,捨棄成見,虛心的學習,成就無上菩提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佛在經上講修學證果要這麼長的時間、這麼艱難,原因是什麼?眾生不善學、不會學,所以才要這麼長的時間。如果會學,就不需要這麼長的時間。 
  會學的前方便,也就是第一個條件,是要好學、喜歡學、肯學。然後在老師、在善知識裡面,你得到許許多多寶貴教訓,你就會學了,這樣子才能成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