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書架 Spiritual Bookshelf スピリチュアルな 本棚 Spirituelles Bücherregal

心靈書架 # 41『 如何培養理財的智慧?Part 8

飛利浦 Phillip

您好,您這個禮拜過得好嗎?

讓我們繼續來探討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好書當中,蒙格列舉了經濟學在理論和應用上的九大問題,這些缺陷主要源於經濟學過分依賴數學模型、忽略現實複雜性以及缺乏跨學科整合。今天讓我們來探討第四個及第五個經濟學的缺陷:

4.忽略跨學科的複雜交互作用(Failure to Consider Complex Interactions)

經濟學模型常假設變量獨立,忽略系統中的複雜交互(如生態系統或社會系統中的連鎖反應)。

蒙格提到生態學中的「蝴蝶效應」,指出經濟系統同樣存在非線性反饋迴路。例如,貨幣政策的微小變化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經濟後果。

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是一個源自氣象學和混沌理論的概念,最早由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於1960年代提出。他在研究天氣預測模型時發現,初始條件中的微小變化(如一個數字的小數點差異)可能導致系統長期行為的巨大差異。羅倫茲以「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可能在德克薩斯引發龍捲風」來形象化這一現象,強調非線性系統對初始條件的敏感性。

在生態學中,蝴蝶效應指生態系統中的微小變化(例如某物種數量的輕微波動)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整個系統的平衡。

例如:一種小型昆蟲數量減少,可能影響捕食它的鳥類,進而影響鳥類控制的害蟲數量,最終改變整個生態系統的植物生長模式。

生態學中的蝴蝶效應體現了系統的複雜性和相互依存性,小變化可能通過食物鏈、競爭或共生關係放大,導致不可預測的結果。

蝴蝶效應啟示我們,生活中微小的行動、選擇或習慣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通過有意識地調整這些「小改變」,我們可以在個人成長、關係、事業和健康等方面創造正向的連鎖效應。以下是具體應用策略,結合蒙格的跨學科思維和心理學洞見:

1)從小行動開始,積累長期影響

蝴蝶效應表明,微小變化可在複雜系統中放大。生活中,小習慣或決策可能逐漸累積,改變人生軌跡。

建立正向習慣:每天花10分鐘閱讀、運動,長期堅持可能提升知識、健康或心態。例如,閱讀一本好書(如蒙格推薦的《影響力》)可能改變你的思維方式,影響職業決策。

我們也可以選擇一個小行動(如每天寫日記反思),堅持30天,觀察其對心態或效率的影響。

2)關注初始條件的選擇

蝴蝶效應強調初始條件的重要性。錯誤的起點可能導致負面連鎖反應,而正確的選擇可引導正向結果。

選擇優質環境:結交積極向上的人、加入支持成長的社群或公司。蒙格強調「與優秀的人為伍」,因為環境會放大你的行為影響。

謹慎決策:在關鍵時刻(如選擇職業、人生伴侶或投資),花時間研究和反思。例如,選擇一份與長期目標一致的工作,可能影響未來10年的職業軌跡。

評估你當前的環境(朋友、工作場所),問自己:「這些選擇是否支持我的長期目標?」若不,考慮調整。

3)理解連鎖效應,放大正面影響

生態系統中的小變化會通過相互作用放大。同樣,個人行為可能影響他人,進而改變更大範圍的結果。

善意行為:小善舉(如幫助同事、分享知識)可能激發他人回饋,形成正向人際網絡。例如,對同事的一次鼓勵可能改善團隊合作,進而提升工作成果。

4)警惕負面蝴蝶效應,防範風險

負面小變化可能引發災難性後果(如生態系統中的物種滅絕)。生活中,小錯誤若不糾正,可能導致嚴重問題。

應用方法:

及早糾正壞習慣:例如,拖延症若不改進,可能影響工作表現,進而損害職業發展。蒙格強調「避免不一致傾向」,及早行動可防止問題放大。

風險管理:在財務或健康上建立「安全邊際」。例如,保持緊急儲蓄以應對突發事件,或定期體檢以預防疾病。

案例:若你經常熬夜,可能短期影響精力,長期損害健康,進而影響事業和生活質量。

實踐建議:列出當前可能引發負面連鎖效應的習慣(如過度消費),制定改進計劃。

5)擁抱不確定性,靈活應對變化

蝴蝶效應顯示系統的不可預測性,過分追求確定性可能限制成長。蒙格建議接受現實的複雜性,靈活調整策略。

應用方法:

