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靈書架 Spiritual Bookshelf スピリチュアルな 本棚 Spirituelles Bücherregal
Podcast名字『心靈深處』的由來,是因為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看不見的書架,上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書,可能是一本自己過去所讀過而且對自己幫助很大的好書,也可能是某一段人生經歷在心靈深處所刻劃出的一本無形的書。
The name “Spiritual Bookshelf” comes from the idea that deep within everyone, there’s an invisible bookshelf. This bookshelf holds all kinds of books—it could be a great book you’ve read in the past that helped you a lot, or an invisible book shaped by your life experiences, etched into your soul.
ポッドキャストの名前『スピリチュアルな 本棚 』、人の心の奥深くに「見えない本棚」があるという考えに由来します。その本棚にはいろいろな本が並んでいます。過去に読んで自分を大きく助けてくれた本だったり、人生経験から心に刻まれた「目に見えない本」だったりします。
Der Name „Spiritual Bookshelf“ stammt von der Idee, dass jeder tief in sich ein unsichtbares Bücherregal hat. Dieses Regal enthält viele verschiedene Bücher – vielleicht ein Buch, das dein Leben verändert hat, oder ein unsichtbares Buch, das aus deinen Lebenserfahrungen entstanden ist und in deiner Seele verewigt ist.
這是一個非營利、沒有廣告、純分享的Podcast,如果您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您訂閱並分享給可能也有需要的朋友,我們預計每個星期推出一個新的單集,並且分別用中文、英文、日文及德文四種語言播出,Podcast的主題著重在『如何讓人生過得更美好、更精彩、更充實。』
This is a non-profit, ad-free, sharing-focused podcast. If you enjoy our channel, feel free to subscribe and share it with friends who might benefit from it. We release a new episode every week, available in four languages: Chinese, English, Japanese, and German. The podcast’s theme is all about how to live a better, more exciting, and fulfilling life.
このポッドキャストは非営利で広告もなく、シェア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ています。もし気に入っていただけたら、ぜひチャンネルをフォローして、必要な方にシェアしてください。私たちは毎週新しいエピソードを公開し、中国語、英語、日本語、ドイツ語の4言語で配信しています。テーマは「どうすれば人生をより良く、より素晴らしく、より充実したものにできるか」です。
Dieser Podcast ist gemeinnützig und werbefrei. Wenn dir unser Kanal gefällt, abonniere ihn gerne und teile ihn mit Freunden, die ihn vielleicht auch brauchen könnten. Jede Woche veröffentlichen wir eine neue Episode in vier Sprachen: Chinesisch, Englisch, Japanisch und Deutsch. Das Hauptthema des Podcasts ist: Wie kann man ein besseres, spannenderes und erfüllteres Leben führen?
主持人飛利浦在台灣完成大學,到美國留學、在美國工作,後來回到台灣,擁有台灣、美國會計師及美國管理會計師資格,協助過五家公司股票上市櫃,擔任過一家科技公司的總經理及幾家上市櫃公司及跨國集團的財務長、人資長、採購長,曾協助公司進行多次的海內企業併購,並在美國進行多次專利訴訟及商業訴訟,熱愛語言的學習,通過了日語N2及德語B 2檢定考試,喜歡透過閱讀學習,來幫助自己、幫助別人找到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活出充實美好的人生。
Our host, Phillip, completed his college education in Taiwan, then studied and work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returning to Taiwan. He is a certified CPA in Taiwan and the U.S., as well as a CMA in the U.S. He has helped five companies go public, served as a general manager at a tech company, and worked as CFO, CHRO, and CPO at several listed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e has rich experience in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U.S. patent litigation, and commercial lawsuits. Phillip loves learning languages—he passed the Japanese N2 and German B2 exams. He enjoys learning through reading, solving problems, and helping himself and others live a fulfilling and meaningful life.
ホストのフィリップは台湾で大学を卒業後、アメリカに留学し、そこで仕事を経験した後、台湾に戻りました。彼は台湾とアメリカで公認会計士の資格、さらにアメリカで管理会計士の資格を取得しています。これまでに5社の上場を支援し、技術会社の総経理や、上場企業や多国籍企業のCFO、人事部長、調達部長を歴任しました。また、国際的なM&A、アメリカでの特許訴訟、商業訴訟にも多く携わってきました。
フィリップは語学の勉強が大好きで、日本語能力試験N2とドイツ語B2の試験に合格しています。本を通じて学び、問題を解決し、自分自身や他の人を助けながら、充実した人生を送ることが彼の喜びです。
Unser Gastgeber Philipp hat sein Studium in Taiwan abgeschlossen und danach in den USA studiert und gearbeitet, bevor er nach Taiwan zurückkehrte. Er ist zertifizierter CPA in Taiwan und den USA sowie CMA in den USA. Er hat fünf Unternehmen beim Börsengang unterstützt, war Geschäftsführer eines Technologieunternehmens und hat als CFO, CHRO und CPO bei mehreren börsennotierten und multinationalen Unternehmen gearbeitet. Außerdem hat er viel Erfahrung mit internationalen Fusionen und Übernahmen sowie mit Patent- und Handelstreitigkeiten in den USA.
