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師父說:聽經,是親近諸佛菩薩;熏習,一天都不能中斷!
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圓滿之後,提倡成立「淨宗學會」,其用意是正本清源。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覺悟者稱佛菩薩,迷惑為凡夫。佛教的修學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淨宗學會」成立的目的是推動佛陀教育,特別是淨土宗,念佛法門,尤其適合現代人修學。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尊普賢十願,歸心淨土圓滿矣!
淨空法師說:「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三天不讀經,不聽經,也就是不接受聖賢人的教誨,煩惱習氣決定起現行,就退轉了。可見讀經聽經之重要。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將講經傳播到網路上,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有時間可以反覆聽,聽多了就會開悟。到真正覺悟,就不會退心了。這是用經教的熏習來增加我們的善根福德。聽經比看經好,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聽法容易開悟。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自己修行的功夫敵不過習氣,煩惱習氣、業障太重。諸佛菩薩初學的時候也不例外。你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把世間一切的緣都看淡,人事物都要看淡;若一年比一年淡薄,那我們就有進步。雖然每天誦經念佛很用功,如果對世緣還是看得那麼重,還是那樣分別、執著,就毫無功夫。聽經、念佛白費勁了,只是跟佛法結一點緣而已,這一生不得受用。這個很重要!
福慧雙修
劉素雲老師: 這段話是佛的重要叮嚀, 修行之關鍵
修行失敗的原因
〖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備受危苦。 應勤修行。隨順我教。當孝於佛。常念師恩。〗 「長夜」,比喻生死輪迴。其他宗教以生天為歸宿。天趣雖然壽命很長,實際也是個肥皂泡。黃念老說:我將來成佛,既是三大阿僧祇劫,同時又是剎那,因為時間是眾生的錯覺。末法的眾生,唯有依靠淨土法門,才能橫出三界,不墮於五趣。如果豎出的話,我們誰都做不到。為什麼呢?因為要斷見思惑才行,大家別說是斷惑,連伏都伏不住。唯有這個法,凡夫也能修持,並且橫出三界。
「應勤修行」。雖然一生勤苦的修行,實際只是很短的時間。我都快八十歲了,感覺好像一會的事。如果再活一個八十歲,也只是彈指一揮間,沒有多少分別。生命雖然很短暫,今生若能解決生死,這個利害關係就太懸殊了。因此要發起勇猛心,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如果眼前出現一點困難,千萬不能中斷。在學佛過程中,最可怕的就是糖衣炮彈。有些人生活得到一些改善,於是對佛法的薰習變少了,只顧忙一些世俗的雜事了。這些人正是被環境所轉!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隨順我教。當孝於佛。常念師恩。」這三句話是修行的關鍵。應當尊師重道,依教奉行。不可師心自用,違背本師,離經叛道。佛在世時,是佛為大眾演說妙法。佛不在世時,是善知識為大眾開示正法,善知識就是如來!要常念師恩,千萬不能忘本。怎樣報答師恩?要繼承老師的願望,讓老師手中的火炬,相續不斷的傳下去,才是真正的報恩。先要點亮自己的心燈,哪怕只有螢火蟲一樣的光,也是可以帶來一點光明的。
第二小段: 「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為了讓這個法久住世間,大家應發起大的願力,來護持經法,不讓它毀滅。不許做虛妄之事,不准隨意增減經法。以上所說的這些毛病,眾生確實很容易犯,經常以自己的意思,對佛經任意增減。我們應當牢記,離經一字,便同魔說!
這八句經文,是淨宗修行的綱要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
本段這八句經文,是全經的總結。這也是淨宗修行的綱要。如果按禪宗的說法,屬於淨土宗的末後句。其中有事有理,有正行和助行,將如來所有的祕藏,全部和盤托出。
「常念不絕」。「常念」,常念這部經。本經《往生正因品》中說:「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如《非是小乘品》中說:「於此經中,生導師想。」又如《受菩提記品》中說:由於沒有因緣聽到這個法,有一億菩薩退轉於無上菩提。反之,對本經受持讀誦,並且為他人演說。臨命終時,縱然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劫火,也能安穩自在的往生極樂淨土。
以上都是說明常念本經的重要性。但歸根結柢,就是要常念這句佛號。
「不絕」,唯念這句佛號,念念相續不斷。如同被香氣薰染之人,身上自然有香氣。黃念老告訴我們:只是老實念佛,根本沒有什麼竅門,也不需要什麼方便之法,自然就會開悟。只要一動其他的念頭,就是不老實。修行不成功的原因,就是不能保持相續!
