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媽成長營(廣東話讀書會)
《爸媽成長營》是一個廣東話Podcast,專為渴望成長的爸爸媽媽而設。我們透過分享有關育兒、情緒管理和財務自由的書籍精華,幫助父母在繁忙生活中每日進步1%,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
爸媽成長營(廣東話讀書會)
如何不罵不罰,也能教好孩子?3個超實用溝通技巧 | 《怎麼說,孩子會聽,如何聽,孩子願意說》02 | 廣東話podcast | 莎莎說書
💌 訂閱我們「爸媽成長營」Podcast,開啟小鈴鐺 🔔!每週收到育兒心法,讓親子關係更輕鬆!
👉 少說這些話,孩子更合作!家長必學的尊重式溝通技巧!
孩子總是講不聽?罵了、罰了還是不配合?其實,真正有效的溝通,不需要嚴厲責罵!
📌 3個簡單技巧,讓孩子願意聽話、主動配合!學會這些,親子關係更輕鬆!
🎙️主持人: #莎莎說書
📚《怎麼說,孩子會聽,如何聽,孩子願意說》
📌文字筆記部落格-EP05
https://growparentsclub.blogspot.com/2025/02/2.html
喜歡這集內容?
歡迎訂閱我的 Podcast 並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並在 Apple Podcast 或 Spotify 給我們五顆星評價🌟🌟🌟🌟🌟!
~你的支持是我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 關注更多內容
- Facebook 專頁:爸媽成長營
- Threads:@growparents.bookclub
- Podcast 平台:在 Apple Podcast、Spotify 和 Youtube 搜尋「爸媽成長營」
- 聯絡我們:growparentsclub@gmail.com
怎樣不罵不罰也可以教好小朋友呢?
今集我們會分享三個溝通技巧
讓小朋友更願意配合家長
如果你是第一次收聽我的Podcast或者未訂閱的朋友
對親子育兒、情緒管理、個人成長
投資理財等題目有興趣
記得訂閱追蹤我們這個頻道,
我們一起學習成長
歡迎收聽爸媽成長營Podcast,
我是莎莎
今集我們繼續分享這本育兒界的天書
《怎樣說孩子會聽,如何聽孩子願意說》
說到怎樣不罵不罰,甚至不獎勵
都可以令小朋友做對的事高度配合
聽起來好像很離地
其實我第一次聽的時候不是從這本書
是我去我女兒的pre-school一些家長日的訓練
她是在美國蒙特梭利的pre-school上學
校長希望家長學習正向教育
蒙特梭利的方法
與學校一致地與小朋友溝通
她提出的時候,
叫家長做的時候我覺得太理想
但校長說,難道你們又接受到
我們的老師對你們的小朋友又罵又打什麼
我們是如何做到呢
校長當時只是分享了一些技巧
沒有講到背後的理念
而是在這本書中我才了解到背後的原因
真的顛覆我的想像
作者說,勸家長不罵不打最重要的原因
是因為沒有效
因為小朋友只會記得你的態度
以及你令到她當下的心情
而不是教訓
作者分享了十幾二十幾個技巧
如何可以做到
而我整理了三個概念給大家
基本上是
用簡單嘅陳述代替責備
用後果代替懲罰
用讚美代替獎勵
而作者想提及的技巧
我會在文字筆記整理給大家
大家在資訊欄就可以找到
在鑽研這些技巧的時候
作者和上一集一樣
希望家長先去回自己的童年去感受一下
才能夠將心比己運用這些技巧
作者說
你想起你小時候
聽到你的父母這樣說
有咩感覺呀?
你爹地媽咪如果同你講
點解你總係咁㗎?
我講咗你好多次㗎喇
你仲係咁嘅?
你咁無耳性㗎
你個腦生係屁股到㗎
你即刻同我執返啲嘢
唔好爬上去呀跌死你呀
點解你唔可以好似阿哥咁㗎?
我數三聲你即刻同我blah blah blah
你再咁樣嘅話
我就收走你啲嘢㗎啦
呢啲責備、侮辱
命令威脅及恐嚇
你當下的感受如何呢?