心靈書架 Spiritual Bookshelf スピリチュアルな 本棚 Spirituelles Bücherregal
心靈書架 # 42『 如何培養理財的智慧?Part 9
您好,您這個禮拜過得好嗎?
讓我們繼續來探討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好書當中,蒙格所列舉的經濟學在理論和應用上的九大問題中的第六、七個問題:
6.激勵機制的扭曲(Distorted Incentive Structures)
問題:經濟學低估了激勵機制對行為的影響,特別是錯誤激勵導致的道德風險。
查理蒙格指出,許多商業決策、政治行為甚至社會問題,都源於不當的激勵設計。
蒙格與巴菲特在做投資評估的時候,會特別避開那些以短期股價或選擇權為導向的公司,轉而投資那些擁有長期眼光且與股東利益一致的公司。蒙格深知,如果經理人的激勵機制是短期績效,他們就會做出操縱財報、犧牲長期價值的行為。
而賈伯斯在蘋果公司的成就,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他顛覆了市場的觀念,當時在個人電腦PC和手機產業,廠商們普遍相信「越多選擇越好」,因此推出各式各樣不同規格和型號的產品。
但是賈伯斯卻反其道而行。他看到了這種「選擇過多」的激勵機制,會導致消費者的困惑和疲勞。於是他簡化了蘋果電腦的產品線,推出了iMac、iPod、iPhone等少數幾款劃時代的產品。這種極致簡化的策略,不僅讓蘋果在混亂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也讓消費者看到了清晰且高品質的選擇。他成功地利用了市場對「簡潔」和「直覺」的渴望,重新定義了消費電子產品的激勵機制。
曹操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在當時,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戰亂頻繁,人才流失嚴重,士族門閥壟斷了政治資源。這種體系導致許多有才能但出身寒門的人無法施展抱負。
曹操打破了當時的用人制度,提出了「不問出身、唯才是用」的政策,這正是對當時士族門閥激勵機制的一種顛覆。他透過這種政策,吸引了大量來自不同階層、但有真才實學的人才為他效力。這些人才們,也幫助曹操無論在軍事或政治上都獲得了巨大優勢,最終為魏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例子都說明,真正的高手不僅能看到事物運作的表面,更能洞察其背後隱藏的激勵機制。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這些機制,而是主動地去理解、甚至重新設計它們,最終獲得了超凡的成就。
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理解並善用那些看似扭曲的機制,其實是一種高階的智慧。這並不是要我們變得很狗腿或是不擇手段,而是要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人性、認識社會和體制的運作方式,從而做出更明智的選擇,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那我們可以怎麼樣來應用呢?
