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慧雙修
師父說:聽經,是親近諸佛菩薩;熏習,一天都不能中斷!
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圓滿之後,提倡成立「淨宗學會」,其用意是正本清源。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覺悟者稱佛菩薩,迷惑為凡夫。佛教的修學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淨宗學會」成立的目的是推動佛陀教育,特別是淨土宗,念佛法門,尤其適合現代人修學。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尊普賢十願,歸心淨土圓滿矣!
淨空法師說:「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三天不讀經,不聽經,也就是不接受聖賢人的教誨,煩惱習氣決定起現行,就退轉了。可見讀經聽經之重要。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將講經傳播到網路上,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有時間可以反覆聽,聽多了就會開悟。到真正覺悟,就不會退心了。這是用經教的熏習來增加我們的善根福德。聽經比看經好,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聽法容易開悟。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自己修行的功夫敵不過習氣,煩惱習氣、業障太重。諸佛菩薩初學的時候也不例外。你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把世間一切的緣都看淡,人事物都要看淡;若一年比一年淡薄,那我們就有進步。雖然每天誦經念佛很用功,如果對世緣還是看得那麼重,還是那樣分別、執著,就毫無功夫。聽經、念佛白費勁了,只是跟佛法結一點緣而已,這一生不得受用。這個很重要!
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 隨緣自在, 人事物都不放在心裡
情執愈深,給自己添的麻煩愈大
夢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經驗,其實作夢的時間很短暫,但是在夢中感覺得時間很長。中國古人有一篇文章「黃粱夢」,這篇文章,過去曾經在初中國文課本裡面有,我們以前讀書讀過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內容大致是寫一個秀才,妄想很多,旅行在路上,大概走得累了,在一個小廟裡面休息,這是個道教有個道士,道士在打坐,旁邊他煮東西,吃的東西就是高粱米,黃粱(高梁米、小米),煮小米很快,他就在那旁邊打瞌睡。作夢當中很得意,他去趕考考取了舉人,過了幾年又考取進士中了狀元,以後做了官,地方官,節節高升,幾十年之後做了宰相,很得意,與他有恩的人都報了恩,與他有過的人他也報了仇,到一輩子告老還鄉的時候幾十年!這一覺醒來的時候,那個老道眼睛睜開問他,你還得意嗎?老道全看到了。全看到了,高粱米還沒煮熟,他在夢中已經過了五、六十年,這是黃粱一夢。確實人生亦如是,人生幾十年實在講非常短暫,一瞬之間就過去了。確確實實這個現實環境的真相,不能不認識。
「經云:如人睡夢中,造作種種事,雖經億千歲,一夜未終盡」。人在睡夢當中,夢中的造作,夢中的狀況,造再大的事業,像黃粱夢所舉出來的做到了宰相,最後大致是一生一帆風順,告老還鄉,時間是極其短暫。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金剛經》讀的人多,《金剛經》末後有一首偈子,佛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能這樣的看法,就是佛菩薩的看法,叫什麼?正知正見。我們在人世間,上了年歲的人感觸不一樣,年輕的時候,十年十年好像很長,十年是很長的時間;到晚年之後,想想十年太快了,怎麼一下就過去了。
現在回憶過去,幾十年真的是一彈指,確實如夢如幻。佛告訴我們這些事,用意是告訴我們要覺悟,事實真的就像夢幻泡影一樣,明白了你就放下!明白了之後要找什麼?要追求永恆。有為法都是生滅法,全是夢幻泡影。永恆是什麼?永恆是自性,法性是永恆的,法相是無常的,這個要知道。現在我們總算是找到一個具體的,那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不是真正永恆的?不是的,因為它也是現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在經典上沒有說極樂世界例外,沒說這句話。也沒有講華藏世界例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夢幻泡影。但是在極樂世界可以證得永恆,真的,阿彌陀佛保證你能證得,這就無比的殊勝。永恆是常寂光,到極樂世界,人人都能證得常寂光,真的叫我們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成就圓滿的佛果。
自性裡有什麼?告訴諸位,這一句阿彌陀佛把自性裡頭統統都包含了,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自性圓滿的性德,總名稱。如果這一句阿彌陀佛不離開你的心,不離開你的口,你在這個世間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都得到平安,你都得到諸佛如來的護念、龍天善神的保佑。為什麼?你完全跟性德相應,這是從理上講。從事上講,你真正是彌陀弟子。阿彌陀佛在十方世界沒有一尊佛不尊敬他、不讚歎他的。做彌陀弟子光榮!十方如來讚歎老師,當然也讚歎學生,對學生是特別禮遇。你幹不幹?如果要幹,真幹,心裡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的什麼雜念都沒有。身體還在這個世間,隨緣度日,就不會攀緣,隨緣自在,對人、對事、對物自自然然大而化之,不放在心裡。這樣你就轉煩惱成菩提,轉無始劫來的惡業都變成善業,這一下就轉掉了。轉過來之後,你的心情就不一樣,自在快樂無比,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經裡面講科學,究竟圓滿的科學,科學是講證據的,拿證據來。佛經是有證據的,用什麼?禪定,禪定功夫的淺深差別很大,佛告訴我們自性本定,為什麼?自性本來沒有動搖就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見性說了「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是自性本定,我們常講的「首楞嚴大定」是自性本定,《華嚴經》上講「師子奮迅三昧」,這是自性本定。