作者在書中給家長一個練習
叫大家一句一句寫下來
你對每句說話有什麼感受
作者寫得很仔細
一個正常人聽到這些說話時有什麼感覺
你可能會覺得很生氣
我很憎恨她
我等她看不到的時候再做
原來這個死物比我更重要
爸爸媽媽好像比較喜歡哥哥
我很討厭哥哥
又或者比較弱的小朋友
她們就覺得我很害怕
我很想哭
我覺得很內疚很丟臉
無論我做什麼好像都是錯的
是的,我是個失敗者
我做什麼都沒辦法成功
不知道有沒有勾起大家一些童年回憶
你的感覺又是怎樣呢?
作者說
小朋友只會記得當下大人給她們的感覺
不會記得你說過什麼
這個問題大家又有沒有想過呢?
這個觀念其實真的很重要
這本書提醒了我一件事
話說我女兒Trouble 2的時候真的很頑皮
經常做很多危險的動作
爸爸就勸我
不如你讓我打她
可能打一下她的手掌她就會懂得害怕
她經常都做到倒掛金鉤的動作
你等她溝通到的時候才來正向教育
現在先打了
結果我實驗地打了她一次
對於高敏兒來說
你小小力打一下她的屁股或手掌
對她來說就是天塌下來
在做了第一次之後
往後那幾個星期我一說
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了
立刻震懾到我的女兒
但問題就來了
我們半年前由德州搬來Missouri
我的女兒很喜歡樓梯
以前在德州的時候家裡沒有樓梯
在Missouri這裡有地牢
所以她很興奮
有樓梯有兩層
她來到新屋的時候
她就嘗試從一樓跳到地上
就一層半的高度跳到扶手
我又是用恐嚇來跟她說
你再這樣做我就打你了
然後我的女兒竟然伸手出來跟我說
媽媽你快點打吧
打完我要跳了
那一刻我好崩潰
抱著她在哭
然後跟她很激動地說
媽媽不是打不打你的問題
媽媽是不想失去你
如果你跳下去的話
我就會永遠都跟你分開
你又或者會受到很大的傷
骨折
我們要入院的
然後我會覺得
這些字眼我的女兒
不可能聽得懂
一些那麼難的字
但是我講完當下
她又好像明白一點不明白一點
但最重要是我跟她講了
這個natural consequence之後
她就沒有再這樣做了
作者在書中
都很specific地回應家長
說我小朋友只有兩三歲
溝通不到
可不可以打手板呢
作者就說其實她小
不懂得表達很多東西
但是她每一分鐘都在吸收很多東西
所以你其實只要簡單地去敘述的時候
可能要多說幾次
但是這樣是有效果的
你去恐嚇她
罵她
和罰她
因為她會在你看不到的時候
再重複去做這件事
一定要讓小朋友了解那個狀況
和後果
才可以永遠杜絕她做這些行為
作者就分享了五個方法
如何用簡單的敘述去代替責備
假設一個情景就是
家長剛剛進入睡房的時候
看到你的小朋友
將她一個濕濕的毛巾
放在你的牀上
你可以跟她說
有條濕毛巾在牀上
這個簡單描述狀況
的巧妙就是不要說個「你」字
又或者你可以說
這條毛巾弄濕了我的牀
這個就是簡單提供資訊
這個巧妙也是沒有「你」字
也沒有責備在裡面
又或者小朋友在一個年紀
其實她知道什麼是要做對的事的時候
你可以很簡單地說兩個字
毛巾
又或者你可以說出你的感受說
我不喜歡躺在一張濕濕的牀上
又或者她重複地做這個行為的時候
你可以寫一張Memo紙貼在毛巾上
請把我放回來
等我晾乾 謝謝你
書裡面有句金句
是我有很深刻的印象
就是她說
Punishment is a distraction
當你罰這個小朋友的時候
你只是會令她專注力轉移
所以剛剛聽的說話
好像很簡單
正正就是因為這麼簡單
可以聚焦在問題上
當你拿走了「你」字
她的名字
責備
侮辱
說教
鵝呀
的時候
大家就可以聚焦在問題本身
不刺激小朋友的情緒
是可以最有效最快
讓她學習到她應該要學的功課
簡單描述
這個技巧最近又幫了一個大忙
話說我女兒最近很喜歡在這裡
爬飯桌
坐在飯桌上面吃飯的時候
我曾經很溫柔地跟她說過
你要下來
你想你自己下來
還是媽媽抱你下來
這一招不可行
我跟她說
不可以坐在上面
又不可行
反而我看完這個章節之後
我跟她解釋
桌子是用來放食物的
