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劉素雲老師: 能忍的人力量最大, 修忍辱要走出幾個誤區!

淨空法師

修忍辱是福報的源泉

(三)學佛必須忍辱。 
為什麼要忍辱?
忍辱,從世間法來說,這是一個做人處世、待人接物的修養問題。從出世間法來說,它是一個了生死、出輪迴的重要修持法門。 
什麼叫忍辱? 
忍辱就是要忍受不管來自什麼方面的、對自己造成心理、生理上的種種痛苦、種種侮辱,包括不發怒,不結怨, 心裡沒有惡意。這是一個很難修持的問題。別人打你,罵你, 拿種種事情冤枉你,把莫須有的罪名扣在你頭上,你應該怎 樣對待?這是一個修行上如何去除我執的問題。 
《金剛經》上說:「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我們要真正明白一切法無我,關鍵是修忍辱,才能達到「三輪體空」。 即:沒有我,沒有人,也沒有別人打我罵我這件事,這樣才能了生死,出輪迴。否則就被我執障礙住了。 
上面所說的,既是高深的理論問題,也是在實踐中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達到的境界。我們能真正離開我相,認識到確實無我,我只是「四大」的假合。是地、火、水、風這四 大元素湊攏來的這個軀殼。四大分離後,哪裡去找我?怪不 得我姐姐往生前告訴我:「這個肉殼殼可傻了,它啥也不知道。」能夠確認無我,當然就無人,也就沒有打你、罵你、 侮辱你這些事了。無我、無人、無事,就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了。如果有我相,遇到問題就會結怨結仇,佛法講「怨親平等」,真正懂得怨和親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就不會與他人結怨結仇。這一點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修忍辱的功德很大。 
下面談談修忍辱有哪些功德?我們應該怎樣修忍辱? 忍辱有利於自度度人,自行化他。 
百丈禪師說:「是非以不辯為解脫。」這是忍辱的最佳格 言。 
禪宗有這樣一個公案: 
一位修行境界很高,很有德望的大禪師,他的忍辱功夫 很了不得。當地一位大護法的全家對他都非常尊敬。經常到寺院來護持供養他。這個大護法的女兒與一個男青年私通, 生下了一個孩子,父親拷打女兒,問那個男人是誰?女兒被 逼急了,對父親說,就是你最崇敬的那個和尚。父親暴跳如 雷,痛罵禪師,並把嬰兒送到禪師那裡。 
禪師沒有為此申辯一句。每天出去化緣一點人奶來餵養嬰兒。無論別人怎樣議論取笑他,他一句話也不說。就一邊修行,一邊照料嬰兒。那個男青年被感動了,說出了事實真 相。大護法一家去給禪師賠禮道歉,禪師只是一笑了之。這 絕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禪師真正做到了「三輪體空」。 
我們按忍辱的要求去做,就能培養自己的德性、人格, 也能感化別人。自行化他都要靠忍辱,這樣可以自度度人, 所以,我們待人接物,要把「忍」放在前面。 忍辱有利於持戒,有利於得定,有利於啟發智慧。
「持戒就是忍辱」。因為持戒就是要求我們忍,要我們 忍受一切,平時不能忍的都應該忍,我們能夠修忍辱波羅蜜, 就不會犯戒。就是要求我們不該做的不做,真能忍的人才能 認真持戒。能夠很好持戒修行,才能得定力,才有禪定的功 夫,才能啟發智慧。所以說,戒是基礎。而持戒忍辱有密切 的關係,不能忍辱就不可能認真持戒。 
忍辱有利於消除業障。 
我們遇到一些苦難,以及來自別人的種種侮辱,正是消 除自己業障的好機緣。別人謾罵侮辱我們時,應該想這是幫 助我們消業障。所以,罵我們的人也正是我們的善知識。儒 家也講這個道理:「道吾惡者是吾師。」即:說我們壞話的人 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應該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廣欽老和尚說:「我們受了別人的攻擊、批評,我們都應該 忍受。即使是冤枉,也要忍受,還要感謝他,因為他幫你消 除業障。」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是我們學習的好 榜樣。 
從三世因果來說,也絕不會有無因之果。別人之所以冤 枉我、毀謗我,正是以前種下了對不起別人的因。懂得這個 道理,才不會起瞋恨心,還會感謝他,因為他幫助我消除了 業障。 
忍辱能培植福德。
培植福德要靠容人之量。能容人就是很大的福報,彌勒 菩薩說:「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天地都能容得下,容 人又有何難?能夠容忍就是福報的源泉。難忍能忍,更是植 種了很大的福德。從世間法來說,處事處人學會了忍辱,學 會了吃虧,也是培植福德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一個父親給兒子寫了六個字:「吃虧、受氣、耐煩。」這 六個字就是要兒子修忍辱,修耐心也是修忍辱的一個重要內 容,父親常常對兒子說:「吃虧是福,要吃得虧才有福報。 你能受氣是增加度量,你能裝得,能受得,氣量就會開闊。 吃虧、受氣而心裡頭不生煩惱,也是提高自己品德的重要方 面。」這是一位有智慧的父親,六個字的教誨,讓兒子受用 一生。兒子成就了,他就是佛門高僧——昌臻法師。 忍辱能解除煩惱,利於修清淨心。 