1)善用「誘因」的力量
扭曲的機制往往源於不當的誘因設計。例如,現代社會很強調「快速成功」,導致許多人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犧牲了長期的價值。
我們應該要能夠做反向思考: 如果所有人都被短期誘因驅動,那我們就可以選擇專注於長期扎根。當別人急於在社群媒體上尋求關注時,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學習一項能讓我們能夠在十年後受益的技能。
我們可以為自己設計誘因: 例如,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在做健身運動的時候很容易半途而會放棄原本的計劃。這時,我們可以為自己設計一個小獎勵(例如,完成一週的訓練後,可以看一場期待已久的電影),用正向的誘因來對抗自己的惰性,而不是單純靠意志力。
2)理解「社群比較」的陷阱
在社群媒體上,人們往往只展示自己最光鮮亮麗的一面。這會形成一個扭曲的比較機制,讓我們誤以為別人的生活總是比我們好,進而產生焦慮和自我懷疑。
我們要建立自己的「內在羅盤」: 意識到社群媒體上的比較,只是片面的,並且避免陷入這種陷阱。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而不是以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成功。我們的成就感應該來自於自身的成長,而不是來自於別人給我們的讚美。
與其羨慕別人的成就,不如去研究他們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如果某人的成功讓我們心生嚮往,我們可以將其作為學習的對象,而不是作為比較的目標。
3)洞察「體制慣性」的盲點
許多組織和體制都有其固有的慣性,例如官僚主義、僵化的流程,這些機制往往會阻礙創新和效率。
我們要學習成為一位「問題的解決者」: 在職場上,當所有人都在抱怨公司的制度很僵化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會脫穎而出。其實我們最大的價值不只是在於執行任務,更在於有能力可以優化整個組織的制度,幫助我們所在的公司找回活力。
其實有許多產業和商業模式之所以遲遲不變,正是因為體制慣性的存在。這時,如果我們能看到這些慣性背後的痛點,並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就可能開創出新的事業。
總而言之,熟悉扭曲的機制並不是為了去利用它傷害別人,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並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優勢。
7.忽視文化與制度的影響(Neglect of 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問題:經濟學模型常假設全球市場行為一致,忽略了文化和制度差異對經濟行為的影響。
蒙格提到日本和美國的企業文化差異,日本企業更重視長期的穩定發展,而美國企業更追求短期利潤,這也影響了各自的經濟政策與效果。
麥當勞創辦人 雷·克羅克(Ray Kroc)
麥當勞的成功不僅僅是在於標準化的快餐模式,更在於其對加盟制度的深刻理解。雷·克羅克深知,不同文化和制度下的經營模式需要調整。
所以當麥當勞在全球擴張時,麥當勞並沒有簡單地複製美國模式。例如,在印度,由於宗教因素,麥當勞並不出售牛肉漢堡,而是推出了「麥咖喱漢堡」的在地化產品。在日本,麥當勞則針對當地人的口味,調整了菜單和服務。克羅克和他的團隊意識到,雖然在品牌、流程和品質上可以從全球化,但是產品和服務,則必須根據當地的文化與風土民情做出彈性調整。
對於職場工作者而言,了解並適應不同的公司文化,是取得成功的關鍵能力之一。這不僅僅是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更是一種洞察力,能讓我更融入團隊、發揮自己的潛力,
1)識別公司文化的類型
首先,你需要學會辨識公司文化的核心特徵。公司文化並非單一的,它通常可以被概括為以下幾種類型:
* 家族式文化: 強調團隊合作、忠誠度,公司像一個大家庭。優點是人情味濃,缺點是可能存在人治或論資排輩的問題。
* 創新式文化: 稱作「變革文化」,鼓勵冒險、創新,失敗被視為學習的機會。優點是充滿活力,缺點是可能會面臨高壓和不確定性。
* 市場式文化: 強調競爭、績效,目標導向,以結果為王。優點是效率高,缺點是員工壓力大,人際關係可能較為緊張。
* 階層式文化: 傳統的金字塔結構,強調流程、穩定和可預測性。優點是分工明確,缺點是決策過程緩慢,較少彈性。
了解這些基本類型,能幫助你更快地判斷自己身處何種環境。
2)應用與實踐
了解了公司文化的類型後,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將這種理解轉化為實質的行動:
A. 剛加入一家公司的時候:
要多觀察與多傾聽,不要急於發表意見。多觀察資深員工如何開會、如何與主管溝通,並傾聽同事們的對話。注意他們的用語、行為模式以及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
我們也可以找一位我們信任且表現優秀的同事或主管作為導師。請他們幫助我們了解公司有哪些不成文的規定或獨特的文化,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適應公司的文化。
如果我們所服務公司的文化是屬於家族企業式的文化,那我們就要更多參與團隊的活動,建立跟同事之間的緊密聯繫關係。
如果公司是屬於科技公司的文化,我們在公司內部所做的報告跟溝通,就要更直接、更數據化,並且要著重效率跟成果,也要能夠主動提案,並且主動承擔責任。
如果我們所在的公司是屬於組織龐大的集團文化,我們要能夠掌握公司的決策流程、簽核流程,避免越級報告。
其實清楚自己適合哪種文化,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文化,是職涯成功的重要一步。
成功並非單純取決於我們的工作能力,也取決於我們對環境的適應力。當我們能夠精準地讀懂公司文化這本「隱藏的說明書」,並據此調整我們的行為與策略,將會發現,自己不僅能更順暢地在職場中前進,也能在不同的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方程式。
不知不覺又到了我們Podcast的尾聲了,不曉得您聽了今天的內容有沒有什麼收穫呢?記得找時間操練一下喔。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您訂閱並分享給可能也有需要的人。
祝您從今天開始更留意自己理財智慧的學習與操練,以便能夠幫助自己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活出幸福豐盛的生活,祝您平安喜樂,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