然後爸爸在旁邊助攻我
是啊
所以如果你爬上桌子
我們就會當你是食物的
反而這一招
我女兒到現在
都很記得
然後她每次想爬上去的時候
她就會自己勸自己下來
不可以的
我上去就是食物
這件事反而可以阻止她
不再做這個行為
第二個技巧就是用後果代替懲罰
究竟懲罰和後果有什麼分別呢
書中很多家長都說很混亂
她就說
punishment
在她來說的定義
就是譬如打
或者面壁思過
或者是罰她失去了一些東西
可能時間
可能失去了一些東西或者物品
這個就算是懲罰
後果
natural consequence對我來說
是比較難拿捏一點
因為一開始我聽到後果
我就會覺得
是不是想叫她穿衣服
她不肯穿
那就讓她冷一下她的經歷
但是不是每一刻都可以
叫小朋友去經歷
這麼多次跌倒流血受傷
甚至死亡
原來美國人說的natural consequence
和我的理解是有點出入
她們主要說的後果
是發生了這件事
小朋友現在有什麼可以補救
有什麼可以做
家長都可以強烈表達不滿
但是不可以人身攻擊
在書中分享一個真實案例
就是一個爸爸
借衣服給他一個青春期的兒子
因為他覺得爸爸的衣服比較帥
借了很久之後
其實他都忘記了這件事
但是有一天
他不用上班的時候
他就在兒子房間的地上
在一堆垃圾堆裡的底
找到他借出去的這件衣服
他拿起這件衣服很生氣
因為衣服又髒又臭
背面又黑板的粉筆
前面又有茄汁
而且乾了很久
他很生氣很生氣
他說幸好當時她兒子還在上學
他有些時間冷靜下來
他也在上這個作者的一些workshop
他冷靜下來之後
等兒子放學他就跟她說
學習形容這件事
發生了他很不滿
他沒有再說什麼
但兒子又主動去道歉
隔了一兩天之後
兒子又來問爸爸借衣服
爸爸就說不可以
爸爸簡直難以置信
他竟然問得出口
再過了兩個星期之後
兒子又來問他借衣服
他依然表達對他已經沒有了信任
隔了不久他收到一個字條和承諾書
就是兒子說如果你肯借某件衣服給他
他promise他一定會保持得很好
他一定唔會揩黑板
我吃東西的時候會墊東西在衣服上
我一用完就會還給你
他從來沒有幻想過兒子可以有這樣的反省
他覺得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所以他最終就借衣服給他
第二天兒子用得很乾淨
還掛好衣服給他
在這件事情上
作者形容小朋友體會到
當他不好好take care
自己借了別人的衣服的時候
對方會有憤怒
會對他沒有了信任
然後要怎樣重新建立信任
去補救的時候
這些都是他要體驗的natural consequence
我沒有想過原來這個方法
也適合套用在戒片上
因為我女兒其實已經比較大三歲了
所以校長和班主任制定了一個方案
去教我怎樣在家裡去幫她戒片
我們現在這一代的家長
通常學習要鎖小朋友在家幾天不外出
每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就坐下potty
其實她兩歲多的時候
已經用過這一招
但是不work 我女兒很反感
由本身喜歡戒片這件事
去到超級討厭
因為她的頭腦上她說
她知道我們的要求是做什麼
但是她做不到
她說如果真的要做到不整濕地上
我唯有二十四小時都坐在potty上
到了第三四天
甚至拒絕喝水這件事
令我很擔心
所以當時就停止了
蒙特梭利的指引
基本上就是叫我involve她
在泥濕了或者需要清潔的各方面事情
讓她經歷natural consequence就可以了
好像一開始她從尿片變成undies的時候
一定會整濕褲 地上會濕
你就牽涉小朋友去換衣服
去抹乾淨地上
可能最終她只是做一成
我是做九成
但是不要緊 頭腦上 交談之中
她已經感覺她是有份去清潔
她這個弄濕褲子這件事
之後她就過了四五天之後
她就已經get到
然後她就主動可以用potty
到了她肯用potty
知道如何potty的時候
指引說要讓小朋友自己去倒尿沖廁洗手
我也是這樣叫我的女兒
她也很願意做
在過程中其實我很擔心她倒瀉