我們從早到晚都在煩惱當中,煩惱來了靠自己用忍辱來使煩惱轉化為菩提,就是修清淨心。要懂得「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晚上作夢,白天也是在作夢。夢境本來就是 空的,哪裡有人我是非,也沒有誰在侮辱我。我們能把一切事情看成夢幻泡影,用這個觀點來看待一切問題,當然可以 解除煩惱。煩惱也靠這個來解決,絕不能說我躲到一個地方 去就可以消除煩惱,更不能靠別人來消除煩惱,煩惱要靠用 忍辱法門來解除,轉煩惱為菩提,轉煩惱為清淨心。 忍辱有利於精進修行。
「什麼事都能忍得下來才能進步」,就是你認為自己對, 也要向別人懺悔:「你對我錯」,而且這是出自內心的真實語, 而不是口是心非,那麼,你的修行就會大有進步,這就是你的功德。 
我們學佛,修菩薩行,是要以出世的精神辦入世的事業。 「不為自己求安樂」,就是「無我」;「但願眾生得離苦」,就是「利他」。要能無我利他,才是修菩薩行。否則,處處執 著我,事事陷入人我是非之中,搞來搞去,就跟社會上爭名 奪利一樣,都是造罪業,種惡因,我們要以出世的精神,做 好弘法利生工作。 
忍辱有利於廣結善緣,有利於處理人際關係。 我們修菩薩行就是為了教化眾生,為眾生服務。人際關 係很廣泛,要處理好這種關係。廣結善緣,才能有利於弘法 利生工作,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必須忍辱。為眾生辦事情難 免會遭到種種不理解,甚至於誹謗。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夠 忍辱,天長日久,大眾就會改變對我們的看法。所以,「是 非以不辯為解脫」,這個最好。 
有弟子問佛:什麼人力量最大?佛說,修忍辱的人力量 最大。因為他了知人法俱空,內心穩健安閒,不懷纖毫惡意, 自然受人尊敬,才能上成無上佛道,下化無邊有情。這才是 力量最大的人。這彰顯的是人格的光輝。
我們待人接物也要用寬容的態度,這是待人接物第一法,如果你會用第一法,再難相處的人也能相處,一個沒有容人之量的人,既沒有福報又一事無成。 
忍辱能得相好莊嚴。 
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多生累劫修忍辱度眾生的福 德所顯現出來的。心好的人,相貌也好,能忍辱的人,內心 無惡意,當然相貌就好。這就是相隨心轉。因為我們能很好 的修忍辱,心地必然善良,相貌必然莊嚴。 
修忍辱要走出幾個誤區。 
誤區一:為了爭一口氣的誤區。 
這種人知道忍辱的重要和不忍辱的危害。但一遇到事情,就忍不下這口氣,想控制也控制不住。這是多生累劫的習氣,這種做法與修行背道而馳。 
誤區二:「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的誤區。 佛教講三世因果,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認為不能做善人。大家要記著:「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 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誤區三:「忍讓軟弱,越忍讓,別人越欺負你」的誤區。 能忍的人,是有力量的大人,忍不是軟弱,而是力量。 這個力量指感化別人的力量,人格道德可以使別人感化。這個人是大丈夫。 
誤區四:「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誤區。
「無毒不丈夫」是誤傳錯讀,正確的是「無度不丈夫」。 無度的「度」是指度量、氣度。「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是很好的格言,不要誤解。 
誤區五:「忍讓就是吃虧」的誤區。 
有人說:「忍讓就是吃虧,我不願意吃虧。」佛教認為, 吃虧就是福,我們要用佛法來做為人生的指導,做為做人處世的準則,要處處學吃虧。要有還債的想法,我們早一天把 債務還清,有利於掃除修行的障礙。 
誤區六:「人格不可辱」的誤區。 
有人說:「你欺負我,侮辱我,就是侮辱我的人格,我 的人格不可辱。」從佛法的觀點看,修菩薩行,忍受別人的 侮辱,不但不影響自己的人格,反而顯示了我們人格的高尚。 誤區七:「我對你錯」的誤區。 
這是大多數人都容易進的一個誤區。「本來我對,為什麼我要認錯?想不通啊!」如果這個彎你拐過來了,改「我 對你錯」為「我錯你對」,你的境界提升了,和佛的教誨相 應了。 
誤區八:「我就是這個個性,吃不得虧,受不得氣」的 誤區。 
個性就是習氣,修行的過程就是改習氣的過程,修行不改習氣,不能學佛。縱然學佛,也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誤區九:「明知自己錯,就是不認錯,死要面子」的誤區。 
 
死要面子沒面子 
固執己見丟面子. 
通情達理有面子 
認錯改錯給面子 

 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