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書架 Spiritual Bookshelf スピリチュアルな 本棚 Spirituelles Bücherregal

心靈書架 # 43『 如何培養理財的智慧?Part 10

飛利浦 Phillip

您好,您這個禮拜過得好嗎?

讓我們繼續來探討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好書當中,蒙格列舉了經濟學在理論和應用上的九大問題,讓我們繼續來探討最後兩個問題。

8.經濟學模型過於自信並拒絕接受挑戰(Overconfidence and Dogmatism)

經濟學家常常對自己的理論過分自信,拒絕接受挑戰或其他替代觀點。。

查理蒙格提醒我們,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要很留意,因為經濟學是需要接受跨學科的挑戰跟修正的。 

譬如諾基亞 (Nokia)這家公司,諾基亞曾是手機市場的絕對霸主,他的成功建立是在硬體技術和穩定的 Symbian 作業系統上。他們對自己的商業模式和技術優勢充滿了過度的自信,卻往往忽略了市場的快速變化,當蘋果推出 iPhone 時,諾基亞的領導層認為全觸控螢幕和封閉的系統只是一個小眾市場,無法動搖他們以功能機為主的市場地位。他們對自身硬體優勢的過度自信,讓他們錯估了軟體系統的重要性。

即使安卓 Android 系統崛起,諾基亞仍遲遲不願放棄 他們一直引以為傲的Symbian作業系統,錯失了轉向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黃金時期。他們對既有成功的固執,最終導致了Nokia在手機市場的全面崩潰。2007 年,Nokia 的股票市值達到約 1,520 億美元,當時是全球手機市場的領導者,現在的市值只剩下巔峰時期的 七分之一,主要原因是智慧型手機市場被蘋果、三星等廠商瓜分,Nokia 錯失了市場轉型的關鍵時機。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理論、策略或過去的成功經驗過於自信,並因此拒絕新的觀點與挑戰時,失敗往往隨之而來。

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

拿破崙是一位軍事天才,他憑藉著創新的戰術和強大的意志力,幾乎征服了整個歐洲。然而,他的成功也讓他陷入了傲慢與過度的自信。

1812 年,拿破崙決定遠征俄羅斯。他過度自信地認為,他強大的軍隊能夠戰勝任何敵人。他忽視了俄羅斯嚴寒的氣候、漫長的補給線以及敵人的焦土政策,堅持使用他過去成功的戰術。最終,這場遠征以慘敗告終,成為他帝國衰落的轉捩點。

9.經濟學理論缺乏實務應用(Lack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學院派經濟學理論經常與現實脫節,難以用來幫助現實世界的決策之用。

蒙格以自己的投資哲學為例,他強調他和巴菲特(Warren Buffett)成功的原因在於結合經濟學、心理學、歷史和商業實務,而非僅依賴經濟學模型。

經濟學應更注重實務,並能夠與企業家和投資者的實際需求結合。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一位務實的領袖

李光耀將新加坡從一個資源匱乏的小漁村,打造成為一個高度繁榮的現代化國家。他的成功並非源於單純的經濟學理論,而是將經濟學與政治、社會學和地緣政治相結合起來做應用,李光耀從未拘泥於某種單一的意識形態。他將西方資本主義的效率與東方儒家思想的集體主義相結合,為新加坡設計了獨特的**「新加坡模式」**。這種務實精神讓他能夠根據現實情況,靈活調整政策,例如吸引外資、發展教育和推動住房改革。

他深知,單純的經濟政策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他將重點放在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反腐敗機制和高效的行政體系上,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固的制度基礎。

李光耀的成功證明了一個道理:真正的成功者,不會被單一的理論所束縛。他們敢於跳出學院派的象牙塔,將跨學科的知識與實務經驗相結合,並根據現實情況做出靈活的調整。

那我們可以如何運用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的提醒,來幫助自己活出更美好的人生呢?