你的心本來是定的,你現在心裡有妄念、有妄想,這是什麼?這都是自性裡的般若迷了變成煩惱。你能放下,這些煩惱又變成菩提,又變成智慧,你得想辦法把它轉變、轉回來。所以佛把這些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原則告訴我們,放下執著,別再執著了,你就成正覺。放下執著,證阿羅漢,阿羅漢能把見思煩惱都斷掉,也就是放下了。見思煩惱是什麼?你看錯了,見煩惱;思煩惱,你想錯了。要怎樣才不錯?你不看它、不想它,就沒錯、沒問題,就是正確的。見思煩惱是堅固的執著,這個東西是很麻煩的,覺悟才放下,我們要怎麼學法?大乘有方便,讓我們起心動念不想自己,把我執放下,我見放下,沒有我,大乘那是真有方便。大乘教我們什麼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是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性是我,自性所變現的萬法是我,性相不二,性相一如,這個心量多大!所以佛教我們要隨緣,不要有成見,不要有對立。有對立,錯了,確確實實沒有辦法出離六道輪迴。自性裡頭沒有對立,自性裡頭沒有我見、沒有身見,這總得要曉得。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鍛鍊,逐漸逐漸放下成見、放下對立、放下我執,那叫真做功夫,真修行。學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首先,清淨心現前,這是你修學的功夫真正成就了,清淨心,你不會再有染污。我們今天講物質的染污,生理是物質的染污,心理是精神的染污。這兩種染污你都放下、都沒有了,身心清淨。這樣的境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在方便有餘土,不在凡聖同居土,在方便有餘土。在我們此地,像《華嚴經》講的修行境界,到什麼程度?給諸位說,一年級,小學一年級,十信裡面初信位的菩薩。中國諺語常說「凡事起頭難」,第一關很不容易突破,第一關突破之後,往後就容易了。你進了小學一年級,以後到二年級、三年級就容易了,就是頭一關很難過。
頭一關要斷五種見惑,頭一個是身見,不再執著身是我,知道身不是我,這要常常記住,身不是我,要破身見。身怎麼看?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身不是我,是我所有的。那一般人,我是什麼?一般人誤會了,靈魂是我,身有生死,靈魂不死,靈魂它在六道裡投胎。佛家叫神識,不叫靈魂,佛家叫神識。這還是錯誤的,比執著身高明一等,這還不是。那是什麼?那是迷惑顛倒的自己,不能說不是自己,是迷惑顛倒的狀態;應該要幫助他覺悟,覺悟的時候叫靈性,靈性才是我,靈魂不是我。所以就要覺悟,覺悟是靈性。靈性自自然然就脫離六道,靈魂出不了六道,它迷,還是執著。靈性怎麼回事?靈性跟靈魂是一樁事情,不再執著,不執著那個東西是我,他就超越六道輪迴。不能執著,執著是很糟糕的事情,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把心量拓開,不要去執著,不要對立,不要有成見,我想怎樣怎樣,把我的意思加給別人,這都錯誤的。佛菩薩沒有,佛隨緣,你怎麼做,佛都好、都點頭,佛沒意見。佛看到你錯了,錯了也沒意見,看到你墮地獄,也沒意見,為什麼?知道你將來地獄罪受滿了,你又會出來,我在等你。他沒意見,這很高明。
我們六道凡夫,這六道是個大舞台,我們在台上表演,諸佛菩薩在旁邊觀看,我們在表演有染有淨、有善有惡,有種種不同的果報,他在旁邊看,他看得很清楚,決定不動心,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高明在這個地方,這叫什麼?這叫隨緣妙用。我們不行,我們一看到馬上就要干涉,一干涉怎麼?就跳到舞台上跟他一起表演。所以真正修行叫歷事鍊心,你不入這個境界,你到哪裡去練?在這個境界練什麼?練不動心,練不分別,練不執著。這是很難,淨宗有特別方便,就是才起心動念,才有分別執著,立刻就想到阿彌陀佛,不能有第二個想法,念頭一起歸到阿彌陀佛,用一句阿彌陀佛取代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名號是什麼意思?名號是無量覺,你要能懂得,一句阿彌陀佛無量覺,阿彌陀佛就是無量覺,無量覺就是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無量覺,所以念佛會開悟!得無生法忍就是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禪宗功夫是平等的,沒有高下。
證不退轉,只要成無生法忍就證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個地位在《華嚴經》上初住以上,圓教初住以上,別教是初地以上,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他到哪裡去?他到一真法界去了,他到阿彌陀佛實報莊嚴土,那怎麼會一樣?念佛同修必須要記住,情執愈深,給自己添來的麻煩愈大、愈嚴重,臨命終時能不能往生成問題,情執重的沒有把握。所以一切大而化之,什麼,隨他去!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幹什麼?今天有個老同修,上午來看我,我想應該是有人欺騙他,騙了他一筆錢,他一定要再追查,來問我,我不曉得這個事情。錢,身外之物,丟了就算了!你用好,他用也不錯!何必那麼計較?學佛,是不是真正學佛就在這裡看,丟失再多若無其事,為什麼?你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為什麼不想阿彌陀佛,你想這個東西幹什麼?錯了!所以真正學佛人沒有一樁事情不自在的,時時刻刻真的法喜充滿,這是真的,真受用。
祖師大德教導我們,即使是讀誦、聽教,都不許我們用分別執著,教導我們聽教,離言說相,不要分別執著言說;離名字相,經上講的名詞術語,不要把這個放在心上;離心緣相,不要去想講的是什麼意思,一直聽下去。這用什麼?直覺,用直覺你才容易得清淨心,也就是心裡什麼念頭都沒有,把精神完全貫注在聽教。讀經也是一樣的,全部精神著重在讀經,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字相,也不要去想這文字裡頭什麼意思,都不要想。這是什麼?這是修戒、修定、修慧,我講過很多次,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聽講的時候用這個方法,聽講兩個小時,你兩個小時在修戒定慧;讀經的時候讀兩個小時,也在修戒定慧,心裡不起一個妄念,久而久之,一旦豁然大悟,他就見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