只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定會得到往生。這是萬人修萬人去的無上之法。或許問:為什麼許多佛教徒都沒有往生呢?因為這些人並不是真修之人。真正的修行人,應當依教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持佛名號。
「則得道捷」。持名之法,是修行的徑路,只要老實持名,就會迅速成就。為什麼呢?這是信願持名之法,是以彌陀的果覺,做為行人因地之心,所念的這句佛號,就是自己的心。佛的果覺就是我們的心!因此很快就會得到成就。《彌陀要解》說「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淨宗的奧妙、訣竅、心髓,都包括在其中了。
為什麼要持名念佛?許多殊勝之法,凡夫根本無法下手。持名念佛最易下手,連小孩子也能念,並且這個法最容易成就。老實念佛的時候,凡心當下就是佛心!還有比這個法更頓的嗎!但一動雜念,就不是佛心了。夏蓮老說「三字真傳老實念」,所謂老實念,是指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 或許問:持咒的人怎麼辦?大家不要妄生分別。夏蓮老在《淨修捷要》裡說:稱名與持咒沒有差別。夏蓮老是一代大德,要虛心接受大德的話,不能老是東聽一句,西聽一句,一味的盲目順從,這樣遇到善知識也同未遇。修法貴在專一, 只要老實修下去,保持相續不斷,很快就會得到成就。
「我法如是。作如是說。」這兩句話極為殊勝,是「佛語梵雷震」、「說法師子吼」。如金剛王寶劍,斬斷一切情見,全顯如來本心。「我法如是。作如是說。」我的法就是這樣的,所以就這樣說,這是印證「常念不絕,則得道捷」。
「我法如是。作如是說。」上句是指我的法是「如」。 下句是指我所說的是「如」。這兩句表示本經之體,就是真如、實相、真實之際。因此經中的每一個字,都是如來大光明藏中流出來的,都含有無邊的妙理,都是彌陀性德和修德所莊嚴的。由此可知,「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正是如來的稱性之談,是世尊心印所印記的,是大悲慈父如理之說。 因此,應當至誠信受,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念阿彌陀佛。
「如來所行。亦應隨行。」這是「常隨佛學」。世尊捨棄了王位、金錢、眷屬等,把榮華富貴都捨棄了。經過六年的苦行,每天一麻一粟,骨瘦如柴,就像一具骷髏。《大寶集經》中說:有人在飯裡埋上糞,甚至下了毒藥。更有甚者,誹謗佛調戲婦女等等。為了度化眾生,佛經受了種種的污衊、 陷害、艱險。佛一生都是徒步,住於露天之處。佛制規定, 有三天睡在桑樹底下,就是破戒。這是告誡大家,連一棵桑樹都不能留戀。
大家看到佛的這些行為,應當感到慚愧。有人說:修行這麼長時間了,怎麼還是不行。你好好想一想,你的那些行為能算是修行嗎?可以跟佛比比看,跟自己的老師比比看。黃念老說:夏老師對自己的要求,超出我的三倍。我們同修都承認這件事情。要常常向自己的老師看齊,這樣才會得到受用。
「種修福善」。學佛過程中,不僅要有正行,還要有助行,這些善法就是助行。本經反覆勸導大家,捨惡行善。《觀 經》中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由此可知,修善種福,對修淨者來說,也是不可忽視。
「求生淨剎」。這不僅是淨宗的歸宿,同時也是一代時教的總歸。華嚴之所以圓攝諸教,就是因為《普賢行願品》中說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黃念老說:不管修什麼法門,都要兼修極樂淨土。有人求生兜率內院,也是非常好。總之,不管修什麼法,都不如求生極樂淨土。
為什麼要求生淨剎?
一、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本願。阿彌陀佛成就西方極樂淨土,正是為了度化無量的眾生。極樂淨土的一切受用, 都在增長眾生的善根。往生極樂後,不但決定成佛,而且很快成佛。這不僅是彌陀的本願,也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本願。因為十方三世諸佛,都在勸導一切有情,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二、在很多法門中,唯有這個法最為方便。十方諸佛最究竟的度生之法,就是讓眾生求生極樂淨土。修行其他法門,
要想今生超脫三界,確實是難行道。黃念老說:「要想今生超脫生死,唯有淨土法門最為容易。」
三、不求生淨剎,等於放棄了最好的度生之法。有人說:我來生想度生,不想求生極樂。有這種想法的人,實際上走上了一條很彎的路。那些所謂的高明之法,不過是些蒙古大夫的手段。有的甚至還帶有毒性。只有往生極樂,見佛聞法, 乘佛威力,分身塵剎,才能真正實現度生之願。 怎樣「求生淨剎」?
一、唯有依賴願王!信願行之中,願力最為關鍵。蕅益大師說:若求生之願不切,縱然念得銅牆鐵壁,也不能往生。 所以往生與否,主要是靠願力。
二、持名是「求生淨剎」的正修。無論修持什麼法,只要至心迴向,都能往生極樂。對於這個問題要圓融,不然會生出好多分別。但話又說回來了,往生正宗之法是念佛。如報考大學,只要有高中同等學歷者,都可以申請報考。但是考上大學的人之中,畢竟還是高中畢業者多。求生極樂也是如此。
夏蓮老的《無量壽經》會集本的放光,非常殊勝。海內 外的念誦者、流通者、印刷者、演說者風起雲湧,這是殊勝 稀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