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書架 Spiritual Bookshelf スピリチュアルな 本棚 Spirituelles Bücherregal

心靈書架 # 33『 如何做自我的改變,活出美好的人生?Part 5 』

飛利浦 Phillip

33與成功有約5

您好,您這個禮拜過得好嗎?

讓我們繼續來分享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ly People這本好書:

9.統合綜效(Synergize)

其核心是「協同合作」(creative cooperation)的力量。

「統合綜效」的意思是:透過真正的合作與尊重差異,創造出比個人單獨努力還要更好的結果。換句話說,「1 + 1 > 2」,真正的協同合作可以創造「第三種選擇」,也就是比我們或合作的對象原先的想法都更好的一個全新解決方案。

核心原則:

1)差異是力量,不是威脅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經驗、風格和價值觀。當我們學會尊重這些差異,並願意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時,我們就有機會產生更創造性的想法與解決方案。

差異不是衝突的根源,而是創新的來源。

2)真正的溝通是創造綜效的關鍵

要達到綜效,必須願意先理解別人,再讓別人理解你,來進行深度溝通。當雙方都能放下防衛心理、誠懇地聆聽並開放心胸時,才有可能找到「第三選擇」。

3)綜效是高效能的頂點

綜效的狀態不是每次都能達成的,但它是最理想的目標。它需要彼此的信任、開放與創造性思維。

有一位木匠和一位建築師。兩人原本對設計有不同意見:建築師想要現代風格的設計,木匠則偏好傳統風格。在一開始,雙方各持己見,互不妥協。但當他們放下成見、開始真正傾聽對方的想法後,彼此開始欣賞對方觀點中的價值。他們最終找到了第三種設計方式,融合了現代的線條與傳統的細節,創造出一種更優美、獨特且實用的建築風格。

這就是一種統合綜效的成果——如果雙方只是妥協,可能只會各退一步、做出平庸的設計。但他們選擇合作與創新,產出超出原本預期的成果。

有一對父母與青少年孩子因為課業、交友等議題常常意見不合。如果只是你說你的、我堅持我的,彼此都會感到被忽略或壓迫。但若父母願意真正聆聽孩子的觀點,了解他的壓力與想法,而孩子也願意理解父母的關心與期待,雙方可以共同創造一個新的相處與學習方式,例如:一起討論如何規劃時間、取得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方案。這種結果就是綜效,不是妥協而是創造。

1+1>2,這是每個人都非常想要的結果,但究竟我們可以怎麼做到呢?作者提醒:

要產生綜效,首先要先有穩定的內在(能夠先了解自己、管理自己並且願意對自己負責)。然後才能開始建立出彼此信任的關係,藉著雙贏的心態以及同理心的傾聽,才能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有了緊密的合作關係才能夠用創造性的眼光來合作並且解決問題。

在實踐統合綜效的時候也要注意,要尊重彼此的差異,但是不要害怕衝突,要練習換位思考:學習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拋開「你對我錯」或是我對你錯的思維,尋找出第三種選擇方案,投資在信任與關係的建立上,把每個人當作「助力」而不是因為對方跟我們的意見不同看法不同而把對方當成是我們的「阻礙」。

10.最佳的自我投資策略:不斷更新的成長原則Sharpen the Saw

持續的自我更新,持續的自我提升,才能保持長期的效能與生命力。如果前面的習慣是建立成功人生的工具,那麼第這個習慣就是讓這些工具不斷鋒利,保持你持續前進的動力與能力。

一個人正在森林裡砍伐木頭,他用鋸子不斷地地鋸,拚命鋸樹,但效率很差。一位路人問他為什麼不先把鋸子磨一磨再繼續。他說:「我沒時間把鋸子磨的鋒利一點,因為我必須趕快努力的繼續鋸!」——但正是沒有磨鋸子的時間,才讓他變得低效又疲憊。

作者藉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花時間照顧自己,能力會漸漸鈍化,最終什麼都做不好

我們可以從四個面向來做持續的自我更新(Whole-Person Renewal)

