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慧雙修
師父說:聽經,是親近諸佛菩薩;熏習,一天都不能中斷!
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圓滿之後,提倡成立「淨宗學會」,其用意是正本清源。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覺悟者稱佛菩薩,迷惑為凡夫。佛教的修學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淨宗學會」成立的目的是推動佛陀教育,特別是淨土宗,念佛法門,尤其適合現代人修學。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尊普賢十願,歸心淨土圓滿矣!
淨空法師說:「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三天不讀經,不聽經,也就是不接受聖賢人的教誨,煩惱習氣決定起現行,就退轉了。可見讀經聽經之重要。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將講經傳播到網路上,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有時間可以反覆聽,聽多了就會開悟。到真正覺悟,就不會退心了。這是用經教的熏習來增加我們的善根福德。聽經比看經好,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聽法容易開悟。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自己修行的功夫敵不過習氣,煩惱習氣、業障太重。諸佛菩薩初學的時候也不例外。你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把世間一切的緣都看淡,人事物都要看淡;若一年比一年淡薄,那我們就有進步。雖然每天誦經念佛很用功,如果對世緣還是看得那麼重,還是那樣分別、執著,就毫無功夫。聽經、念佛白費勁了,只是跟佛法結一點緣而已,這一生不得受用。這個很重要!
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魔也是金色光明,福報很大,徒眾很多,有勢力也有護法神
凡夫哪裡能比得了他?
【復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
也就是說沒有功德、沒有利益,說你迷信。
【或露齒笑。或面背非。】 【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
《楞嚴經》所說,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那個邪師是誰?是妖魔鬼怪。《楞嚴經》第四卷佛給我們講「四種清淨明誨」,那一段經文非常重要!為我們說明這世間哪一類是妖,哪一類是魔,哪一類是鬼,哪一類是怪。我們看到都是人,面貌是人,他心不是人心,是妖魔鬼怪的心。所以佛在《滅法經》裡頭預言,現在人講預言,佛法將來第一個消滅是《楞嚴經》,最後消滅是《無量壽經》。《楞嚴經》為什麼第一個消滅?我看到那一篇經文,我就知道這個經一定會先消滅。這個經沒有了,妖魔鬼怪在世間你就不認識,你不但不認識他是妖魔鬼怪,你還把他當佛菩薩看待,他裝得很像,很像佛菩薩,他不是真的佛菩薩。我過去講《楞嚴》,《清淨明誨》那一章的經文,這一段叫照妖鏡,妖魔鬼怪對這個頭痛,總得想辦法把這經銷毀,不讓你流通,他好作怪。
儒家《左傳》裡面有一句名言,教給我們辨別什麼是妖,左丘明說:「人棄常,則妖興。」這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常」是什麼?儒家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人要把這東西捨棄掉,不要了;換句話說,他所做的不仁、不義,不講禮、不講信用,這個人就是妖。無論他在社會上地位多高,他有多少財富,他不是人。儒家認定肯定人的標準,一定要講仁義禮智信,也就是說做人五個基本條件。在佛法裡面自古至今,這些祖師大德們就把五常配在「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由此可知,五戒具足這是人,五戒統統毀犯是妖、妖魔,不是人。現在雖然得的是人身,他造的是妖魔鬼怪的業,將來必墮三途,這是一切大、小乘經裡面都講得很詳細。佛法是一切大眾公認的人天眼目,是光明的指引,別人修學讚歎,你要去障礙、毀謗,那罪業可重了。
這地方所說的三類眾生,『惡人』,多半是愚痴之人,愚痴才容易被這些妖魔鬼怪利用,聽信他們的妄言,懷疑正法。妖魔鬼怪也有辯才、邪慧,《楞嚴》後面所講的五十種陰魔,種是種類,將這些魔分做五十類。每一類裡面,我們在經裡面所看到,如果不是真正通達大乘佛法,確實都把他們看作佛菩薩。他們在這世間有福報,福報很大,有徒眾,徒眾很多,有勢力,他也有護法神,他的身也是金色光明,凡夫哪裡能比得了他?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菩薩的光明柔和,你接觸感覺得很舒適。魔的光明是有威猛,你接觸感覺得恐懼,他的光刺眼。像太陽光一樣,我們沒有辦法睜開眼睛久看,久看光裡頭有紫外線,眼睛會瞎的,所以太陽光決定不能久看。魔光就是這一類。佛光柔和。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佛光是從自性慈悲心裡頭流出來,魔的光還是從貪、瞋、痴裡面出來,所以雖然光明很大,性質不一樣,這是我們要曉得。魔利用人,有的時候人也利用魔。人喜歡求名聞利養,魔給他名聞利養,於是魔道、魔法出現在這世間,能令一切眾生迷惑顛倒,棄善向惡,造惡業,不肯修善,捨棄正法。我們常常感觸到,許許多多人信邪不信正,聽騙不聽勸,這真正是經典裡面所講的可憐憫者,真正可憐可憫,他還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是。