保持開放心態:接受人生中的不確定性,嘗試新機會(如學習新技術或轉換職業)。例如,學習AI相關技能可能開啟未來的職業路徑。最近常常聽到一句提醒:我們不是會被AI取代,而是會被懂得使用AI的人取代。

為不同結果做好準備。例如,投資時分散資產,職場中培養多項技能,以應對市場或行業變化。

5.忽視歷史教訓(Neglect of Historical Lessons)

蒙格提到1929年大蕭條和日本1990年代的資產泡沫,這些事件顯示過度使用槓桿(也就是過度舉債做投資)和投機行為一樣都很危險,但是經濟學家常忽視這些非常真實的現況。

巴菲特曾經深入研究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和1970年代的股市低迷,他深切的認識到過度舉債和從事投機活動會導致市場崩潰。因此他堅持低槓桿投資,也就是很少用借來的錢做投資,並且專注投資在現金流比較穩定的公司。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是唐朝第二位皇帝,開創「貞觀之治」,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之一。他曾經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1)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用銅鏡(古代的鏡子)照自己,可以整理好衣冠儀容,讓外表端正。

2)「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歷史為借鏡,可以明白國家興盛與衰亡的原因,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

3)「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觀察、比較別人的言行與處境,就能看清自己做事的對錯與得失。

如何借鑑歷史的教訓:

1)吸取隋朝教訓:李世民深入研究隋朝速亡的原因(過度擴張、苛政、高槓桿式的大型工程如大運河),認識到民心和穩健治理的重要性。他因此推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避免重複隋煬帝的錯誤。

2)廣納諫言:從歷史(如秦二世因拒諫而亡)中學到,皇帝需聽取多元意見。

他從漢武帝晚年的窮兵黷武教訓中,謹慎對待對外征戰,確保國力不被耗竭。貞觀之治使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李世民的治國策略體現了蒙格的跨學科思維,從歷史教訓中學習風險管理(避免過度「槓桿」),並結合人性洞察(廣納諫言)實現長期成功。

在我們個人成長的道路上,雖然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失敗也是我們最寶貴的學習機會。無論是自己的或是別人的失敗經驗,都能幫助我們活出更美好人生。

當我們經歷挫折時,先不要急著否定自己,而是停下來,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準備不足、判斷錯誤、還是外部環境不可控?深入分析失敗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2)從中學到什麼? 每次失敗都蘊含著寶貴的教訓。例如,可能是時間管理出了問題,或是與人溝通的方式需要改進。把這些教訓記錄下來,提醒自己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3)如何修正並重新出發? 根據學到的教訓,制定具體的改進計劃。例如,如果失敗是因為缺乏某項技能,那就安排時間去學習;如果是因為心態不對,那就練習調整心態。

如果能將自己的失敗經驗轉化為成長的動力,我們就能不斷提升自我,變得更強大。

我們也可以藉由閱讀歷史人物的傳記、聽朋友分享他們的挫折,或是觀察身邊成功人士的經歷,從中學習。借鏡別人的失敗,可以幫助我們:

1)避免重蹈覆轍: 別人的失敗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潛在的風險和錯誤。例如,一個企業家的失敗可能來自於過度擴張,這可以提醒我們在創業時要更謹慎地評估風險。

2)拓展視野: 每個人的經歷都獨一無二。通過了解別人的失敗,我們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應對不同挑戰的方法。這不僅能幫助我們解決當下的問題,更能讓我們在未來面對類似情況時,擁有更多應變的策略。

3)建立同理心與韌性: 了解別人失敗的經歷,能讓我們意識到,沒有人是完美的。這能幫助我們建立同理心,同時也鼓勵我們在自己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放棄。

總而言之,借鏡失敗經驗並非要我們變得畏首畏尾,而是要我們在面對挑戰時,能有更充分的準備和更堅定的信念。學會從失敗中汲取智慧,一步步走向更豐盛、更有意義的人生。

不知不覺又到了我們Podcast的尾聲了,不曉得您聽了今天的內容有沒有什麼收穫呢?記得找時間操練一下喔。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您訂閱並分享給可能也有需要的人。

祝您從今天開始更留意自己理財智慧的學習與操練,以便能夠幫助自己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活出幸福豐盛的生活,祝您平安喜樂,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