1)身體(Physical)

因為健康的體能與能量,是所有活動的基礎。我們可以藉著運動、飲食、休息、管理壓力來保持身體的健康,如果我們總是為了趕工作而忽略的健康,會讓人失去整個人生的平衡。

2)心智(Mental)持續學習與思考,是成長與創新的關鍵。我們可以藉著閱讀好書、寫作、學習新知、解決問題來持續的操練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高效能的人士都有一個每天固定閱讀,並且每天會反思自己的言語行為,並且留下紀錄。

3)社會 / 情感(Social/Emotional)良好的人際關係與自我情緒管理,是合作與幸福的關鍵。我們可以藉著跟人真誠互動、關懷他人、操練感恩與同理心。

4)靈性(Spiritual)是人生的意義、價值、內在動機的來源。我們可以藉由沈思、祈禱、自省、接觸大自然、或者是藉著閱讀啟發性書籍,來提升我們的靈性,而且靈性的操練是其他三個面向:身體、心智、情感的核心關鍵力量。

作者觀察到大部分的高效能人士,都有在每天早上固定進行「身心靈全方位更新」:

例如:早晨慢跑或伸展操、閱讀激勵性或專業書籍(心智)、靜默禱告與沉思(靈性)並且花時間與家人一起共進早餐、關心孩子(社會情感)

這樣的日常習慣,讓他們即使在忙碌壓力下也能保持平衡、穩定與創造力。

 

有一位企業領導者每天晚上寫反思日記:今天做得好或做得不好的事、與人互動的感受、明天想改善的地方。這不只是一種自我更新,更能提升情緒成熟度與領導力。

作者說,這7個習慣定義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習慣一:主動積極、習慣二:以終為始、習慣三:要事第一、習慣四:雙贏思維、習慣五:知彼解己、習慣六:統合綜效、習慣七:不斷更新

 

這七個習慣和我們「四個面向的更新」是彼此息息相關的

1)身體:提升自律(第1–3習慣)

2)心智:提升決策與創造力(第2、3、6習慣)

3)社會/情感:改善人際關係(第4–6習慣)

4)靈性:建立使命感與價值觀(第2、7習慣)

 

我們需要確實花時間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負責任的選擇。

 

那我們可以如何開始實踐這第七個習慣,每天不斷地更新自我呢?

我們可以每天花30–60分鐘照顧這四個面向:

例如在早晨花15分鐘的時間做運動或伸展,然後再早餐前10分鐘靜默或禱告,然後在通勤時間聆聽Podcast的或是閱讀書籍,晚餐時間專注和家人交流互動,並且在睡前花 10 分鐘寫感恩日記、反思自己一天的生活。

大家一定要記住,持續投資自己,才是真正高效與幸福人生的保證。持續每天不斷地自我更新,不只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更是一種追求全面健康的生活態度。

我們終於完成了這本好書的閱讀分享,自從這本好書出版以來有非常多的人,因為應用這本書的七個原則而獲得極大的成功,包括:

比爾·蓋茲(Bill Gates)應用習慣:第2、3、7項(以終為始、要事第一、不斷更新)他長期堅持每年閱讀50本書,不斷更新思維;他所做的慈善事業也展現了「以終為始」的遠見,將時間集中在最重要的影響力項目上。

稻盛和夫(Inamori Kazuo)– 京瓷、KDDI創辦人應用習慣:第1、2、4項(主動積極、以終為始、雙贏思維)他用利他精神領導企業,拯救破產的日本航空(JAL),成功將經營與人生哲學結合

您不妨也試試看,將這七個原則應用到自己的人生當中,相信一定會對您的人生產生非常正面而且巨大的改變。

不知不覺又到了我們Podcast的尾聲了,不曉得您聽了今天的內容有沒有什麼收穫呢?記得找時間操練一下喔。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您訂閱並分享給可能也有需要的人。

祝您從今天開始更留意自己的學習與操練:以便能夠幫助自己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活出幸福圓滿的人生,祝您平安喜樂,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