對於他見到善男子、善女人,皈依恭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拜佛、拜菩薩,看到有人拜佛、拜菩薩。諸位一定要曉得,凡是見到拜佛、拜菩薩,他是正信,好;迷信也好!只要肯拜就好。正信的人現前得利益,迷信的人來生得利益,沒有不得利益的。《法華經》上講「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那個「已成佛道」不是現前,也許在無量劫之後。就是他今天迷信,見到佛菩薩,他恭敬供養禮拜,就修這麼一次福,無量劫後如果要遇到有佛出世的時候,可能這個因緣就能跟佛出家修行證果,我們在經上看到很多。他並不是很明瞭,也並不是很懂得道理,急難當中情急的時候念一句觀音菩薩,念一句阿彌陀佛,那個功德都不可思議。何況我們對這些道理深深的了解,一聲佛號一聲心,恭敬作禮、讚歎供養,都是性德的流露。明心見性,性在哪裡?性就在這裡流露。
對於修積真實功德的人,修積真正福德的人,他『妄生譏毀』。「妄」,他是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不了解事實真相,隨著自己的知見妄想,從他的妄想生出來的譏諷毀謗,說這是迷信。這話如果要深入去探討意思很深,佛教不是迷信,所以迷信佛教的人也不是迷信。你們想想我這話對不對?佛教本身不迷信,你迷信它也不迷信。歐陽竟無說,「宗教是迷信,正知去相信它還是迷信」,它本質是迷,佛教本質不迷,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佛教,你從迷進去,後來會開悟,如果真正它本質上是迷信,他知進去也被它迷了,這道理很深,很值得去玩味。然後你才能開導一切大眾,決定不可以諷刺毀謗,那造的業重了。你說他沒有功德,說他沒有利益,實在講他的功德利益都是無邊的。你『露齒笑』是恥笑他,『面背非』是批評他,當面批評、背後批評,或者你還勸導一些人共同來批評他。末後總結,『或一人非,或多人非』,非分的、非理的批評。『乃至一念生譏毀者』,這是講最少,動了念頭。下面講他的果報:
【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
這問題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為什麼對這樁事情結罪會這麼重?而我們看現前社會造這種業的人,我們常常能夠聽到,有時候也能夠見到。大家都把這事情看得很輕,認為這是迷信,認為這些迷信的事情應當要破除,哪裡曉得有這麼嚴重的果報?毀謗三寶,無論你是有意、無意都得重罪,在一切惡業裡面沒有比這個更重。它的原因如佛在經中所說,三寶是人天眼目,三寶是眾生得度的因緣,你把一切眾生得度的機會斷掉,這個罪就重了。你殺害一個人,殺人的身命,經上講四十九天他又投胎來了,所以殺身命罪小,斷眾生慧命罪大。他得一個人身,如果他人間的福報還沒有享完,還有人天餘福,你殺了他,他很快又得人身,他福報沒享完,他要繼續來享福。福報大的,很快就得人身,幾天他又投胎來了。福報差一點的,也不過經上講的四十九天,他就又回到人間來了,這就說明殺身命罪不重。可是遇到佛法這個機會難,開經偈上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得人身,你未必能有機會聞到佛法,何況得人身相當不容易。佛出現在世間時間並不長,沒有佛法的時劫太長太長了,你怎麼正好生在有佛出世的這段時候。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個人修行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太長太長。為什麼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就是你在修學過程當中,你有機緣遇到佛法的時間少,沒有機緣的時候多,沒有機緣你就退轉,就又墮落。遇到佛法,這是重新撿起來再繼續幹。斷斷續續,修的時間短,斷的時間長,所以才要三大阿僧祇劫,要這麼長的時間。假如修行要是繼續不斷的話,哪裡要這麼長時間?不需要。三寶是眾生聞法修學得度的一種機緣,創造這個機緣的人功德無量無邊,創造機緣是為了利益眾生,不是為了利益自己。實在講為眾生,自己才真正得大利益;為自己,得的利益很小很小。
【過是劫已。方受餓鬼。】
地獄裡面罪報受完,地獄受罪那個時間是論劫數算的。前面我們看過,地獄都是無數劫,不是講「年」算。這麼長劫,罪報報盡了,然後才受餓鬼身,鬼也苦得很。
【又經千劫。復受畜生。又經千劫。方得人身。】
【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不久之間。復墮惡道。】
這才知道墮在惡道裡,出惡道就太難太難了!不是不能出,時間太長,一次一次把惡道習氣減一點,一定要減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夠得人身,有機會遇到佛法,他才能生歡喜心。經上講的這些事情,我們每個同修都幹過,不曉得幹了多少遍。所以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阿闍王子這一幫人,佛講「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你要知道他供養四百億佛,他墮多少次的地獄?如果他沒有幹過這些罪報、這些事情,供養四百億佛,跟諸位說供養四尊佛他准成佛了,才曉得我們起個惡念,造作惡業,太容易了。為什麼會幹這事情?阿賴耶識裡含藏無量劫的業習種子,外面遇到這些事稍稍有一點不如意,惡念頭就起來,毀謗這個事情他就幹出來了。造作這些重業,哪有不墮地獄的道理?
要想不墮地獄,行!趕緊懺悔,趁你現在一口氣還沒斷的時候還來得及。而懺悔只有求阿彌陀佛,求別的法門沒有辦法,還是免不了要墮落、要受報。只有求阿彌陀佛,修懺悔法往生,立刻改過自新,從前毀謗,現在極力讚歎,這才能回得了頭。以前障礙別人修學,現在想盡方法勸勉別人修學。從前障礙哪些人,現在把那些人找來向他求懺悔:「我以前錯了。」現在趕緊認真努力修學,這才行,你才能挽回。如果障礙的人太多,這麻煩事情就大了。所以這段經文,我們千萬不能夠疏忽、大意,要常常記在心裡,決定不能夠做障道的因緣。再看下面一段經文:
【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恭選自『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22和23集) 1998/5 新加坡淨宗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