1)學習不要只看理論,要將其應用到實務中

當我們學習新知識時,不論是投資、工作技能還是個人嗜好,都應該主動尋找應用的機會。

在學習的過程中,問自己:「這個知識點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應用?」或「我能用這個方法解決什麼問題?」

如果我們是在學習程式設計,不只看書,而是要親手寫程式來解決一個實際的小問題。如果是學習投資,不要只是閱讀財經書籍,而是尋找適當的機會,從小額投資開始著手,觀察學習市場的變化,並且培養自己有好的投資智慧。

我們也要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例如歷史、心理學、生物學、哲學等,這些知識能提供你不同的視角來理解問題。

在遇到問題時,試著用不同學科的思維來分析。例如,當你在職場遇到溝通問題時,可以試著運用心理學的知識來理解他人的行為,而不只是從管理學的角度來思考。

2)重視實務經驗並且常常做自我反思

實務經驗是檢驗理論的最好方式,而反思則是從經驗中學習的關鍵。

要重視每一次的實作經驗,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是寶貴的學習機會。

要為自己的實作過程做筆記,記錄我們的決策過程、結果和感受。定期反思:「自己當初為什麼會這樣做?」「結果為什麼會是這樣?」「下次我會如何改進?」

不要害怕犯錯。每一次的錯誤都是一個寶貴的案例,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理論與實務之間的差距。蒙格和巴菲特也曾犯過錯誤,但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從中學習,並調整自己的策略。

總結來說,蒙格的教訓提醒我們,要活出更美好的人生,不應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是要主動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並從實作中不斷學習和調整。當我們能夠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並培養跨領域的思維時,我們所做出來的決策會更全面,生活也會更有彈性。

另外對年輕人,這邊也要特別提醒,一定要在年輕階段打好基礎,為什麼年輕階段打好基礎,對一個人的人生如此重要?

因為年輕時期的選擇會設定你人生的 軌道,影響後面 10 年、20 年甚至一輩子。

譬如

選擇跟誰學習 → 會影響我們一輩子的價值觀

選擇什麼工作 → 會塑造我們的技能與習慣

選擇什麼環境 → 會決定我們的視野與機會

年輕時的決定,就像種下一棵樹的種子,最後會長出怎樣的森林,取決於我們種下什麼樣的種子以及是否持續的在做澆灌。


為什麼「年輕階段打好基礎」這麼重要?

1)因為年輕時建立的習慣會「自動複利」

巴菲特 11 歲開始投資,他說:「這給了我一個人生頭 10 年的複利優勢。」

如果年輕時養成存錢、學習、健身的習慣,30 歲後會變成「自動的生活模式」。

年輕時不只是在忙著「做事」,更是在「設定未來人生的自動導航」。

2)年輕時犯的錯誤,更容易修正

22 歲選錯工作,我們換跑道代價不大;但是如果42 歲再換跑道,牽涉的是家庭、房貸、孩子教育,難度加倍。

年輕時要 多嘗試、多探索,但也要學會篩選,不要被「錯誤的選擇」拖太久。

3)人脈和價值觀在年輕時就開始定型

如果我們選擇加入一個重視誠信的公司,我們會學到「長期思維」;

如果我們選擇進入一個只重視短期業績、允許亂搞的公司,我們也會變得麻木或甚至跟著走偏。

年輕時和誰一起走,決定了你後來要走多久的彎路

有人問蒙格:年輕人在工作中應該追求什麼?

蒙格回答說:我有三個基本原則。同時滿足這三個原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仍然應該要努力去嘗試:

1) 不要去銷售連你自己不會買的東西。

2)不要為你不尊敬、不欽佩的人工作。

3)只跟你喜歡的人共事。

蒙格說他這一生真是非常幸運:由於和巴菲特共事,這三個原則我都做到了。

蒙格對年輕人的人生建議是:每天起床的時候,努力變得比從前更聰明一點。認真、出色的完成任務。慢慢的,就會有所進步,這種進步不一定很快,但這樣能為快速進步打好基礎………………每天慢慢向前挪一點,只要活得夠久,最終,你會像大多數人那樣,得到應得的東西。

人生在不同階段會遇到不同的難題,非常棘手的難題。蒙格提出三點來幫助於應付這些困難:

1)別期望太高。

2)擁有幽默感。

3)讓自己置身於朋友和家人的愛。

最重要的是,要適應生活的變化。

我們其實不必非常出色,只要在很長、很長的時間內, 保持比其他人聰明一點點就夠了。

不知不覺又到了我們Podcast的尾聲了,不曉得您聽了今天的內容有沒有什麼收穫呢?記得找時間操練一下喔。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您訂閱並分享給可能也有需要的人。

祝您從今天開始更留意自己理財智慧的學習與操練,以便能夠幫助自己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活出幸福豐盛的生活,祝您平安喜樂,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