我要清潔更多的時候
我很detail地跟她說
你做到的
你只要細細步直眼看著
你的wee wee不要倒出來
就可以了
倒了三個星期左右
她完全沒有倒瀉過
但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是三個星期之後
她倒完wee wee沖廁洗手的時候
就跟我說
媽媽其實有沒有方法
我可以直接用大人的potty
那就不用倒了
我簡直是超開心
我就說有啊
這個世間上是有一些工具
可以做小一點的廁板給你坐下去
因為我女兒之前很怕沖廁
但是她在倒尿那三個星期裡面
她自己就克服了
還有她自己原來都會想
如何去改善這件事
所以到她自己提出來的時候
我們都花了一個星期才買了一個小一點的廁板給她
沒有公仔純白色的
然後她就已經很開心
天馬行空想出來的一件事
原來這個世間上當然是有這樣的工具
她很樂意去使用
以致我們就很順利地戒了片
在戒片這件事情上
我就很體驗到
給小朋友經歷natural consequence
是有效果過獎勵和懲罰的
在書裡面有一個exercise
我覺得是很有啟發的
它就是叫家長寫下每一個星期
定一個目標你不說什麼
我覺得是很有趣的
因為有時候學完我要怎樣說話
我說完如果小朋友的反應
不是很正面的時候
我會很有失落感
但是我去控制自己不說什麼
as a achievement的時候
是比較自己控制得到
我會比較有成功感
它就說我們不說什麼
有時候比我們說什麼更重要
我自己的list上面
就有不說「你」字
不罵
不罰
不侮辱
不標籤
不說no字
分享一下上完兩三個workshops之後
一般的家長有什麼回饋給作者
有些家長說可能她們過往
都用了一些比較負面的溝通方法
以至她們現在apply新技巧的時候
小朋友依然是很厭煩
好像你說用單音這樣說
我一說單音小朋友的情緒就已經來了
又或者覺得她很煩
作者就鼓勵一些家長
如果小朋友不是兩三歲那麼小
已經可能小學甚至中學的時候
的確要一些時間去處理
過往可能在負面溝通裡面所受過的傷
但只要持之以恆
這種尊重式的溝通
相信小朋友對你的態度一定會有改變
另外有些家長反應
我真的不可以不哦我的小朋友
她就說
其實我們家長停不下來哦
很多時候是因為兩個原因
因為小朋友真的沒有做到她承諾的事情
又或者你覺得小朋友聽不到你說話
有兩個方向可以給家長
就是你跟她溝通完之後
你叫她重複你說的話
就是我剛才說了什麼
又或者你跟她說
你可不可以給個實質的時間
你什麼時候會完成
即使是一天或者一個星期後都不要緊
叫她給一個實質的時間你
在書裡面記錄很多家長說
聽到她說我可以表達我的憤怒
只是不可以侮辱小朋友的人格
或者用憤怒的方法去表達的時候
她們都覺得鬆了一口氣
不用無時無刻都一定要很溫柔很優雅
跟小朋友說話
作者就說真誠其實是很重要
當你覺得生氣的時候
但是你卻用溫柔的語氣跟她們說
只會有反效果
我覺得這一點是很重要
因為幫助小朋友去識別
她自己做完一些行為
說完一些事情
會令身邊的人有什麼情緒
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
如果不是她在家的時候
我平時都是這樣跟我媽媽說
我媽媽都沒事
但出到去上學可能被人打
可能被人欺負
她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不懂得去感受別人的感受
不懂得看別人眉頭眼額
會很影響小朋友的社交和成長
總括來說
我們今集學習到
不罰不罵不侮辱
反而會令小朋友快點聚焦到
她需要學習的課題上
下一集我們再分享
如何用讚美代替獎勵
和幫助小朋友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如果你喜歡今集的內容
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們一起學習成長
我是莎莎,我們下一集再見