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師父說:聽經,是親近諸佛菩薩;熏習,一天都不能中斷!
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圓滿之後,提倡成立「淨宗學會」,其用意是正本清源。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覺悟者稱佛菩薩,迷惑為凡夫。佛教的修學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淨宗學會」成立的目的是推動佛陀教育,特別是淨土宗,念佛法門,尤其適合現代人修學。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尊普賢十願,歸心淨土圓滿矣!
淨空法師說:「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三天不讀經,不聽經,也就是不接受聖賢人的教誨,煩惱習氣決定起現行,就退轉了。可見讀經聽經之重要。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將講經傳播到網路上,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有時間可以反覆聽,聽多了就會開悟。到真正覺悟,就不會退心了。這是用經教的熏習來增加我們的善根福德。聽經比看經好,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聽法容易開悟。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自己修行的功夫敵不過習氣,煩惱習氣、業障太重。諸佛菩薩初學的時候也不例外。你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把世間一切的緣都看淡,人事物都要看淡;若一年比一年淡薄,那我們就有進步。雖然每天誦經念佛很用功,如果對世緣還是看得那麼重,還是那樣分別、執著,就毫無功夫。聽經、念佛白費勁了,只是跟佛法結一點緣而已,這一生不得受用。這個很重要!
福慧雙修
劉素云老師: 聰明反被聰明誤
題目:聰明反被聰明誤
副標題:忠厚老實多福報 (副標題不做進視頻)
智慧能度己和他,聰明多了如亂麻。在我認識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多有聰明者,少有智慧者。
我見過這樣一對夫妻,在一個部門工作,同事都叫他倆「人精」,顧名思義,這兩個人很「精明」,比聰明還高一籌。頭腦靈活反應快,不甘人後喜張揚,見利忘義不承當。他們是見便宜就上,見吃虧就讓;見榮譽就上,見困難就讓。提職、評模,是他們表演的最佳舞台,那可真是夫唱婦隨,配合默契。
可就是這樣一對精明透頂的夫妻,卻生了一對傻孩子,兩個孩子都是弱智。我想不明白,怎麼那麼聰明的爸爸媽媽,卻生了一對弱智的孩子呢?我回家跟婆婆說起過這件事,婆
婆說:爹媽太「精」了,把兒女的那一分都給佔去了。噢,原來如此。
有一對老夫妻,有三個兒子,老大奸,老二滑,老三傻。老夫妻讓三個兒子選家產:房子、車子、種子。老大搶先要了房子,老二接著要了車子,到了老三這裡,不用選,自然就是種子了。
過了幾年,老大的房子被火燒光了;老二因為吃喝嫖賭欠了債,車子被人頂債了;再說老三,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辛勤勞作,一袋種子,幾年變成了大糧倉。一家人過著紅紅火火的小日子,很多人都說:「還是傻人有傻福啊。」這句話我信,你信嗎?從這裡,我得出了一個結論:
聰明者,他啥都懂,其實他啥也不懂。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瞎咋呼。
智慧者,他啥都不懂,其實他啥都懂。這叫忠厚老實多福報,有內秀。
好好品品這兩句話,說不定能品出點哲理。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第三回複講
第九十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